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

来源 :求学·教学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okliuqiok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新课标理念,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第一个大概念为例,论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单元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大概念;单元概念教学
  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宗旨”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第一项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的价值追求,也是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而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通过每节课或每项活动来逐步培养形成。“内容聚焦大概念”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第二项基本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表述,大概念是指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对学生学习具有引领作用的基础知识,包括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围绕大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而大概念是建立在重要生物学概念和一般的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向学生提供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来为学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还要通过对事实的抽象和概括,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并以此来建构合理的知识框架,为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下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概念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安排不能只停留于“教材单元”上,需要教师从“聚焦大概念,落实核心素养”的角度赋予“单元”新的内涵:单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从学科内容的角度是以某一大概念为基本单位,从课程目标的角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在若干节课构成一个单元的同时,也达成了建构大概念和重要概念的路径。
  依据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设计单元教学时一般围绕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要到哪里去)、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怎样的途径到达目的地)、组织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地到达目的地)、评估学习结果(是否到达目的地)四个核心问题。所以,单元教学可以遵循以下6个步骤进行。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为例,讨论一下单元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
  一、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虽然经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但初中的生物学课程更多倾向于宏观的生物学事实的描述,学生对在细胞水平上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生命现象依然感到陌生和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是教師本模块教学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内容分析
  《分子与细胞》模块的第一个大概念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支撑这一大概念的下位重要概念有“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执行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各种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但在形态与功能上有所差异”三个重要概念和相关的生物学事实。
  三、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分子的认识,理解这些分子是细胞执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通过对细胞各部分结构分工与合作的讨论,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能够根据细胞的物质组成和各部分结构建构细胞模型,阐明组成细胞的各部分间相互协调,实现细胞水平的各项生命活动。
  4.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细胞结构的认识,理解生命世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四、选择教学策略
  1.选择和优化教学媒体
  就本单元的内容来说,细胞的微观结构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除了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及部分细胞结构,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尤其是电镜照片来认识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此外,利用橡皮泥或其他材料来建构细胞模型也是学生认识细胞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选择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1)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学习课之外,通过实验课、细胞模型制作等实践性活动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认识细胞微观的物质和结构组成。
  (2)教学方法的选择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分子的相关内容,教材中仅是基本知识简单呈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比如通过列举农业生产中土壤元素含量的相关监测数据分析及营养液的配制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更加深刻理解细胞的元素组成及不同含量差异,进而落实“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教材中设置的“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等验证性实验活动,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大头娃娃和劣质奶粉”的案例,让学生设计“检测常见乳制品中有机物种类”的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落实了“科学探究”与“社会责任”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对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等内容的教学,可以借助科学史中经典实验的资料分析,让学生在文本资料的探究分析中落实“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3.安排教学内容和确定重难点
  基于本单元大概念和下位重要概念的分析,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可以考虑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的内容与细胞膜的物质组成一节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对于磷脂分子结构的教学,可以创设磷脂分子在水和空气界面、水环境中及作为运载体包裹脂溶性药物等情境,让学生分析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这样的设计不仅落实了“生命观念”与“科学思维”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中,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和细胞是一个有序的有机生命体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难点。
  4.划分单元课时和教学顺序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容量更大,思维含量更高,所以在总体课时安排上应有所增加,但对于部分较为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或概念的学习,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进而加快教学进度,最终实现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对于本单元的教学顺序,内容呈现上具有知识的自然逻辑顺序。按照从细胞的元素组成到组成细胞的物质和结构,从生命系统的边界到系统的分工合作再到系统的控制中心的顺序教学,也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五、形成性测验反馈重要概念的学习效果
  按照概念建构的一般原则,每完成一个或几个课时的教学后,教师设计形成性测试,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生物学事实及重要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命制试题时要兼顾题目对具体某一个或某几个核心素养的考查。
  六、总结性测验检测大概念的构建效果
  基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大概念,整合在一起的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设计总结性测验检测,目的是检测对大概念的构建效果。同时应注意,试题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区别不同素养水平的学生。
  综上,单元概念教学作为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的载体,具有课程目标达成的阶段性、学习内容的相对整体性、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性等特点。同时,单元教学打破了独立课时的教学思维,使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教学,它是一种整体系统化的理念,这种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林昭汝,陈秉初.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6,41(11):17-19.
  [3]美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教材、教师、学生是三大主体,教材是教师的教学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保持较高的教学效率,就必须维持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微妙关系,让学生对教材充满探索欲望,学生学习过程感到愉快,教师寓教于乐。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路径进行微調就是实现这一点的最佳方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这一方面靠近,以此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路径微调的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支教团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专项,二十年来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形成了“志愿+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文章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现状的客观分析出发,结合支教志愿服务工作特点,阐释支教团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作用,并对支教团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支教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教育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未来的根基。研究
期刊
摘 要:随着胡先缙将“面子”一词介绍到西方国家,西方学者对于“面子”的研究也在不断扩展及深入,其中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由于该理论对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的阐述,使得其在教育教学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从面子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面子威胁行为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
期刊
摘 要:如果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建设高中有效的课堂,不仅会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形成一种固定的错误方式,还会使学生在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方向非常不固定,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为了达到素质教育对于更多目标的完成要求,我们必须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高中数学教学的细节上出发,不仅要有好的课堂效率,也要让好的课堂效率衍生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优秀的师生关系
期刊
摘 要: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教师通过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对学生的写作任务进行策略性指导,可以促进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课堂思辨性学习活动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创造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和转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启发性问题;思辨性活动;英语学科核
期刊
叙事案例:  午饭过后,小朋友们拿着小杯子走到水桶边打上点水去漱口,是我们慢慢培养的好习惯。由于每个孩子吃饭速度不一样,所以总会有的孩子会早一点到卫生间,有的孩子会晚一点。这天,我正在看那些没吃完的孩子们吃饭,宸宸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小杯子冲冲撞撞地跑过来。“老师,杰杰他打了很多水漱口,他还打开水龙头开大水,水都弄到我身上了!”接着,他很激动地冲进卫生间,把杰杰从水池旁边拉了出来。“老师,你看!”“杰
期刊
摘 要:学习英语,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口语能力。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因此,本文基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结合现阶段口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应立足于利用教学辅助道具进行创设性情境教学、合理运用肢体语言和动作创设情境;创设趣味性情境,提升学生口语能力;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口语
期刊
摘 要:写作是中职生语文知识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写作成了中职生最为“头痛”的任务,出现了“布置下去一片哀号声,批改时老师一肚子火”的局面。本文从教师、学生及教学过程三个层面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同时对出现的问题试述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中职;写作;问题;原因  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写作是语文基础课程的重要目标任务,但是一旦老师布置作文作业,教室里就会出现一片哀号声。在教学
期刊
摘 要:高三学生学业紧张、压力大。如何帮助高三学生高效积累词汇,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小纸条”具有携带方便、制作简单的特点,如果能将其巧妙运用到高三词汇教学中,那么将会大大提高学生们词汇学习的效率。本文从笔者的实践出发,从三个角度介绍了“小纸条”在词汇复习中的妙用,探讨如何使用“小纸条”助力高三词汇复习。  关键词:小纸条; 高三词汇复习;妙用  一、高三词汇复习的重要性  英国语言学家
期刊
摘 要: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三种教学层次的课堂活动,依托语篇,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 英语学习活动观;语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课程内容以及指向学科核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