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番茄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有机酸等,营养丰富、口感好、果菜兼用,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促进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使番茄高产稳产优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介绍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1.016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以成熟多汁的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因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菜两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栽培。为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总结出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农户生产。
1 地块选择
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5%、全氮含量0.1%~0.15%、有效氮含量50~80 mg·kg-1、有效钾含量100~200 mg·kg-1、有效磷含量30~120 mg·kg-1、钙和硼含量适宜的无污染生产区域[1]。
2 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者习惯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不易裂果、商品性好、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抗7号、中杂4号、中杂9号、扬州红、中蔬4号、合作903、冀番2号、毛粉802、佳粉15、浙粉702、圣女及千禧等[2]。
3 栽培季节
番茄是一种喜温,但不耐高温和霜冻的作物,适宜的同化温度夜间12~15 ℃、白天20~25 ℃。其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栽培设施、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设施番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季。春栽于12月播种育苗,翌年2月定植移栽,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秋栽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移栽,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市[3]。
4 育苗
4.1 營养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无病虫源、无杂草种子、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园土和优质腐熟有机肥,以7∶3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氢钾250 g、70%代森锰锌粉剂100 g,混合均匀后过筛,铺于苗床上,厚度10 cm,也可将营养土直接装入营养钵内育苗[4]。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选好的番茄种子晒种1~2 d,杀死种子上存有的部分病菌。然后用温汤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泡在55 ℃温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温度下降至30 ℃停止搅拌,浸泡5~6 h后取出,轻轻揉搓搓掉种皮黏液,将种子捞出清洗干净进行催芽。将种子用湿布包好再外包1层湿麻袋片,在25~30 ℃环境下催芽,期间每天用20~25 ℃的温水清洗1遍,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
4.3 播种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用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及栽培密度确定。播种前,营养钵、苗床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处理,并浇足底水,水渗透后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营养钵内,每穴2粒,或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覆盖营养土,厚度0.8~1.0 cm[6]。
4.4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温度保持在20~25 ℃。真叶全部展开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14~15 ℃。定植前7 d左右,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10~12 ℃。苗出整齐后,适当掀膜,加强通风降温。苗期叶片卷曲时,可适当浇水。1叶1心时进行间苗,苗距7 cm×7 cm左右,间苗后保证水分充足,白天温度保持在26 ℃、夜间温度保持在16 ℃左右。幼苗3~4叶期,可叶面施肥1~2次,3 d左右浇水1次[7]。
5 定植
5.1 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667 m2施入优质生物有机肥800~1 000 kg,或施入腐熟圈肥5 000 kg,有机肥施入后,深翻土壤25~30 cm,耙平整细,使土壤疏松,土壤颗粒小且均匀,挖定植沟,施入其余基肥[8]。
5.2 棚室及土壤消毒
夏季可高温闷棚7天以上,进行棚室消毒,定植前3~5 d,掀膜晾晒。或者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 g,硫磺粉2~3 kg,适量锯末拌匀,分10处点燃,密闭1昼夜后通风,至棚内无味后定植[9]。土壤消毒可采用木醋液50倍液或者高锰酸钾100倍液。
5.3 定植
在晴天上午,选整齐一致、健壮无病的秧苗定植。塑料大棚栽培,垄高15~20 cm,垄宽60 cm,株距25~30 cm,沟宽50 cm,定植量每hm2为60 000~
67 500株。温室采用高垄定植,垄高16~20 cm,垄宽70 cm,株距40 cm,沟宽50 cm,定植量每公顷为
37 500~39 000株[10]。
6 定植后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不低于15 ℃。开花坐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间不低于10 ℃。结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2~26 ℃,前半夜保持在15~13 ℃,后半夜保持在13~7 ℃。空气相对湿度管理,缓苗期维持在80%~90%,开花坐果期维持在60%~70%;结果期维持在50%~60%。可通过地膜覆盖、通风排湿、暗灌、滴灌、温度调控等措施,将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内[11]。 6.2 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设施栽培应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温度低时,常清洗棚膜,提高棚膜透光率。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改善作物的受光条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病残叶,增加群体透光率[12]。
6.3 肥水管理
栽苗时浇足底肥底水,而后控肥控水,以达到促根、控秧的目的。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进行第1次浇水追肥,每667 m2地施三元复合肥15~20 kg。第2、3穗果每1花序长至核桃大时,均需要进行浇水追肥1次,每667 m2地施尿素、硫酸钾各8~10 kg。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高温期明暗水结合。低温期膜下暗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寒冷期尽量不浇水,防止温度降低造成冷害[13]。
6.4 植株调整
番茄6~7叶时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整枝方法分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及双杆整枝3种,可根据栽培密度、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一般選用单杆整枝。当最上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保留其上的侧枝。第1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并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14]。
6.5 保花保果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采用10~20 mg·L-1的2,4-D点花柄。也可通过控制花期温度(19~24 ℃)、放蜂传粉的方法提高坐果率。为确保产品质量,除小果型番茄外应适当疏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5个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2~3个果[15]。
7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1)从农业防治入手,选择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严格实行轮作,科学施肥。2)物理防治方面,覆盖防虫网,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黄板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比如释放丽蚜小蜂来控制白粉虱和烟粉虱。采用生物药剂,如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细菌(BT乳油)、农用抗生素(新植霉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16]。4)化学防治,坚持农药交替使用,预防番茄产生抗药性,选用病虫兼治、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药量。
8 采收
番茄成熟后及时采收,以利于植株上未成熟果实的生长发育。在采收前15 d,禁止使用任何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采果后根据成熟度、色泽及大小等进行分级,并剔出病虫果。
参考文献:
[1]李春波.绿色设施蔬菜番茄生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2):49-50.
