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分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ho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着重从内外因方面研究了麦克白如何从一个气势非凡的英雄沉沦为一个祸国殃民的暴君,深刻揭示了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对人性的吞噬,表现了极端个人主义生活道路的反人道的实质。麦克白悲剧的发生存在着内在必然性,这就是他天性中的野心欲望、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以及虚妄的执着和自信。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 也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莎士比亚; 麦克白; 悲剧;命运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戏剧家和诗人,《麦克白》是其四大悲剧之一,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最浓缩、最激烈的一部更具“纯粹”的悲剧特性的悲剧。主人公雄心勃勃地想发展和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终于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一、麥克白走向悲剧的三个阶段
  根据剧情的延展,麦克白的整个悲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过去→当前→将来”。过去的麦克白是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众人以致君王爱戴的名将,而当前的麦克白听信了女巫对于他的将来的预言之后,便产生了要使将来实现的恶念。他的整个人生并非具有流畅的时间性,而是被他自己的意志割裂开来的。也就是说,他的人生时间上的割裂性造成了他的悲剧性。
  二、麦克白悲剧的原因分析
  主观原因:自身因素
  (1)不安分的天性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
  通过文本中关于麦克白的描述,读者可以看出麦克白的本性中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也正是这不安分的本性最终决定了麦克白的堕落。麦克白的夫人评价麦克白: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缺少和那种野心相联属的奸恶; 欲望很大,但又希望只用正当的手段; 不愿玩弄机诈,却又要作非分的攫夺。可见麦克白天性中就存在着巨大的不安分,即使没有女巫的预言,妻子的唆使也终会暴发来,“跃跃欲试的野心”总有一天会扫除一切思想道德的障碍而展露出,即使没有外力的推动,麦克白也必然会走上“弑君”之路。
  (2)恶性循环的罪恶感使他成了嗜杀成性的暴君
  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行为不成为悲剧,主张通过行为表现人物。麦克白悲剧过程中有三次严重的罪恶行为:弑君,暗杀班戈父子,屠杀麦克德夫一家。如果说麦克白“弑君”时还曾有一丝怜悯之心,犹豫不决,在暗杀班戈父子时只剩下残酷了,而在屠杀麦克德夫一家时更把残酷狂暴之情暴露无遗。麦克白内心深处的罪恶感常使他感到恐惧和惴惴不安,但罪恶感不等同于懊悔之情,他也没有察觉他罪恶的根源。在罪恶感的痛苦折磨下,他继续他的罪恶只为掩饰以前的罪恶,这必然使麦克白越来越迷失,越来越疯狂,终成为一个嗜杀成性的疯狂的暴君。
  (3)麦克白本人对宗教中神圣自由的错误理解
  从宗教观点来看,人生下来就有天赋的意志自由。这种自由即可以驱使你选择善,同时也能怂恿你趋向恶。可悲的是他最终选择的是恶,误用了这种自由意志,他误把神圣自由当作了自由意志,这样自由的误用必定会使人陷入囹圄之状,最终酿成了无法挽救的命运悲剧。
  客观原因:邓肯、班柯、女巫、麦克白夫人的外在影响
  (1)邓肯的过度信任和依赖
  麦克白是国王邓肯的表弟,根据当时苏格兰的王位继承制,他也拥有王室继承权,更重要的是在“征讨叛逆”“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屡建奇功。邓肯感慨麦克白的功劳太超越寻常,认为一切的报酬都不能抵偿他的伟大勋绩。邓肯表现了对麦克白的巨大的信任和依赖性。这刺激了麦克白的野心,使他认为自己攫取王位也并非是完全无理由的。
  (2)班柯的拒绝
  在收买诱惑班柯这个绊脚石不成的情况下,麦克白只好杀害了他。从那之后,麦克白内心的冲突开始减弱,认为心里想到什么便把它实行,不再有任何的疑虑。他逐渐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疯狂暴君。人与命运的冲突也开始激化起来。
  (3)女巫的预言及麦克白夫人的刺激
  女巫的预言被验证后,促进了事态的发展。麦克白告诉了夫人,于是预言激起了两个野心家的欲望。麦克白夫人是事态迅速发展的刺激因素。当麦克白进退两难和犹豫不决时,麦克白夫人在旁边煽风点火。因此他才铁定了谋杀邓肯之心,他说:“请你不要用说了,只要是男子汉做的事,我都敢做,没有人比我有更大的胆量。”
  总之,麦克白的悲剧就在于他错误地听信了女巫的预言丢失了自己的信念,错误地遵从了妻子的指示丢失了自己真正的勇气,错误地不肯悔悟而走向了终极的毁灭。
  三、结语
  莎士比亚通过《麦克白》这出悲剧将伟大的人性撕裂,让读者见证了一个人的贪欲一旦被激发,会泯灭善良的本性,迷失自我并最终走向灭亡。剧中的人物震撼了读者并引发读者的思考。麦克白一生由兴衰交织而成。欲望带来的兴奋导致了他迷失方向而走向衰败。莎士比亚为读者塑造了这样的一个反面例子来警醒读者:克制自己的贪欲,坚守自己的内心。总而言之,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学的艺术,也有生存的智慧。其文学作品的哲学内容,也指导着读者去思考,去探索该用何种态度去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朱生豪. 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六种——麦克白[M]. 山东艺术出版社,1992.
  [2] 亚里士多德. 诗学、诗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周钰良. 《麦克白》的悲剧效果[J]. 外国文学研究,1981.
  (作者简介:郭雯静(1980-),女,河南新乡人,讲师,硕士,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主要从事外语教学,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白衣女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侦探小说家柯林斯的代表作,文章中精妙的悬念设置和天衣无缝的布局让《白衣女人》迅速风靡整个英国,书中的几位女性人物也成为学者热衷于研究的对象,尤其是双性同体的玛丽安。  关键词:《白衣女人》;柯林斯;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在生物学上,是指同一个体身上既有男性器官又有女性器官,或者指雌雄同株的植物。在心理学上,是指同一个体既具有男性的性格特征
全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多达680万,若按人口性别保守的1∶1自然比例估算,我国将有340多万的女大学生面临就业.较之男生,女大学生感情更加丰富、敏感,加之社会上不正确的性
京剧艺术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儿童在学习京剧艺术的过程中,需要熟记唱词和念白,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准确理解语义.剧目表演中的角色互动,对儿童语用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京剧艺
文章阐述了生物质废弃物废纸去除有害金属离子的试验研究方法、原理及结论。
摘 要:我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時,德育教育在很多地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发展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产生农村小学德育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培养祖国未来合格的新一代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地位不高、重视不够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五育并举,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而导入新课则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并无固定模式,所以需要教师要结合学生、教材等因素进行探索,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几种导入方式,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导入;导入方法  历史学科与不同学科相比较有其特殊性,第一,时间跨度大;第二,辐射地域广;第三;涵盖内容多。学生对历
随着各类基金纷纷加入到分红大军,人们的视线再次聚焦到基金分红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投资者解读基金分红这一概念及现象时,不妨从分析问题的三步曲来看——什么是基金分红,
随着高校规模的迅猛发展,申请入党的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这对于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院系的分党校能够作为高校党校的有益补充,对于承担入党积极分子与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