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岁贺新年,年年贺岁片!说起贺岁片,还要从1995年开始。1995年初,内地引进了10部国外、海外电影,其中,成龙主演的《红番区》在新年之际被冠以“贺岁大片”重磅上映。从此,成龙开始有计划地抢攻好莱坞市场,吐露出东方占士邦的味道,但当初的成龙绝对想不到,《红番区》就此拉开了内地贺岁片市场争奇斗艳的序幕。这12年间,国内外众多商业片导演为受众炮制了各种类型的贺岁片,可以说贺岁片因他们而繁荣,他们因贺岁片而闻名。人们不仅得到了观看电影的愉悦,最重要的是,不管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电影形式,贺岁片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现在,看贺岁片几乎成了人们在新年时的又一休闲方式。贺岁片在某种程度上记录了影坛的发展和流行趋势,也记录了我们共同的回忆……
零碎记忆之——众星制造
其实,香港贺岁片的故事模式不过以下这4种套路: 一是黄百鸣的家庭喜剧,代表作有《家有喜事》《大富之家》; 二是黄百鸣、高志森首倡的古装贺岁喜剧,代表作是《花田喜事》《八星报喜》《龙的传人》《92家有喜事》,特点是故事搞笑,人物造型夸张,载歌载舞,皆大欢喜; 三是单纯的浪漫爱情贺岁片,代表作有谷德昭的《玻璃樽》《嫁个有钱人》等;四为行业竞技贺岁片,以一门行业手艺的正反两派大斗绝技展开情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很多香港贺岁片的片尾都有这样的镜头——片中的主演全部到齐,双手握拳,说一些诸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之类的吉祥话,真是名副其实的“贺岁”啊!
香港贺岁片的一大标志性特征就是明星众多,尤其是早期贺岁片,一部影片几乎囊括了当时最红的一线明星,搞笑的情节加上明星的号召力,香港贺岁片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香港著名编剧、制片人文隽总结得好:“我觉得贺岁片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一家大小都能进电影院看;第二是轻松、快乐。所以香港贺岁片基本都是老少皆宜的,以喜剧为主。另外,要吸引更多人观看,肯定要用很多明星,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吧。”
零碎记忆之——冯氏喜剧
1997年底,《甲方乙方》——第一部内地电影人独立摄制的贺岁片亮相北京,导演是冯小刚,演员是葛优、英达、刘蓓、何斌以及冯小刚本人。“好梦一日游”架起了现实与梦想间的桥梁,也为电影人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此后的几年,《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皆凭借同时期国产影片所没有的浓郁商业化元素、观众喜欢的明星、简单的故事、皆大欢喜的内容和大团圆的结局狂扫票房,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中的分量也正在逐渐明确起来。同时,冯小刚也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贺岁片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传奇的故事框架、葛优加众女星的搭配、煽情结尾加幽默对白和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观众们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有冯小刚的贺岁片就是成功的贺岁片!
冯小刚的成功在于他最早将电影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他所缔造的票房神话让后来迎头而上的导演们望尘莫及,我们爱冯导的电影,似乎在贺岁档期看到“冯小刚作品”就跟在春晚看到赵本山一样让人满足,但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大家——没有冯导的贺岁档期还会精彩吗?
零碎记忆之——外国大片
中国广阔的电影市场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到贺岁档期,不仅国内的贺岁片充斥着各大影院,国外大片也要来分一杯羹,特别是众多高成本、大制作的魔幻、科幻巨制深受大众喜爱,如前些年的《偷天陷阱》《黑客帝国》《圣诞快乐又疯狂》《精灵鼠小弟》《蜘蛛侠》《夜魔侠》《蝙蝠侠》等,近几年的《决战猩球》《侏罗纪公园III》《战鸽快飞》《哈利·波特》系列等影片都获得了较高票房,而且类型丰富,制作精良,老少皆宜,着实给电影迷们的贺岁大餐增添了更多的震撼和视听享受。
●编辑/芳芳
零碎记忆之——众星制造
其实,香港贺岁片的故事模式不过以下这4种套路: 一是黄百鸣的家庭喜剧,代表作有《家有喜事》《大富之家》; 二是黄百鸣、高志森首倡的古装贺岁喜剧,代表作是《花田喜事》《八星报喜》《龙的传人》《92家有喜事》,特点是故事搞笑,人物造型夸张,载歌载舞,皆大欢喜; 三是单纯的浪漫爱情贺岁片,代表作有谷德昭的《玻璃樽》《嫁个有钱人》等;四为行业竞技贺岁片,以一门行业手艺的正反两派大斗绝技展开情节。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很多香港贺岁片的片尾都有这样的镜头——片中的主演全部到齐,双手握拳,说一些诸如“恭喜发财”、“龙马精神”之类的吉祥话,真是名副其实的“贺岁”啊!
香港贺岁片的一大标志性特征就是明星众多,尤其是早期贺岁片,一部影片几乎囊括了当时最红的一线明星,搞笑的情节加上明星的号召力,香港贺岁片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香港著名编剧、制片人文隽总结得好:“我觉得贺岁片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要一家大小都能进电影院看;第二是轻松、快乐。所以香港贺岁片基本都是老少皆宜的,以喜剧为主。另外,要吸引更多人观看,肯定要用很多明星,这就是所谓的‘明星效应’吧。”
零碎记忆之——冯氏喜剧
1997年底,《甲方乙方》——第一部内地电影人独立摄制的贺岁片亮相北京,导演是冯小刚,演员是葛优、英达、刘蓓、何斌以及冯小刚本人。“好梦一日游”架起了现实与梦想间的桥梁,也为电影人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此后的几年,《没完没了》《不见不散》《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皆凭借同时期国产影片所没有的浓郁商业化元素、观众喜欢的明星、简单的故事、皆大欢喜的内容和大团圆的结局狂扫票房,冯小刚在中国电影界中的分量也正在逐渐明确起来。同时,冯小刚也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贺岁片模式,概括起来说就是——传奇的故事框架、葛优加众女星的搭配、煽情结尾加幽默对白和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观众们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有冯小刚的贺岁片就是成功的贺岁片!
冯小刚的成功在于他最早将电影完全按照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他所缔造的票房神话让后来迎头而上的导演们望尘莫及,我们爱冯导的电影,似乎在贺岁档期看到“冯小刚作品”就跟在春晚看到赵本山一样让人满足,但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困扰着大家——没有冯导的贺岁档期还会精彩吗?
零碎记忆之——外国大片
中国广阔的电影市场显然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到贺岁档期,不仅国内的贺岁片充斥着各大影院,国外大片也要来分一杯羹,特别是众多高成本、大制作的魔幻、科幻巨制深受大众喜爱,如前些年的《偷天陷阱》《黑客帝国》《圣诞快乐又疯狂》《精灵鼠小弟》《蜘蛛侠》《夜魔侠》《蝙蝠侠》等,近几年的《决战猩球》《侏罗纪公园III》《战鸽快飞》《哈利·波特》系列等影片都获得了较高票房,而且类型丰富,制作精良,老少皆宜,着实给电影迷们的贺岁大餐增添了更多的震撼和视听享受。
●编辑/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