[2]金文荣.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10(3):67-68.
[3]方锡祥.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11):1203-1204.
[4]王喜周.设施番茄优质丰产技术[J].吉林蔬菜,2016(7):25-26.
[5]滕世辉,李晓霞,于孝保.绿色食品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4(2):58-59.
[6]杨树新,刘大俊.绿色番茄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4):16-17.
[7]王新生.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6,33(10):55.
[8]胡延生,董丽华.吉林地区有机番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J].吉林蔬菜,2016(10):32-33.
[9]秦玉芬.设施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绿色防控技术[J].上海蔬菜,2013(6):29,35.
[10]马胜祥.保护地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11(10):80-82.
[11]石珊珊,严峰,李淑芳.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6(4):62.
[12]焦娟玉.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1):68-69.
[13]闫小英,段梅.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3):61-62,76.
[14]潘萍萍.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4(1):22-23.
[15]王秋,李跃,王成云.棚室绿色食品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 144-145.
[16]董梅,高艳,寇永春,等.绿色食品番茄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5(8):3-4.
关键词 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1.016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以成熟多汁的浆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因其果实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果菜两用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我国广泛栽培。为确保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8个方面总结出了设施番茄高效生态栽培技术要点,用于指导农户生产。
1 地块选择
番茄的生产基地应选择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低,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5%~2.5%、全氮含量0.1%~0.15%、有效氮含量50~80 mg·kg-1、有效钾含量100~200 mg·kg-1、有效磷含量30~120 mg·kg-1、钙和硼含量适宜的无污染生产区域[1]。
2 品种选择
根据消费者习惯及市场需求,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选择抗病抗逆性强、耐贮运、不易裂果、商品性好、优质高产的品种,如苏抗7号、中杂4号、中杂9号、扬州红、中蔬4号、合作903、冀番2号、毛粉802、佳粉15、浙粉702、圣女及千禧等[2]。
3 栽培季节
番茄是一种喜温,但不耐高温和霜冻的作物,适宜的同化温度夜间12~15 ℃、白天20~25 ℃。其栽培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栽培设施、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设施番茄栽培分春栽和秋栽2季。春栽于12月播种育苗,翌年2月定植移栽,4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上市。秋栽于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移栽,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市[3]。
4 育苗
4.1 營养土配制
选择无污染、无病虫源、无杂草种子、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肥沃田园土和优质腐熟有机肥,以7∶3的比例配制,每立方米加入磷酸二氢钾250 g、70%代森锰锌粉剂100 g,混合均匀后过筛,铺于苗床上,厚度10 cm,也可将营养土直接装入营养钵内育苗[4]。
4.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选好的番茄种子晒种1~2 d,杀死种子上存有的部分病菌。然后用温汤浸种的方法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浸泡在55 ℃温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温度下降至30 ℃停止搅拌,浸泡5~6 h后取出,轻轻揉搓搓掉种皮黏液,将种子捞出清洗干净进行催芽。将种子用湿布包好再外包1层湿麻袋片,在25~30 ℃环境下催芽,期间每天用20~25 ℃的温水清洗1遍,70%以上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5]。
4.3 播种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播种,用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及栽培密度确定。播种前,营养钵、苗床可用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处理,并浇足底水,水渗透后将种子直接点播在营养钵内,每穴2粒,或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播种后覆盖营养土,厚度0.8~1.0 cm[6]。
4.4 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温度保持在15~18 ℃。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温度保持在20~25 ℃。真叶全部展开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6~30 ℃、夜间14~15 ℃。定植前7 d左右,进行低温炼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10~12 ℃。苗出整齐后,适当掀膜,加强通风降温。苗期叶片卷曲时,可适当浇水。1叶1心时进行间苗,苗距7 cm×7 cm左右,间苗后保证水分充足,白天温度保持在26 ℃、夜间温度保持在16 ℃左右。幼苗3~4叶期,可叶面施肥1~2次,3 d左右浇水1次[7]。
