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栓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治疗决策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man_Zhe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治疗策略.方法1997年7月~2002年3月共收治合并上尿路损害的脊髓栓系综合征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2~16岁,平均6.7岁.根据上尿路损害的程度分为两组:A组(严重组)26例,B组(轻组)16例,常规先行栓系松解术,其中10例术后上尿路损害加重.对36例上尿路损害严重患儿先后行膀胱功能重建术.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25个月.评价方法:手术前后行尿动力学、影像学及血生化检查.尿动力学评价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术前上尿路损害:静脉肾盂造影双侧不显影伴BUN略高1例,单侧不显影1例,中等以上肾盂积水11例,Ⅳ度以上膀胱输尿管反流14例.术后:静脉肾盂造影不显影者分别于1 h、1.5 h延时显影.肾盂积水减轻7例,4例无明显变化.输尿管反流消失7例,减轻6例,1例无变化.总有效率81.48%.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较术前提高,逼尿肌漏尿压较术前降低.结论脊髓栓系合并严重上尿路损害时应先行膀胱功能重建术.对损害轻者常规先行栓系松解术.膀胱功能重建术可有效降低膀胱内压,避免上尿路损害进一步加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paraoxonase,PON)1基因Q191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以PCR扩增目的片段,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lwⅠ酶切和2%琼脂糖电泳分离.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PON活性.以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和C肽.结果 (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QQ基因型和Q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分别P<0.05和P<0.01);(2)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血清PON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等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和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选用18只狗,分为二组,供体组(n=9),受体组(n=9).肝移植的方法采用经典的背驮式.观测指标包括①肝脏功能指标:胆汁生成量、血ALT(肝组织的获取分别于开腹后、门静脉再灌注前、再灌注开始后半h时、再灌注后2 h、6 h、12 h切取肝脏组织病同时检验血中ALT含量及胆汁流量;②肝细胞活性及功能:肝细
树突状细胞(DC)是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具有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它们的系谱来源一般分为两大类,即髓系来源和淋巴系来源.在以往的研究中,根据鼠体内的DC是否有CD8α的表达而将其分为CD8α-DC和CD8α+DC,并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骨髓系源性和淋巴系源性.然而,最新的实验却证明CD8α的是否表达并不反映DC的个体发生而是反映了DC的成熟状态.本文将就此观点对近来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通过研究人耳软骨和肋软骨两种不同类型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增殖、老化规律,为选择合适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依据.方法取小耳畸形残耳软骨和肋软骨,体外分别用0.05%和0.15%Ⅱ型胶原酶消化16 h分离,台盼蓝染色计活细胞数,得原代细胞获得率.体外单层培养6代,观察形态学改变,群体倍增时间(PDT),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Ⅱ型胶原和Aggrecan评定软骨细胞老
以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醛糖还原酶(AR)mRNA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 AR mRN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呈正相关,提示AR活性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目的观察、比较质子泵抑制剂(PPI)波利特(雷贝拉唑肠溶衣片)、达克普隆(兰索拉唑胶囊)和Nexium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抑制作用,初步解释近期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所显示的不同PPI用于Hp根除治疗所表现的明显效果差异现象. 方法使用Hp国际标准株NCTC11637、NCTC11639和国内分离菌株CAPMN62,应用平板掺入法测定三种PPI对Hp的体外抑菌作用. 结果波利特在体外对Hp具有明显的抑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基因表达与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取甲状腺手术标本,包括乳头状甲状腺癌8例、桥本甲状腺炎7例、甲状腺腺瘤8例和正常甲状腺组织8例,提取其总RNA.分别进行RT-PCR扩增MMP-2、MMP-9、MMP-14、MMP-25与MMP-26基因,其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进行荧光强度扫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种基因
目的探讨肠黏膜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之间的关联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电镜和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对56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腹泻型IBS患者和12例非IBS对照组患者末端回肠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位肠黏膜内的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的关联进行了检测.结果IBS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内多数肥大细胞与神经纤维紧邻.患者末端回肠、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P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