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实践的产物,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数量、规模、办学特色发展迅速,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管理模式着手,指出基层管理者做好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 对策
经过 20 余年的变化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逐步走向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小型民办院校,招生、管理、就业方面做的不规范的民办院校已经严重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并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态。同时,我国每年将近 600 万大学生就业,就业率不高,高校毕业生普遍感觉找工作不容易。民办院校的学生的就业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心的焦点,也是民办教育机构生存的关键。如何将付出相当客观教育成本的学生顺利送入工作岗位,是目前的民办教育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是民办教育机构与公立教育机构竞争的关键。民办院校敢于创新的精神、灵活的机制,加上社会的认可度逐渐加强,民办高校会不断探索就业指导模式,将本机构的学生,培养成合乎社会发展的人才,并推出去,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管理模式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均有不同之处。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主要靠“以学养学”的模式滚动发展,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的管理必须是层次鲜明、结构精简、高效。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管理实行的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就业载体,以学院分管院长、系主任、班主任三级管理者为主的管理模式:即董事长领导下的分管院长负责制、系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而在这三级就业管理体系中系主任和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在系,关键在系主任和班主任。民办高校系里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成功率。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稳定工程。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最终需走向社会,面临社会,社会和实践是衡量和检验他们在校学习的标准,也是他们学业完成后的归宿。
(二)就业管理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本身起步较晚,加上生源的差异性特点,学生在校学习其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均存在整体较弱的现实,因此学生往往在就业时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基于这些原因,基层管理单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管理显得迫切需要。
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体会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躯,就业工作事关稳定大局,各级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而系作为基层教学管理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同时系主任应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帮助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就业认识;帮助班主任了解、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化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二)精心组织,管理到位是基础。按照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定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会议,交流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应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毕业班班主任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是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系行政应做到每周统计、公布、通报各班就业率和签约率,了解就业进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作为管理者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方面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招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在签约率方面可实行奖励制度。班主任和学生的社会关系、人脉关系是拓宽就业渠道的又一途径,根据可靠、可行的就业信息和方案,可鼓励班主任出差实地考察,更好地促进就业工作。
(三)加强沟通,联系到位是重点。沟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全院的就业职能部门,有着丰富的就业管理经验。对于没有就业工作经验、没有带过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加强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和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就业工作系里应实行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负责制,且应选配工作扎实,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在工作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和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经常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做到为系里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通过沟通和联系,我们能进一步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动态,从而分析就业形势,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四)加强引导,服务到位是关键。这里所说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这是系主任和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关键,它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一个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在工作中应不断强调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即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基础,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重点,而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是关键。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教育学生愿意扎根基层,加强学习、培养自律意识、增强信心、决心和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新形势,就业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要求。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者,必须始终根据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从而研究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性,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陈宝瑜.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产业的立法探讨[J]
[2]张玉阶.民办高教在教育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J]
[3]李虹.大众化进程中的民办高等教育[J]
[4]廖华红.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现状和前景分析[J]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 对策
经过 20 余年的变化与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稳步发展期,逐步走向正规化的发展道路。小型民办院校,招生、管理、就业方面做的不规范的民办院校已经严重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并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状态。同时,我国每年将近 600 万大学生就业,就业率不高,高校毕业生普遍感觉找工作不容易。民办院校的学生的就业成为学生、家长、社会关心的焦点,也是民办教育机构生存的关键。如何将付出相当客观教育成本的学生顺利送入工作岗位,是目前的民办教育机构的工作重点,也是民办教育机构与公立教育机构竞争的关键。民办院校敢于创新的精神、灵活的机制,加上社会的认可度逐渐加强,民办高校会不断探索就业指导模式,将本机构的学生,培养成合乎社会发展的人才,并推出去,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民办高校的就业工作管理模式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其办学体制、管理模式等均有不同之处。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主要靠“以学养学”的模式滚动发展,这就决定了民办高校的管理必须是层次鲜明、结构精简、高效。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就业工作管理实行的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为就业载体,以学院分管院长、系主任、班主任三级管理者为主的管理模式:即董事长领导下的分管院长负责制、系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而在这三级就业管理体系中系主任和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管理者。因此,一定意义上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础在系,关键在系主任和班主任。民办高校系里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去向和就业成功率。
二、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稳定工程。毕业生就业关系到人才强国的百年大计,关系到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最终需走向社会,面临社会,社会和实践是衡量和检验他们在校学习的标准,也是他们学业完成后的归宿。
(二)就业管理的重要性。民办高校本身起步较晚,加上生源的差异性特点,学生在校学习其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均存在整体较弱的现实,因此学生往往在就业时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基于这些原因,基层管理单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管理显得迫切需要。
三、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体会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躯,就业工作事关稳定大局,各级领导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而系作为基层教学管理单位,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同时系主任应做好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帮助班主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就业认识;帮助班主任了解、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化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二)精心组织,管理到位是基础。按照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为基层管理部门应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定期召开就业指导工作会议,交流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心态。应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毕业班班主任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是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系行政应做到每周统计、公布、通报各班就业率和签约率,了解就业进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多,作为管理者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方面号召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招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为了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在签约率方面可实行奖励制度。班主任和学生的社会关系、人脉关系是拓宽就业渠道的又一途径,根据可靠、可行的就业信息和方案,可鼓励班主任出差实地考察,更好地促进就业工作。
(三)加强沟通,联系到位是重点。沟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就业指导中心作为全院的就业职能部门,有着丰富的就业管理经验。对于没有就业工作经验、没有带过毕业班的班主任来说,加强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沟通和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就业工作系里应实行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负责制,且应选配工作扎实,能力强的老师担任。学工秘书和年级组长在工作中应做到积极、主动、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和就业指导中心联系,经常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做到为系里就业工作献计献策,排忧解难。
通过沟通和联系,我们能进一步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动态,从而分析就业形势,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
(四)加强引导,服务到位是关键。这里所说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这是系主任和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和就业工作的关键,它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一个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因此在工作中应不断强调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即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基础,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重点,而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是关键。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生端正职业心态,教育学生愿意扎根基层,加强学习、培养自律意识、增强信心、决心和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新形势,就业管理工作也将面临新的要求。作为高校的基层管理者,必须始终根据就业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从而研究就业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对策,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性,形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合力和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陈宝瑜.民办学校作为教育产业的立法探讨[J]
[2]张玉阶.民办高教在教育振兴中肩负着重要使命[J]
[3]李虹.大众化进程中的民办高等教育[J]
[4]廖华红.我国民办高校办学现状和前景分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