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的溢彩岁月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r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秋生先生 是一位追逐书画艺术梦想的追梦者。他孜孜不倦,儘管时间匆匆飞驰,卻对书画保持始终如一的爱好。梦想是美丽的,逐梦的人因此同样美丽。为了梦想,他锲而不舍,无论生活如何变换,仍未放下对艺术的执著。流经岁月,魅力更是異常。
  几经辗转梦成真
  对书画的兴趣,是黄秋生先生与生俱来的财富,不可替代亦无可限量。自他懂事以来,执起毛笔,把所思所想留在薄薄的宣纸上,便是乐事之一。从小爱好书画,具备着艺术的天赋,也因为受到喜爱书法的父亲之影响,即使没有专门的美术老师教导,黄秋生先生学生时期的书画作品,总能在班上名列前三名。
  “当时的孩童学字,大多从学毛笔字开始,所以我接触书法比国画稍微早一点。”学字不久後,黄秋生先生也开始进入缤纷多彩的绘画世界,水彩、粉彩、国画……各种绘画,令他深深沉迷。十五六岁开始,他学习到更多更具体的绘画艺术,能灵活地用铅笔画出素描,或巧妙地作出仕女、动物、山水等内容的国画。届时,黄秋生先生欢乐地畅遊在艺术的海洋里:“我没有拜书画家做老师,属於自学书画,我的亲弟弟同样有很好的艺术细胞,他很聪明,也是没有拜师学艺,就能画老虎等动物题材,也能画山水题材。”
  兄弟两人的艺术天赋很快被慧眼识珠的学校老师看到,随後把两人推荐到汕头大学书画院攻读专科。可是,正当艺术的舞台在黄秋生先生面前缓缓拉开序幕之时,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改变了他人生的道路。
  黄秋生先生以及家人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在十年浩荡期间遭受很多苦难,生活朝不虑夕、食不果腹,整天担惊受怕。无奈之下,十九岁的他来到香港,投奔已在当地成家的姐姐。获得安全平稳的生活环境,又得开始面临艰巨的生计问题。黄秋生先生先是进入工厂打工,可是三十、四十年前的他只懂得潮州话和普通话,难以与工厂的同事交流,学习工序屡屡受阻。於是,打工生涯进行三个月後便结束了。
  虽然心中存在着艺术的梦想,但现实的状况使黄秋生先生无法兼顾,走出工厂,他弄来一辆推车、开始在当时九龙城附近的机场出售小吃,虽是幸苦,卻能解决个人生计问题。而且,因为经常与客人交流,黄秋生先生学会了包括粤语在内许多生活技能。
  三年後,一位在香港荷里活道做茶壶生意的马先生入住黄秋生先生姐姐家,通过日常的相互交流,黄秋生先生渐渐认识陶瓷行业,随後更拜马先生为师,全心投入陶瓷贸易行业:“没入行的时候,我经常看老师的商品和藏品,因为自己也爱好这个,所以很容易就懂得鉴赏陶瓷的技巧。”同时,通过老师的人际关係,入行不久的黄秋生先生懂得如何从江西景德镇等名瓷产地进货的渠道:“当时香港还没有国货专营,所以我从景德镇进口文房四宝之类的青花瓷器受到市场的欢迎,生意也做了六年多。”
  陶瓷贸易,与字画等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係,且进口商品需经常往返中港两地,黄秋生先生因此结交不少湖南、江西、江浙、四川、北京等地的书画名家。在相互的交流、商谈中,他的艺术梦想以另一种方式,在心底慢慢重燃星火。香港开始经营国货,陶瓷生意受到影响,同期,黄秋生先生也认识景德镇几位大师级的画家,因此他顺势改变经营策略,开始经营字画生意,人生又一次与自己所爱的书画艺术融为一体。
  1997年的前八年,黄秋生先生为香港引进不少内地名家的佳作,为香江艺坛增色不少。他不仅是个商人,也是个具有慧眼的收藏家,以常年的工作经验,结合独特的收藏眼光,将不少精美的陶瓷、书法、国画作品纳入家中,甚至将墙壁改造成展示柜,匠心独运让每件藏品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对於艺术的热爱,转化成收藏的动力,不因生意和岁月的发展而淡化,反而越来越强烈。他在深圳购置房间,邀请内地画家到大厅现场挥毫,直接获得名家真蹟,又能在旁观摩偷师。黄秋生先生在艺术方面所具天赋,让他如虎添翼,只是作一张字画的时间,便让其学到不少新的技法。
  无论是山水,还是花卉,通过与名家这种无声的交流,黄秋生先生懂得越来越多字画技巧。閒暇之时,他静处家中,铺纸作画,既是爱好,也是练习。因此,他的手法日渐精湛,作品更有不少达到出色水平。今日,黄秋生先生从事家装生意,但书画艺术的梦想仍紧随左右,生意之餘,其乐此不疲地创作书画,並加入香港书画家协会、香港中国美术会等艺术团体,继续追求着美丽的艺术梦想。