5 定植
5.1 整地施基肥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667 m2施入优质生物有机肥800~1 000 kg,或施入腐熟圈肥5 000 kg,有机肥施入后,深翻土壤25~30 cm,耙平整细,使土壤疏松,土壤颗粒小且均匀,挖定植沟,施入其余基肥[8]。
5.2 棚室及土壤消毒
夏季可高温闷棚7天以上,进行棚室消毒,定植前3~5 d,掀膜晾晒。或者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250 g,硫磺粉2~3 kg,适量锯末拌匀,分10处点燃,密闭1昼夜后通风,至棚内无味后定植[9]。土壤消毒可采用木醋液50倍液或者高锰酸钾100倍液。
5.3 定植
在晴天上午,选整齐一致、健壮无病的秧苗定植。塑料大棚栽培,垄高15~20 cm,垄宽60 cm,株距25~30 cm,沟宽50 cm,定植量每hm2为60 000~
67 500株。温室采用高垄定植,垄高16~20 cm,垄宽70 cm,株距40 cm,沟宽50 cm,定植量每公顷为
37 500~39 000株[10]。
6 定植后管理
6.1 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温度管理,白天保持在25~28 ℃,夜间不低于15 ℃。开花坐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 ℃,夜间不低于10 ℃。结果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2~26 ℃,前半夜保持在15~13 ℃,后半夜保持在13~7 ℃。空气相对湿度管理,缓苗期维持在80%~90%,开花坐果期维持在60%~70%;结果期维持在50%~60%。可通过地膜覆盖、通风排湿、暗灌、滴灌、温度调控等措施,将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内[11]。 6.2 光照
番茄是喜光作物,设施栽培应采用透光性好的功能膜。尽量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温度低时,常清洗棚膜,提高棚膜透光率。日光温室后部挂反光幕,改善作物的受光条件。及时摘除植株下部的老病残叶,增加群体透光率[12]。
6.3 肥水管理
栽苗时浇足底肥底水,而后控肥控水,以达到促根、控秧的目的。当第1穗果核桃大时,进行第1次浇水追肥,每667 m2地施三元复合肥15~20 kg。第2、3穗果每1花序长至核桃大时,均需要进行浇水追肥1次,每667 m2地施尿素、硫酸钾各8~10 kg。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高温期明暗水结合。低温期膜下暗灌,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寒冷期尽量不浇水,防止温度降低造成冷害[13]。
6.4 植株调整
番茄6~7叶时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细竹竿插架。整枝方法分单杆整枝、一杆半整枝及双杆整枝3种,可根据栽培密度、目的选择适合的方法,一般選用单杆整枝。当最上果穗开花时,留2片叶摘心,保留其上的侧枝。第1穗果绿熟期后,摘除其下全部叶片,并及时摘除老叶、病虫叶[14]。
6.5 保花保果
为防止落花落果,可采用10~20 mg·L-1的2,4-D点花柄。也可通过控制花期温度(19~24 ℃)、放蜂传粉的方法提高坐果率。为确保产品质量,除小果型番茄外应适当疏果,中果型品种每穗留4~5个果,大果型品种每穗留2~3个果[15]。
7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1)从农业防治入手,选择抗病品种,创造适宜的生育环境条件,严格实行轮作,科学施肥。2)物理防治方面,覆盖防虫网,用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黄板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比如释放丽蚜小蜂来控制白粉虱和烟粉虱。采用生物药剂,如病毒(棉铃虫核型多角病毒)、细菌(BT乳油)、农用抗生素(新植霉素、阿维菌素、农用链霉素等)[16]。4)化学防治,坚持农药交替使用,预防番茄产生抗药性,选用病虫兼治、高效、低毒及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药量。
8 采收
番茄成熟后及时采收,以利于植株上未成熟果实的生长发育。在采收前15 d,禁止使用任何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采果后根据成熟度、色泽及大小等进行分级,并剔出病虫果。
参考文献:
[1]李春波.绿色设施蔬菜番茄生产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5(2):49-50.
[2]金文荣.大棚番茄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6,10(3):67-68.
[3]方锡祥.番茄优质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3,30(11):1203-1204.
[4]王喜周.设施番茄优质丰产技术[J].吉林蔬菜,2016(7):25-26.
[5]滕世辉,李晓霞,于孝保.绿色食品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14(2):58-59.
[6]杨树新,刘大俊.绿色番茄日光温室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4):16-17.
[7]王新生.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6,33(10):55.
[8]胡延生,董丽华.吉林地区有机番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J].吉林蔬菜,2016(10):32-33.
[9]秦玉芬.设施番茄无公害高产栽培绿色防控技术[J].上海蔬菜,2013(6):29,35.
[10]马胜祥.保护地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2011(10):80-82.
[11]石珊珊,严峰,李淑芳.设施番茄绿色栽培技术[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6(4):62.
[12]焦娟玉.日光温室番茄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4(1):68-69.
[13]闫小英,段梅.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3):61-62,76.
[14]潘萍萍.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14(1):22-23.
[15]王秋,李跃,王成云.棚室绿色食品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 144-145.
[16]董梅,高艳,寇永春,等.绿色食品番茄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20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