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或手段,其中妙用多媒体,能充分发挥激情、明理、导行的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才能收到极为满意的效果。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爱国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爱国主义的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爱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制作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时,一开始,就超链接了《阿里山姑娘》这首歌唱台湾民族风情的台湾民歌。新课伊始,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回想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一直关怀爱护着这个宝岛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国的情感中。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出:爱国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爱国主义的道德品质。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
二、妙用多媒体创设爱国情境,既激情又明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色,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爱国认识。
例如:我在讲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知道耕地与人们生活、国家建设关系密切,播放多媒体视频,让我们看到下面这伤心的一幕:一群因饥饿而皮包骨头的小孩,瞪着可怜的双眼,拿着空空的盆子,正乞求着人们给予温饱……背景是被洗劫一空的耕地上正准备或已修建的一幢幢高楼。边观看边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耕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建设中有哪些用途?接着问:粮食是怎样来的?没有耕地,哪有粮食?人们能不能生活?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用耕地,使得小孩无粮可食;小孩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了,那么最终导致人类受饥捱饿的凶手便是我们人类;绿油油的耕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是改善了,殊不知这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说不定哪一天这群饥饿的小孩就是我们自己。
师: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说。(大片的耕地沙化,变成了茫茫的沙漠。)边讲述边放有关视频。
师:人为的破坏远比它的建设要立杆见影得多。难道我们真的要让自已毁在人类的手里吗?(演示多媒体课件)。
剖析数据,强化认识。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读一读”内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森林每分钟损失21公顷,土地每分钟有11公顷沙漠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年全世界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我们来数三下“1、2、3”,就在这3秒钟的时间里,就有像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学校的土地面积沙漠化了,照这样计算,一年全世界就有大半个江苏省的面积沙漠化。
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面对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师: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10。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们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这样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情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耕地,爱惜粮食。这也是爱国的一个最具体的实际行动。
三、妙用多媒体,挖掘和发现隐含的爱国教育理念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时,制作一幻灯片课件,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 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通过观看有关多媒体课件,教育学生,使他们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 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 。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 唯一出路。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妙用多媒体创设爱国情境,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创设爱国主义的情景,引导学生触景生情。因为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所以教师教学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爱国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例如:我在制作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的PowerPoint教学课件时,一开始,就超链接了《阿里山姑娘》这首歌唱台湾民族风情的台湾民歌。新课伊始,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回想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是怎样一直关怀爱护着这个宝岛的,学生触景生情,完全沉浸在爱国的情感中。这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引出:爱国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操,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爱国主义的道德品质。这样巧用电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从而使学生情感深化。
二、妙用多媒体创设爱国情境,既激情又明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初中地理新教材的特色,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爱国认识。
例如:我在讲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中的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知道耕地与人们生活、国家建设关系密切,播放多媒体视频,让我们看到下面这伤心的一幕:一群因饥饿而皮包骨头的小孩,瞪着可怜的双眼,拿着空空的盆子,正乞求着人们给予温饱……背景是被洗劫一空的耕地上正准备或已修建的一幢幢高楼。边观看边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耕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建设中有哪些用途?接着问:粮食是怎样来的?没有耕地,哪有粮食?人们能不能生活?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滥用耕地,使得小孩无粮可食;小孩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了,那么最终导致人类受饥捱饿的凶手便是我们人类;绿油油的耕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们的居住条件是改善了,殊不知这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说不定哪一天这群饥饿的小孩就是我们自己。
师:如果长此以往,我们的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自由说。(大片的耕地沙化,变成了茫茫的沙漠。)边讲述边放有关视频。
师:人为的破坏远比它的建设要立杆见影得多。难道我们真的要让自已毁在人类的手里吗?(演示多媒体课件)。
剖析数据,强化认识。老师演示多媒体课件。
(“读一读”内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报道:全世界耕地每分钟损失40公顷,森林每分钟损失21公顷,土地每分钟有11公顷沙漠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年全世界土地沙漠化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我们来数三下“1、2、3”,就在这3秒钟的时间里,就有像我们这样大的一个学校的土地面积沙漠化了,照这样计算,一年全世界就有大半个江苏省的面积沙漠化。
师: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面对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吗?学生自由说。
师:我国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平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10。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开垦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为人们提供更为充足、丰富的农产品。
这样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既使学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难点,为激情明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到我们应该保护耕地,爱惜粮食。这也是爱国的一个最具体的实际行动。
三、妙用多媒体,挖掘和发现隐含的爱国教育理念
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时,制作一幻灯片课件,重点介绍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然后通过 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等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则 重点强调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育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的人口”一节时,通过观看有关多媒体课件,教育学生,使他们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 社会、家庭、环境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因为人一多,衣、食、住、行都紧张了,年青人升学、就业也困难了 。学生们了解到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理解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 唯一出路。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