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4854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合并肾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5年07月期间新发的22例MM合并肾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ISS分期Ⅱ期占77.2% (17/22),Ⅲ期为22.8% (5/22).肾功能损害占36.4%(8/22),贫血占40.9%(9/22),血清白蛋白<35 g/L占86.4%(19/22),尿蛋白阳性100%(22/22).22例中完全缓解(CR) 13.6% (3/22),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4.5% (1/22),部分缓解(PR)22.8% (5/22),疾病稳定(SD)45.5% (10/22),疾病进展(PD) 13.6% (3/22),其中9例治疗有效患者,肾脏淀粉样变性有3例改善,4例稳定,2例进展.可随访17例患者中,7例死亡,10例存活,平均随访11(1-37)个月,中位总体生存19(95%CI 9.2-28.8)个月.结论:MM合并肾淀粉样变性临床上少见、难治、预后差.MM出现大量蛋白尿特别是合并肾病综合征时,无论是否有肾功能损害,均需考虑合并有肾淀粉样变性.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化疗可能提高患者疗效.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由于穿刺方便,对血管刺激性较小,能较长时间留置,且不影响病人正常活动,利于定时给药及抢救等[1]。临床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对血管内壁造成机械性损伤,从而起到保护静脉的作用,在对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可有效方便患者及医护人员,为挽救患者生命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还大大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已非常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