  遊弋艺海心自乐
  无论工作多麽忙碌,令人疲惫,只要展开一幅字画、手捧一件藏品,黄秋生先生便觉得烦恼煙消云散、心情舒缓。这个时候,艺术的梦想变成生活的升华,是平和的心态,送达快乐的境界。
  市场竞爭剧烈,瓷器、字画领域遭受波动,经营难度比家装建材要难,更需要术业专攻的指导。积累经验,是成为行业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部分。为生意走南闯北、亦去湖南、广州等地旅遊,黄秋生先生总不忘到当地古玩、陶瓷、书画市场,把看到的好藏品收购回来,跟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交流,提高自身判断力,因此积累丰富的鉴赏经验。不断专业的收藏之路,为其艺术梦想增色不少,凸显出创作之餘的另一种收穫。
  “爱好字画、收藏陶瓷,我的人生因此获得无价之宝,创作和鉴赏,都能使人平心静气,提高个人修养、安抚脾气、改变性格。”艺术的奇妙,不在於经济利益,而是对於个人终生的影响,黄秋生先生自身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带着梦想畅遊艺海,享受着视觉上的美感和精神上的追求:“例如字画,从古代到未来都能对爱好者产生很大的帮助,加上稳定的环境,会有更多人去追求,收藏也是同一道理 。”
  艺术取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个人创作,既与生活有所关联,又能陶冶情操、並发挥天马行空的思维,高雅而轻鬆。黄秋生先生的生活,诠释着这一艺术的真理:他爱好游泳,到海边还不忘带上画笔、写生本,就地取材;相约一群挚友,到优美宁静的湿地公园,把此处一流的景致留在画纸上,愉悦身心之时又为灵感引入新的源泉。
  艺术给黄秋生先生带来快乐,而其一张张佳作的展出,又是他艺术成就的佐证。2000年,他曾在香港中环大会堂举行画展。而随各大艺术团体的活动,其作品不时出现国内外各种展览中,即使是远在南韩的观众,都能看到他精心创作的作品。
  此外,与黄秋生先生同样有着艺术天赋的弟弟,於内地亦开拓另一个艺术天地,他经常代表当地艺术团体,到香港与兄长相聚交流。2012年,黄秋生先生还为弟弟与其他内地名家在香港举行作品展,艺术此时又联繫着亲情,缀着暖暖的氛围。
  黄秋生先生的过去就如风雨,颠簸於命运的无常中,但他的信念如隐藏在云层後的太阳,当风雨过後,乌云散去,环境清晰乾净,才能映射出绚丽缤纷的彩虹。几经波折的艺术之路,始终有一道光芒,引导着他,进入艺术魅力无穷的世界。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3年3月4日,香港官立乡村师范专科学校同学会(简称“香港乡师同学会”)在港举行新春联欢活动。主席邝启涛博士等一众同学老友欢聚一堂,齐乐融融,共贺蛇年幸福安康。同时,香港警察希望之友基金会代表吕贵海、林灿勋等受到热烈邀请,出席了此次活动。  联欢会上,主席邝启涛博士发表了讲话,为到场的嘉宾及同学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並组织探讨了一些会议内部事务。据了解,香港乡师同学会成立以来,一直致力
期刊
曾英明先生是鞋业里一位资深的前辈,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入行至今已有四十余年,他和鞋业一同成长了四十余年,他感受着这个行业在这四十多年来的成长与变迁,见证着鞋子从保护双脚的功能向修饰、装扮、展示自己,从中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象征性的精神满足上偏移。他经历的是一部精彩的鞋史,而他亦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助推着行业的发展。  入鞋业四十年,不偏不倚  鞋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人类的智慧密不可分,早在远古时代,因
期刊
