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以诗词中的都门、玉楼、阑干、巫山等意象为论

来源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古时期,基于观星所得的岁星以十二年为运行周期的规律,使"十二"被尊为天数。古人象物制礼且礼以顺天,"十二"作为天数伴随礼乐制度和仙道思想的发展而被赋予文化内涵,意义由实入虚,变成抽象的文化标签。它与其他词构成的意象群对文学产生了影响,"十二都门"成为政治、文化鼎盛的"长安文化区"的表征,是士子入仕意念的体现;"十二玉楼"为仙境所在,为仙女居所逐渐衍变为妓女的代指;"十二阑"所寄寓的登高遣怀、凭栏寄情模式几乎不变;"十二"与"巫峰"的结合是真假幻境与俗世观念的合体。追溯"十二"文化及其意象群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耳鼻喉科健康体检的常见病发病情况,给出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健康体检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20-60岁
目的: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方法:置管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教会患者床上翻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造成了有效排血的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而心肺复苏是对心跳骤停患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也是
"《诗》源观"在汉代能够建立的原因比较多,其中《诗》学发展这个原因比较重要。先秦两汉《诗》学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经学化。这一方面使《诗》在汉代获得了"经"的地位,且汉人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