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阅读 分享快乐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_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漂流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给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位哲人说过:“你若有一个苹果,给了朋友,你便没有了苹果;你若有一份快乐,告诉朋友,你便拥有两份快乐。”在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宣传引导——鼓励幼儿人人参与
  为了激发幼儿分享阅读的兴趣,我们在各班进行了一次宣传活动,使孩子了解什么是“图书漂流”,知道“图书漂流活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是“放漂图书”。通过积极宣传,鼓励孩子人人参与。教师引导孩子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指导孩子填写“漂流卡”,带到班级。漂流卡上写清自己的姓名、班级,其他阅读者可以在漂流卡上贴五角星来对此书进行评价,使书的主人了解此书的受欢迎程度。
  第二是“寻漂图书”。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图书大小、种类不一,教师和孩子可一起把这些图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便于幼儿选择。当幼儿想换书时,则在“哪儿拿的放哪儿”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大胆选择自己想看的书,同时也引导幼儿之间进行喜好的交换。
  第三是“传漂图书”。一本本书在孩子们中间不断传递,孩子们从用小心谨慎的眼神提示同伴爱护她的图书,到主动介绍自己的好书,再到细心修补破损的图书,在漂流的过程中,孩子们爱书、惜书,充分体验了分享的快乐,也更增进了孩子间的友情。首先是在班级范围内进行“图书漂流、好书分享”活动。之后是进行了班与班之间的“漂流”,先通过看漂流卡上的五角星找出最受孩子欢迎的十本图书,从A班交到B班,再从B班交到C班,这本书下一站会去哪里,孩子们并不关心,他们在意的是,又有好书将会传递过来。他们享受着不仅是知识,更是享受着爱与快乐。
  二、师幼互动——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营造温情的阅读环境。在一个书香四溢、安静有序的环境里阅读,孩子们能从自己所观察到“风景”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孩子的阅读激情,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会由被动的阅读走向主动的阅读。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孩子参观图书馆,看看图书馆里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是怎样看书的,有没有大声讲话,换书时有没有发出很响的声音等。有了实地观察和亲身经历,孩子们能逐步模仿成人的行为,轻轻地走、拿、放,轻声地交流意见。自主、安静、有序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学会选择,既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又使他们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及合理的阅读安排有利于孩子对阅读产生持续的兴趣。那么幼儿在园有多少阅读时间呢?我粗粗一算,本班幼儿在园一天阅读时间大约在1个多小时,一周阅读时间大约是5小时~6小时。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晨间自选游戏、自主性游戏、餐后活动、离园前这些时间段最适合分散自主阅读,因为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且孩子们相对分散,也便于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
  开展多样的阅读形式。一般来讲可以采用教师讲述、集体阅读、自由阅读或个别交流等阅读形式。教师除了用积极的态度对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示关注、赞赏外,还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有不少的幼儿在看过一本书后喜欢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的人听,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讲述的内容,可能是书上的基本内容,也有可能是创造性的复述,这对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起着有益的作用。自由阅读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集中进行交流,交流中的提问以开放性的问题为主,比如用“什么地方吸引你?”“你还看到了什么?”等来引导孩子进行讲述,也使其他孩子对此书有所了解、产生兴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三、亲子共读——引领家长参与其中
  除了教师的指导,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倡导“亲子共读”,使图书漂流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亲子共读”是以阅读儿童图书为纽带,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使孩子的心灵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儿童文学的熏陶。
  首先在幼儿园各班建立“图书漂流站”,在幼儿带来的图书中选择优秀的、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以及另外购买一些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图画书,进行分类、编号,在家庭与家庭之间漂流。
  其次,教师在每本图书的漂流卡后增加一张建议卡,写上阅读指导和教育提示,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亲子阅读。亲子共读之后,鼓励家长在漂流卡上写下漂流感言,记录阅读过程中的快乐与发现,使下一位阅读者受益。家长还可以提供各家的推荐书目,与其他家庭进行分享。
  总之,孩子们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在阅读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江苏省昆山市
  柏庐幼儿园)
其他文献
摘要:光污染是21世纪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这四大类污染之后所显现出来的第五大污染。本文从光污染的现象出发,论述了光污染的类型、危害性及光污染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光污染;类型;危害性;防治措施     对于人类来说,光和空气、水、食物一样,是不可缺少的。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眼对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瞳孔可随环境的明暗进行调节。但如果长期在弱光下看东西,视力就会受到损伤
摘要: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全球的教育专家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吸收新信息、具有探究精神的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唤醒学生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品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很有益处,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针对如何唤醒学生主动性,粗略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一些成效。  关键词:唤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些记录是思考及创造的源泉,是无价之宝,是搞教科研的丰富材料及实践基础。我讲的课题是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第三节“中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湘教版)。下面是我对本节的课后反思。  课前准备: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能够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
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家庭与学校扮演了主要的角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当是互为补充、和谐共进的关系。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都是将孩子教育成一个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但是由于各自的角色、地位、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有许多障碍,甚至出现了“1 1=0”的状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使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
自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出台,物理科在传统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介绍新高考模式下高三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意见。  一、 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可能担心高考改革会导致物理学科地位下降,实际上,物理学科的地位应以其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来判定。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知识体系的严密,而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倡学生参与科学
仲巴县位于西藏的西南部,在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中海拔最高。因为海拔高,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繁,被当地人称作“生命的禁区”。  在仲巴县所有的小学中,仁多乡完小海拔最高。五千多米的海拔,恶劣的气候,艰苦的条件,使得仁多乡有了“生命禁区的禁区”的称号。  就是在这“生命禁区的禁区”,普琼,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小校长,一个人坚守高原讲台,整整7年。    1. 全能的“一把手”    2003年
想错、答错、做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产生学习上的错误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知识相对深奥,有的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或者是思维滞后,没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与推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因势利导,变错误为正确;甚至故意“讲错”,引起学生困惑、质疑、思考,然后加以纠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一、利用错误,化腐朽为神奇  学生学习中犯了错误,其实
西方人非常爱吃沙丁鱼,但是想吃到活的沙丁鱼却很困难,因为沙丁鱼运到岸上就死了。聪明的打鱼人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在一船捕捞上来的沙丁鱼里放几条十分活跃的鲶鱼。沙丁鱼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不得不游动,因而能存活下来。人们把这种效果,称为鲶鱼效应。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对比实验:把一只青蛙放进盛着冷水的锅里,然后慢慢地加热。青蛙的感觉很迟钝、很麻木,结果在慢慢加热过程中死掉。有趣的是,先将锅里的水烧到沸
每个教师在不断追求自我完美的过程中,都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追求每个学生不断完美的进程中。面对群体中千差万别的学生个体,教师须用完美的眼光关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個学生都会成为完美的个体的意愿出发,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实现群体的完美,不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一、尊重客观差异,不求全责备   每个学生都渴望完美,但受诸多先天因素的限制,每个人的起点各不相同,教师衡量
摘 要:探究式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式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无论是管得过多,还是管得过少,都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阶梯式提问来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阶梯式提问;认知规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