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箱黄鳝越冬死亡六大原因
冯 朋
一般情况下,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笔者认为造成网箱黄鳝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以下六种:
1 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
预防措施: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1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1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 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
预防措施: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 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
预防措施: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 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 病害侵袭。黄鳝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同时增加了疾病的传播。
预防措施: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 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
预防措施:冬季切不要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保持水体平稳、安静。
养殖中华沙鳅前景广阔
张路鸣
中华沙鳅因色彩艳丽而被人们称为花泥鳅。其肉质细嫩、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等水域,它们喜欢到落差大、水流急的地方“冲浪”。每年4月份几场大雨过后,河里的花泥鳅最多,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每千克起码也要100元;随着涨水的次数越来越少,花泥鳅也越来越少,这时花泥鳅要卖200元/千克。每年9月份过后,河里就捕不到花泥鳅了,批发市场就高达320~400元/千克,还供不应求。目前在广东、上海、江苏一带的河鲜馆,每千克就要卖600--700元。
中华沙鳅在水泥池、网箱、池塘都能饲养。但中华沙鳅对水质和水溶解氧要求极高,它对药物过敏,水里不能有一点化学药物。目前在广东、江苏沿海一带的个别养殖场进行野鳅的人工驯化。据我们对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殖场的考察,人工养殖中华沙鳅的环境很重要。池里铺垫石板和鹅卵石,模拟野生的环境,并把池塘水经过水葫芦、天然水草净化注入养殖池,使中华沙鳅饮用无污染的洁净水,同时,投喂一些微生物、悬浮物,以及蚯蚓酱等特殊饲料。他们在水泥池、网箱、池塘都进行了养殖中华沙鳅的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花泥鳅的仿野生人工饲养技术。目前他们并不急于出售首期培育出来的中华沙鳅。他们要留来做母本,源源不断地孵化泥鳅苗,带动广大养殖户饲养中华沙鳅。因此,中华沙鳅养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效益可观:一般1立方米的水体,下苗15~25千克,只需6个月就可增重5倍,即75~125千克,在4-9月之外的季节出售,每千克至少卖200多元。而增重1千克的成本只需20~30元。
二是由于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造成中华沙鳅资源急速下降。野生中华沙鳅资源每年正以30%-50%的量在减少,而且,每年4-9月过后,中华沙鳅有相当长的一个市场空档,这样,人工养殖就有很大的市场。
三是中华沙鳅色彩艳丽,除了食用外,还是一个不错的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市场也能打开销路。
冯 朋
一般情况下,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笔者认为造成网箱黄鳝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以下六种:
1 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
预防措施: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1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1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 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
预防措施: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 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
预防措施: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 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
预防措施: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 病害侵袭。黄鳝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同时增加了疾病的传播。
预防措施: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 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
预防措施:冬季切不要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保持水体平稳、安静。
养殖中华沙鳅前景广阔
张路鸣
中华沙鳅因色彩艳丽而被人们称为花泥鳅。其肉质细嫩、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等水域,它们喜欢到落差大、水流急的地方“冲浪”。每年4月份几场大雨过后,河里的花泥鳅最多,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每千克起码也要100元;随着涨水的次数越来越少,花泥鳅也越来越少,这时花泥鳅要卖200元/千克。每年9月份过后,河里就捕不到花泥鳅了,批发市场就高达320~400元/千克,还供不应求。目前在广东、上海、江苏一带的河鲜馆,每千克就要卖600--700元。
中华沙鳅在水泥池、网箱、池塘都能饲养。但中华沙鳅对水质和水溶解氧要求极高,它对药物过敏,水里不能有一点化学药物。目前在广东、江苏沿海一带的个别养殖场进行野鳅的人工驯化。据我们对江苏省滨海市三中港开发区养殖场的考察,人工养殖中华沙鳅的环境很重要。池里铺垫石板和鹅卵石,模拟野生的环境,并把池塘水经过水葫芦、天然水草净化注入养殖池,使中华沙鳅饮用无污染的洁净水,同时,投喂一些微生物、悬浮物,以及蚯蚓酱等特殊饲料。他们在水泥池、网箱、池塘都进行了养殖中华沙鳅的试验,目前已基本掌握了花泥鳅的仿野生人工饲养技术。目前他们并不急于出售首期培育出来的中华沙鳅。他们要留来做母本,源源不断地孵化泥鳅苗,带动广大养殖户饲养中华沙鳅。因此,中华沙鳅养殖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是效益可观:一般1立方米的水体,下苗15~25千克,只需6个月就可增重5倍,即75~125千克,在4-9月之外的季节出售,每千克至少卖200多元。而增重1千克的成本只需20~30元。
二是由于人为过度捕捞、生态环境破坏等原因,造成中华沙鳅资源急速下降。野生中华沙鳅资源每年正以30%-50%的量在减少,而且,每年4-9月过后,中华沙鳅有相当长的一个市场空档,这样,人工养殖就有很大的市场。
三是中华沙鳅色彩艳丽,除了食用外,还是一个不错的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市场也能打开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