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十而立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son800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而立是孔子的名言,其实《论语·为政》里这段话,句句都是名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后来的人甚至按照这些话来命名人生的阶段,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50岁称为“知天命之年”,60岁称为“耳顺之年”……
   但捏着这张单子去套人生的阶段,觉得不那么照号,许多行为跟年龄并不是这样紧密挂钩的。
   譬如说这三十而立吧,一般来说天赋高就“立”得早,不在乎是不是到30歲。记得我多次住院的某乡镇医院,一位老护士兢兢业业一辈子,就是扎针技术不行,有时输一次液她四五次扎不进去。人们住院一遇她值班,都暗传眼色说该倒霉了。后来她退休,同为卫校毕业的她女儿顶了班。人们开始还以为母女差不多。她女儿操作输液时却一副目无全牛的模样,好像是看也不看,拿起针头朝着你手背随意轻轻一送,你还没有感觉就正常滴起来了。让她输液打针简直是享受。如果说技术立身的话,那么她母亲就是一直到55岁也没“立”起来,而女儿20岁就轻松地办到了。
   再说名人的例子吧。汉武帝,16岁就“立”上皇帝了。霍去病从17岁开始出击匈奴,有轻骑猛进,有大军突袭,四战四胜,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打得匈奴无还手之力。他23岁去世前,早已是国之重器,可谓小青年就大“立”,哪里用等到30岁!唐朝诗人王勃,9岁读颜师古注释《汉书》,就作了《指瑕》10卷,也可以说是“立”了,至于一篇《滕王阁序》更是名扬天下。他去世时才26岁。
   当然天赋必须得有机遇,有时后者更为重要。诗仙李白“立”的具体年龄就相当模糊,他年少聪慧,写诗出手不凡,但名扬天下却是渐渐积累的过程。30岁的时候,他倒是到处干谒想“立”出一个官职来,却以失败告终。姜子牙80岁才得遇明主,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成为攻灭商纣王的首席谋主和西周开国元勋,虽然他到80多岁才“立”,但事业很辉煌,也百世流芳。
   所言的其他年龄段思想行为标准也难“放之四海而皆准”。譬如“六十而耳顺”吧。16岁就“立”了的汉武帝到60多岁,不仅耳不顺,反而深深地“惑”了起来。他65岁开始,相信巫蛊之说,逼无辜的皇后自杀,逼儿子(太子)和女儿自杀,以后又逼得大舅子李广利率七万精锐远征军全部投降了匈奴,搞得国家元气大伤。再如那个被曹操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20岁就执掌江东大权,27岁赤壁大战打败曹操,要说“立”也不到30岁。但到了60多岁,废太子,杀儿子,搞得后宫鸡飞狗跳,还将立下大功的文武全才的陆逊也逼死了。还有唐玄宗,28岁即帝位,30岁开始创建“开元盛世”,“立”得光芒四射,可惜40岁以后越来越“惑”,在下坡路上一溜滚下去,51岁罢免名相张九龄,重用奸臣李林甫,61岁把美貌的儿媳妇杨玉环弄来自己享用,围绕着她打转转,70岁终于酿成堪称盛唐丧钟的“安史之乱”。
   那么该怎样看待孔子这段名言呢?请看《红楼梦》84回里贾宝玉的作文吧。他的老师贾代儒出的作文题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贾宝玉写下的句子是:“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是啊,你得分清咱一般人与圣人,不能忽略孔子这段话一开始就有一个“吾”字。这是圣人他自己生活和学习、思考的轨迹,未必我们都做得到。每个人的生活思考轨迹更不可能都一样样的。我们要向圣人学习和看齐,当然也不能妄自菲薄。譬如现在的孩子到15岁,已经是初中毕业考高中的年纪了。要是到这时候才“有志于学”,恐怕就有点晚吧。圣人的话,我们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做到一生努力就是了。
  罗琪/图
其他文献
競争时代
期刊
自古以来,在文化圈就有名师出高徒之说。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至如晋明帝师于王度,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师于卫协,陆探微师于顾恺之。”又据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记述:“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昔关仝从荆浩而仝胜之,李龙眠集顾、陆、张、吴而自辟户庭,巨然师董源,子瞻师与可,衡山师石田,道复师衡山。”在近现代文化史上,如梁启超师承康有为、鲁迅师承章太炎、王雪涛师承齐白石、吴作人师承徐悲
