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识”开始的教育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再次拜读了美国经典教育名作《教学七律》(约翰·格里高利著,团结出版社,2018年2月第1版)之后,对于教学常识,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敬畏和重新唤醒。从“常识”开始的教育,相信是每一位读者的共同感受,也是每一位育人者应努力践行的方向。
  该书于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被用作教师培训教科书,也被学校老师当作工具书。作者详细考察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总结出简明精准的七大教学定律,其独到的真知灼见,无不让广大育人者和学子受益,每每捧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一、多一些常识的唤醒
  教育,就是唤醒,唤醒学生的自我成长,唤醒师者育人育己行与思。
  作为古典人文教育的倡导者,约翰·格里高利以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研究力,借助七大教学定律,时时唤醒我们广大教育人,多一些用心去发现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学生常识、语言使用常识、课程常识、过程常识等,找回和确立常识、尊重和理解常识、敬畏和践行常识。安静做真实教育的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些真实的唤醒甚至创造吗?
  二、多一些常识的学习
  常识,需要积累,既要有实践的积累,也要有交流学习上的积累。
  书理是相通的,书香可以致远。师者,若再拓展延伸一些阅读,如读读李政涛《教育常识》、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吴非《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等著作,相信定会有不同的体悟,甚至会有综合性的收获。其实,在中国,自古就有很多与《教学七律》所提及的教育教学常识相通、相融的教育经典著作(或名篇),如《论语》《学记》等,只不过我们往往不惜于、不善于去研读身边的经典,不善于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若此时的我们,多一些古与今、中与外、理论与实践、纵向与横向、线上与线下等多角度、多方式的阅读,相信,收获的不仅仅是专业的精进,更是人生的幸福满满。
  三、多一些常识的品悟
  觉者为师。常识需要唤醒,需要学习,更需品悟,让我们一起品悟《教学七律》的内在意蕴。
  教师定律——“模范”,其实就是教师常识,做一名享受职业尊严和欢乐的创造者,做育人、育己、学习的模范;学习者定律——“兴趣”,讲述的是学生常识,这也是教育最需要的常识,从读透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等)出发,走进孩子的内心,把儿童当儿童,多一些调研,多一些生态思维培养学生等;语言使用定律——“共同语言”,讲述的就是共情、共同体意识,既要有学生常识,以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路,又要有基本的教育语言常识,基于学生兴趣、话题,说学生能理解的话,表达学生能领悟的语言,创造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语言等;课程定律——“链接”,希望教师能多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一些拓展教学,多一些横向联系,多一些综合学科思维,摆脱单一思维、单一学科、单一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综合性思维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过程定律——“自主”,目的是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需要教师树立生本观,践行学生常识,也要转变好教学理念:从教会到教慧,从学会到会学,从师问到生问,从孤独学习到合作学习等,多一些教育教学实际的探索、研究和践行;学习过程定律——“再生”,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多一些创新的呼吁,再生,不仅是对培育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师生的再生,实现教学相长;复习定律——“完善”,是提倡扬长的教育,完善个性优点,又是补短的教育,适当补齐自己的短板,还是溫故而知新的教育,回头看、回头清理巩固,做自我完善的达人。
  四、多一些常识的践行
  常识,难在践行,贵在践行,成也在践行。
  践行常识,是基于、立足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身为教师,每天我们都在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不同的教育现场,遇见不同的教育对象,其间总是会与学生相遇、与问题相遇、与教育相遇。这些教育在场的过程,其实就是探寻常识的过程,探寻人性常识、过程常识、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等的过程;也是转化的过程,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努力形成研究成果,回应问题,并运用于育人的实践中,将潜在的可能转化为发展的可能的过程;同时还是育己的过程,将外显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行为、育己的知行转化为育人的践行。
  人人都可以成为常识的追寻者、捍卫者、践行者,甚至创造者。常识从未走远,她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多一些发现的眼睛、捍卫的勇气、践行的热情与创新的激情,多一些常识的唤醒、学习、品悟与践行,从“常识”开始的教育,教育之路必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其他文献
一  “江苏好人”朱能养:坚守“孤岛”教学58年  1952年,朱能养考入江苏省太仓师范学校,身为班长的他立下了“立志教育、教书育人、报效国家”的志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只有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三山岛教书。今年77岁的朱能养19岁登上这座小岛,从此便在岛上教书、安家,扎下了根。朱能养坚守孤岛58年,目前岛上80%的人都是朱能养的学生。他获得了“感动东山”、“最美苏州人”、“江苏好人”等荣誉。
摘 要:目前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低下,而这一能力却是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的极其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晰文本阅读要领、掌握文本阅读方法、梳理文本逻辑关系等策略来提升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文本阅读能力;策略  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之一,长期以来都是高中数学非常稳定的考查内容,也是各省市高考考查的必考点,而數列求和由于其本身的适度综合性深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高中师生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同学们稍有不慎就会求解失误,后果严重.
摘 要:“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活动教学可以有效地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教学目的。主题型活动设计须“围绕主题”“切合内容”“立足三界”“问题引领”。主题型活动设计有利于构建简约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培养专注探究的精神,有助于师生深度的互动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主题型活动;设计;实践意义  所谓活动教学,简言之,就是以主体活动为基础而展开的教学。[1]当下,活动教学被提升到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历来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一项基本要求。所谓“文中信息”,主要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分析问题。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和概括整理。  一、关于筛选和整合  1.筛选信息的注意点  (1)把握
一、單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A booksharing program is to take off, where customers can borrow up to two books for free after paying 99 yuan online as the .  A. deposit B. expense  C. allowance D. com
我们的教学过程包含了“教”和“学”两个方面,任何轻视、排斥、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说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是有害无益的。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学。只有学生的学,才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  作为所有教育措施的执行者,教者毫无疑义的是管理的主导者,但归根到底,教者的管理受制于人的发展规律,学者是教育教学有效进行过程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在教
Every year has many festivals. Besides entertainment and beautiful lantern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of the Lantern Festival, or Yuanxiao Festival is eating small dumpling ball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任务型阅读是高考英语失分最多的一题。虽然所占分数不是太多,但本题型在测试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侧重考查考生的单词拼写、词性转换、句式转换、段落归纳等综合能力。近几年高考任务型阅读文章体裁以议论文和说明文为主,词数在400到550之间。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是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的结合体,在掌握篇章表层含义的基础之上,还要求对文章结构框架的把握。考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英语词汇知识,而且要能够依据上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