李少鹤先生是香港佛教联合会学务总主任,谈到关於教育的话题,他经常说到一个词——“很重要!”颇有梁启超先生提倡“少年强则中国强”的意思。国家的未来,寄託在今日众多莘莘学子的身上,若办好教育,正确引导下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德才兼备者方能承前启后,延绵不断,既立足今日、亦发展未来,确实“很重要”!  办学趣事  自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後,李少鹤先生开始在教育界一展抱负,他先後做了十五年小学和中学的数学老
期刊
【本刊讯】3月5日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在香港洲际大酒店举办迎春感恩酒会。办事处处长朱曦先生主持,邀请到800名嘉宾出席,包括港台经济文化合作协进会主席李业广,以及香港立法会议员、多国驻港领事和工商、文化、侨团代表等。  朱曦先生在致词时表示,台北办(前称中华旅行社)在港运作超过半世纪,早已融入为香港社会的一份子。他说,台北办去年致力促进两地人员往来、文化互动、经贸交流、教育合作及政府之间的沟通等
期刊
熊翰章博士 倾心支持教育工作,是一位资深冷气工程师,更热衷於发明,富有创造力。因与机械打交道多年,他精心发明出RISIGO “双腿同蹬的怪单车”,於国际发明展夺得金牌,还在国际拿到专利。“‘双腿同蹬的怪单车’不但节省体力,舒适便捷,而且将骑行的快乐与身体锻炼融为一体,适合老中少年使用。”在推崇健康绿色出行的当下,熊翰章博士携带其新发明,将使人们的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推向新的高度!  RISIGO牌
期刊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16日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务院各组成机构负责人,周小川连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成为首位“三连任”的央行行长。自2002年12月出任央行行长以来,周小川已是两任人民银行行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任时间最长的一位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已经65岁。按照有关组织人事制度,部级官员退休年龄是65岁,无论他是否已经担任过两任央行行长,岁数决定了他已经不能再连任。但3月11日,全国政协选举新一届领
期刊
小金星国际幼儿园创办人,小金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三明市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並获得“中国十大傑出民办教育家”“中国教育傑出人物”和获得福建省政府颁发的“闽商海西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为了祖国的明天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儿童,为了她挚爱的幼儿教育事业,谢燕川用拳拳赤子之心,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每一个人的生
期刊
客家人自五胡入侵以来,从北方不断往南迁徙,散落到各地。温新开先生祖辈一脈便是飘落到广西贵港的客家人。“我们的原籍是广东梅县,在一两百年前还是清朝的时候搬迁到广西,因此,细算下来,我们是梅县客家人。”温新开先生说。  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遭遇了无数災荒和战爭,得以保留並繁衍下来。客家人拥有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如同蒲公英一样,飘落到哪里,便在哪里生根发芽,民族学、教育学家臧泽宣先生曾对人的生存发
期刊
张国强先生是一位把爱国付诸於实际行动的港商,数十年来,一直以“支持国产体育用品走向世界,实现零的突破”为理想,矢志不移地投入身心,並作出了傑出贡献。从公司走向社团服务,最让他痴迷不已、难以割舍的工作,莫过於体育用品的改良和研究,体育精神的推广和普及。他好钻研,对体育事业尤其如此,“张氏定理”、“捷脚道”、“运动鞋民用化、民用鞋运动化”等,一次次闪着智慧之光的思想不时迸发而出,足以引起後辈景仰和效仿
期刊
金峰文娱活动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