期刊
城市书店在沉寂许久后,如今卷土重来。   中国人在读书的普及度上早已超过从前,这得益于信息传播的便利,科技进步的迅猛。新中国成立之初,大部分群众还处于识字扫盲阶段。70年后,不过三四代人,读书的风气正方兴未艾。   阅读的一大重要功能是接受信息,但现在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前人的经验在时代中土崩瓦解,面对信息潮涌,我们的问题不是匮乏,而是如何用有限来应对无限,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准确地掬
期刊
史载,安禄山体格肥硕,自称重达300多斤,其人貌似痴直,而内实狡黠。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里边都盛了些啥,这么大呀?”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道:“没别的,全是对皇上您的一腔忠心呀。”玄宗让他见太子,安禄山不拜,别人催他快拜,他却说:“太子是啥官?”   玄宗说:“太子就是储君,将来的皇上啊。”安禄山说:“俺心中只知有皇上,不知有储君。”玄宗信以为真,更喜欢他了。后来,安禄山拜贵妃为干娘,玄宗与贵
期刊
一天,虚华县主簿的夫人找到实义府府尹,状告县令当众因吃饭小事打她丈夫耳光。她丈夫的冠心病被打犯,好悬没到阴间报到,到现在还不能视事;她说要到府里告状,县令就把她游街示众。主簿夫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看着怪叫人心疼的,府尹大人决定为之主持公道。   实义府府尹衣剑平平日颇有清名,受冤百姓盼他如大旱之望云霓,更不要说主簿夫人亲自告状。主簿虽说在县里官阶不高,但毕竟是国家公务人员,哪能随便耳光伺候。但又不
期刊
追诉事实真相是一门学问,也是一件充满挑战和危险的工作。追诉历史事实的一种方式叫考古。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叫田野调查,即对于完全被历史堙没、已有史书没有记载的史实,通过对古墓或历史遗址的发掘,找到事实的线索,或发现历史的事实。这项工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周密的组织和充分的准备,由具有高深专业知识的人员,小心翼翼地进行。此外,皓首穷经去追诉或探究一个历史事实,追寻者穷尽一生亦未见得能成功。
期刊
什么姿势才是“低到尘埃里的姿势”?有最终解释权的张爱玲,与一生都以“低到尘埃里的姿势”,誓死献身权贵的司马相如比,无论“用情之专”,还是“用情之深”,都不能望其项背。   笃信“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张爱玲,怎会明白“死了都要爱”的司马相如,一生爱得有多辛苦?《汉书》说,司马相如人长得帅,家境也好,长于辞赋,尤善操琴。用班固的话说,“相如时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搁到现在,就一标准文青。 
期刊
1914年冬天,一群饥寒交迫的流亡者在经过美国加州的沃尔逊小镇时,刚好下起了大雪,人们只能躲进了镇上的教堂里避雪。   善良的镇长杰克逊先生从自己的庄园里煮了很多食物,推着餐车来到了教堂分派,人们纷纷冲过去大声问:“先生,我可以多拿一些吗?”只有一个年轻人走过来轻声地问:“先生,我需要做些什么吗?”   杰克逊先生一边分派食物,一边告诉他什么也不需要做。不过,年轻人听后却万分失落地说:“先生,
期刊
党进是一介武夫,没读甚书的。说党进没读书,未必是贬义。有些人不读书倒好,还是一个清爽人,读了书后,好像是臭水沟里钻出大马猴。有的书,读了后就成为文盲;有的人,读了书便成了文痞。   没读书也就没读书吧。三不知将军,偏偏要写诗,写诗不嫌足,要出诗集,那可是犯了假冒斯文之罪了。党进因“上激赏之”,将他提拔,做了边防军司令,“朝廷遣进防秋于高阳”。宋朝提拔官人后,有个例行公事,须到会议室做表态发言(朝
期刊
之前看电视,大张伟的一个表演,像极了我们很多人。他扮演一个“笑脸症”的病人,无论是被老板训斥,被同事嘲笑,还是遭遇任何难过的事情,永远只有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很多观众说,这其实就是大张伟自己,那个努力逗观众开心,却把自己的悲伤藏起来的谐星。   王菲评价他:明明知道生活有很多苦,却偏偏还要为了不哭大声笑。   分明是喜剧,看完却并不觉得好笑,只觉心疼,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   为了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