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孔子”:明清山东文昌崇祀的建构与传播

来源 :民俗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ayy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神灵崇拜由来已久,其发展、演进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往往引起统治者关注,故其变迁历程易受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文昌崇祀源于星辰崇拜,后在道教的推动下与巴蜀梓潼神融合为主宰文运之人格神.文昌崇祀于明永乐年间传入山东,景泰以后逐渐发展,万历至清末一直盛行.关于其神格属性,明清时期一直存在质疑之声.山东官员、士人在质疑的同时,试图将其纳入儒家体系内解释,宣扬文昌乃“先天之孔子”.他们认为调整文昌奉祀地点的风水可兴地方文运,宣扬文昌神仁孝之道有利于教化,为此积极推广文昌崇祀,意在宣扬教化的同时,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俗学研究发生了“田野转向”并渐成主流,相关研究方法也相应地成为不断反思的对象.以此为背景,张士闪教授在2019年初提出“有温度的田野”这一学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