中国自主研发科学实验首次登上ISS

来源 :空间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co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2017年6月5日报道,北京理工大学自主研制的空间生命科学载荷于2017年6月4日搭乘“龙”(Dragon)飞船成功发射前往国际空间站(ISS),这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科学实验将首次登入ISS,也标志着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由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 People’s Daily reported on June 5, 2017 that the self-developed space life science load developed by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by the Dragon spacecraft to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on June 4, 2017. This sign The scientific experiment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China will sign in to ISS for the first time, marking a breakthrough in the space scienc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pa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DNA mismatch in the PCR reaction of the law of scientific load project to study space radiation and micro-gravity environment on the antibody gene mutation
其他文献
2018年12月3-4日,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战略研讨会在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举行。会议目的是梳理COSPAR目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一个行动方案,保持和促进COSPAR在空
以纳米SiO2作为载体,通过吸附Ag^+制备了载银纳米抗菌剂。与KH-570一起加入聚氨酯皮革涂饰剂中,制成了抗菌消光皮革涂饰剂。通过原子发射光谱仪(ICPS)表征了抗菌剂的成分结构,测
日前,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负责人吴季研究员与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欧空局前副局长Roger Bonnet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联合署名评论文章,总结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在体制机制
利用福州台站(26.1°N,119.3°E,磁纬14.4°N)电离层闪烁与TEC监测仪2006--2010年的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进行时间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的VTEC
1 AU轨道上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Particles,SEP)通量是空间天气的重要指标.将SEP两步传播方程的格林函数解进行数值化,模拟了2012年9月28日的SEP事件,首次计算了同一事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最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主要的能源为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供应部门应转变角色,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化低效运作为快速反应,从而打造高效、快捷的供应链。在这方面,中石油华北油田器材供应处给我们做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