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审计费用与创业板IPO盈余管理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45724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盈余管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以及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同主板和中小板相同,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此外,高声誉会计师事务审计的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声誉组;高审计费用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审计费用组,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而得出,在创业板市场,会计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IPO;盈余管理;事务所声誉;审计费用
  一、引言
  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為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企业通常为了扩大融资规模、增加投资者的关注,抬高发行定价,降低融资成本(Teoh,1998)等原因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行为虽然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但多是通过钻空子和打擦边球来完成,也是欺骗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行为。鉴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危害,国内外多研究其防范手段,笔者发现在众多文献中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最多,这是因为市场和公众寄希望于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上市公司审计时发挥重要作用。从现有文献看,研究多集中在主板上市企业中,对其他板块尤其是创业板的研究较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创业板开板时间短,数据资料不全等。相对于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上市门槛相对较低,对成立时间、资本规模、中长期业绩等的要求较为宽松,创业板上市的硬性条件主要是针对成长性。因此有人认为创业板市场没有盈余管理行为实施的必要。但笔者有不同意见。在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市盈率法确定其发行价格。公司的盈利水平直接关乎IPO价格及融资额度,企业仍然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创业板主要由高新技术企业组成,其行业和业务模式均显著不同于主板和中小板,其盈余管理手段也必然不同于传统手段,备受关注的会计师事务所能否有效揭示出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呢?我国创业板公司在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程度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以及审计费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本文将一一研究。
  二、相关文献回顾
  大量基于主板的研究发现,企业在IPO 时存在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在IPO 前一年、IPO 当年和IPO后一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其中以IPO 当年为甚(张宗益,黄新建,2003)。针对中小企业公司,姚明龙等(2010)发现在IPO 前一年和IPO 当年存在显著大于零的可操纵应计利润,盈余管理在IPO当年达到最高值。
  关于事务所声誉、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有些学者指出,规模较大或声誉较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有效地降低IPO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因为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其较强的专业能力更能保证审计质量,制约管理者的盈余管理(Teoh,1998、漆江娜,2004、蔡春,2005)。学者李维安等(2005)发现,会计师事务所能够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蔡春等(2005)认为,“十大”比非“十大”更易发现并抑制不当的会计行为。但同时也有人否定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具有抑制盈余管理的作用,学者夏立军等(2002)以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为研究对象,发现注册会计师并没有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纵观有关审计费用的文献, Mark Defond(2000)通过对为香港348家上市公司审计的六大与非六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研究发现,六大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在事务所声誉以及专业胜任能力也较高。
  综合国内外文献可见,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企业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和较高审计收费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但这些研究对创业板很少涉及。本文以创业板为样本,就其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的关系展开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创业板企业的上市业务时,要考虑到创业板的特征,例如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这样就需要事务所具备相应的专业审计能力,对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风险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事务所而言,为了承接创业板项目,也为了自身声誉和发展,会加大相应审计资源和专业会计师的投入。如果被市场或投资者发现该事务所的审计“偷工减料”,就会给事务所带来负面影响。高声誉事务所往往更在乎自己的声誉,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保有更多的独立性,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也相对更强。同时,市场和公众对名声大的事务所的关注度更高,监督程度更高,所以高声誉事务所在开展业务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对公司上市过程中出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就有更强的掌控力。对此,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设。
  H1: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抑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从事务所收费角度来看,事务所为降低盈余管理所带来的风险,增加审计资源和会计师资源的投入,用来搜集更全面的审计证据,这样就提高了审计成本,为了弥补投入的成本和防范审计风险,事务所会提高审计费用。基于这点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设。
  H2:较高的审计费用可以抑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研究模型设计
  本文首先通过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样本组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即盈余管理程度。再进行相关性检验,验证事务所声誉、审计费用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回归模型,分析会计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DAC|=β1+β2LNFEE+β3TEN+β4SIZE+β5LEV+β6ROE(1)
  其中,|DAC|表示盈余管理程度,LNFEE表示审计费用,TEN表示会计师事务所声誉,SIZE表示公司规模,LEV表示公司财务杠杆,ROE表示净资产收益率。
  (三)变量的衡量
  1. 盈余管理程度的衡量
  目前国内外研究盈余管理的主要计量方法中,应计利润法使用较为广泛,本文即采用应计利润法中的修正的琼斯模型(Jones)计算盈余管理程度。修正的Jones模型表述为:


  其中,TACt=NTt-CFOt,TACt表示上市公司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Tt表示净利润,CFOt表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NDACt表示公司第t年非操控性应计利润;Assets表示滞后一期的总资产金额;ΔREVt表示公司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金额; ΔRECt表示公司第t年应收账款的变动金额;PPEt表示公司第t年固定资产净额,εt表示残差值。DACt表示公司第t年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本文研究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以及审计费用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包括正方向以及负方向盈余管理行为,不区分方向,因此本文将DACt的绝对值作为度量盈余管理程度的标准。
  |DACt|=|TACt-NDACt|=|ε|(5)
  2. 審计费用的衡量
  本文采用的审计费用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年报,并剔除不完整样本以保证样本数据都是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年报审计费用。
  3.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衡量
  本文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抽象概念定义为综合排名靠前的事务所拥有更大声誉,并划分出“十大”和“非十大”(用1表示“十大”,0表示“非十大”),以中国注册会计师网站2012年公布的综合排名为准。
  4. 控制变量
  (1)上市公司规模。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相应的经济业务和需要处理的会计事项也就越多,公司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审计费用也就会越高。
  (2)公司财务杠杆。即年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公司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也越大,管理层为了减少风险而采用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就越大。陈信元和夏立军(2006)研究认为资产负债比率越高,管理层越有可能迫于还款压力进行盈余管理。
  (3)净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与年末股东权益的比值,是反映公司经营效果的重要指标,管理层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就有动机为美化利润而进行盈余管理。
  (四)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2011年和2012年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样本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及上市公司的年报,剔除了披露信息不完整以及数据异常的样本,最终共得到有效样本201个。数据的处理使用SPSS19软件。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1列示了样本观察值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盈余管理程度(|DAC|)区间跨度较大,说明各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不同。年报审计费用(FEE)的平均值为224.496万元,取值区间为35万元~904万元,最高值为最低值的25倍有余,审计费用的差距较大。公司总资产的规模(SIZE)区间为18.576~22.497,均值为20.260,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比较类似。
  (二)差异性比较分析
  本文对会计师事务所按声誉高低分为“十大”和“非十大”样本组,按审计费用的高低分为高费用和低费用样本组,分别进行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为方便表示,定义 “十大”样本组为A1组, “非十大”为A2组;将样本以审计费用中值为界分为低费用组和高费用组,分别记为B1组和B2组。
  从表2可以发现,由“十大”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平均值为7612.70,小于由“非十大”审计的公司,但sig值为0.76,不显著。这说明,由不同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有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Mann-Whitney U检验中sig值为0.423,和t检验结果一致。再看基于审计费用高低分组的检验结果,较高审计费用组(B2)的盈余管理程度为7500.06,低于较低审计费用组(B1)的盈余管理程度,但sig值为0.224,不显著。这说明,由收取不同审计费用的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有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Mann-Whitney U检验中sig值为0.913,即与t检验结论一致。此结论与本文假设不一致,接下来进行相关性检验。
  (三)相关性检验
  对文中涉及的变量做Kendall检验,结果列于表4。从表4可以看出,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显著相关。但审计费用、事务所声誉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这也和前人就其他板块的研究结果相类似,有人发现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决定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其次为资产负债率、前两年的盈亏状况以及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本等。为再次验证审计费用、事务所声誉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回归检验。




  (四)回归性分析


  表5为回归检验结果,此模型中,变量LNFEE和TEN的系数均为负,方向与预期相同,但sig值为0.49和0.80,均未能通过t检验,即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审计费用、事务所声誉没有显著相关性。变量SIZE和LEV的sig值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规模和公司财务杠杆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显著。因此,回归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及事务所声誉和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关系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也与本文假设不一致。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2011年到2012年上市的201家创业板公司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创业板市场在IPO过程中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此外,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声誉组;高审计费用组盈余管理程度低于低审计费用组,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基于本文研究,本文建议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促使其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审计,尤其是盈余管理方面,全面揭示IPO企业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降低盈余管理程度,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利益。
  参考文献:
  [1]张宗益,黄新建. 我国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中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
  [2]姚明龙,张丹敏.中小板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问题研究[A].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2010.
  [3]Teoh,S.H.,L.Welch,and T.J.Wong..Earnings Management and the Long-Run Market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8(06).
  [4]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
  [5]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5(02).
  [6]李维安,王新汉,王威.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01).
  [7]夏立军.国外盈余管理计量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0).
  [8]Defond,M.L.and Jiambalvo,J.1994,”Debt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Vol.17:145-176.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正>The geometry of broad-line regions (BLRs) in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s) is still controversial. We use a sample of BL Lac objects, of which the black hol
文章结合国内锅炉改造的大环境及多年锅炉改造设计经验,介绍了目前锅炉改造项目过程中,投资控制与改造设计的关系现状,分析了改造设计对投资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尤其在可行性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阳极脱附电位可作为评价缓蚀剂吸附稳定性的一个经验参数:缓蚀剂吸脱附诱导的电化学振荡是缓蚀体系的一种特殊失稳状态,即缓蚀剂吸附过程与电极反应中间吸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回顾“十二五”轻工业科技工作,表彰先进,分析轻工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研究部署轻工科技工作。下面,我讲三方面的内容和意见。  一、充分肯定“十二五”轻工科技取得显著成就  (一)行业自主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造纸、皮革、食品、家电、电池、日化、轻工机械等行业普遍建立了产学研用创新团
10月11日-14日,全国丘陵山区甘薯产业发展与扶贫推进会暨全国甘薯特色产品展销会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