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二维叠栅条纹的微小角度测量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guo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了一种利用方形孔径微透镜阵列和微图形阵列产生的二维叠栅条纹测量微小角度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尺寸阵列产生的二维叠栅条纹的节距变化规律,推导了微小旋转角度的表达式,对叠栅条纹的节距与阵列夹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当微图形阵列的窗口边长小于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元宽度时,叠栅条纹的节距变化较平缓,且对微图形与微透镜阵列间的夹角θ的变化较敏感,这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当微图形阵列的窗口边长为0.3 mm,微透镜阵列的透镜元宽度为0.4 mm时,节距与夹角θ间关系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总体一致。
其他文献
Molecular diagnostic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currently in use for clinical pathogen detection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low consume of sample and reagent is keyword to low cost molecular diagnostics. In this paper, a sensit
By improving the long-term correlation tracking (LCT) algorithm, an effective object tracking method, improved LCT (ILCT),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occlusion. If the object is judged being occluded by the designed criterion, which is based on t
将三个原子分别囚禁于用光纤连接的三个光腔中,通过光学开关控制腔场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绝热技术制备了三粒子三维纠缠态.在整个制备过程中,原子-光腔-光纤系统仅在暗态空间中演化,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原子的自发辐射、腔场的泄漏以及光纤损耗等消相干因素的影响.
期刊
由氮分子激光器同步泵浦的两台染料激光器二步激发Ca蒸气,产生位于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受激和串级受激辐射.文中对产生受激辐射的机制,包括单重态之间的碰撞能量转移等过程,作了分析和讨论. 更多还原
在具有二维十重准周期超晶格结构的铌酸锂非线性光子晶体中,利用非共线准相位匹配谐频的方法,可在不同角度上获得不同颜色的 “纯光源”光斑序列。当菱形边长为14.95 μm时,获得了红蓝色倍频光斑,其中红色为基色,蓝色与基色仅相差1 nm。利用不同阶次的倒易矢量,可实现四个近似相同倍频波长的 “纯光源”光斑的同时输出。利用该晶体超晶格的十重旋转对称性,围绕z轴将晶体旋转36°的整数倍,依旧可以获得上述结果。
As one of the three key components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photosensitizers (PSs) greatly influence the photodynamic e±ciency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Photosensitizers with tetrapyrrole structure, such as porphyrins, chlorins and phthalocyanines
在经典物理学中,电流波动(噪声)是采用相敏光子探测器记录的,此时信号始终超过暗电流电平。在量子物理中,情况则未必。1986年6月9日至13日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十四届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上,四个研究小组报道了光噪声降军最小可能暗电流水平以下的实验。这种光称为压缩光,最终可能在高精度干涉仪、光学数据存贮、光通讯网络和光谱学方面获得应用。
期刊
针对动车组空间三维坐标的测量需求,设计了三维激光雷达共光路变焦光学系统。系统采用发射/接收共光路的结构形式,以高斯光学为理论基础,对能量传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得到扩束透镜链的严格限制关系。为简化系统结构, 利用液体透镜代替传统的机械变焦机构, 以几何光学为理论基础, 计算出光学系统初始结构, 并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仿真, 设计出三维激光雷达发射/接收共光路光学系统。该结构形式不仅提高了系统同轴度、减小外部干扰, 还简化了结构、缩小了仪器体积。采用液体透镜调焦代替机械调焦, 避免了调焦引起的机械
Laser polishing is widely employed to reduce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products with complex geometries. Traditional laser polishing techniques use a single high-power Gaussian beam to melt and smooth a thin layer of surface material. However, the re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