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建设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师德建设的内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师德建设 文化素质教育 教师三观 教书育人 严谨治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65-01
  引言
  本文希望通过对是的建设内涵的探讨,分析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就新时期为什么要进行师德建设进行探讨,从而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对当前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阐述师德的内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素质一般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今天我们谈师德建设首先应明确师德的具体内涵,我认为师德的核心可以用这样一组词来概括:“爱国、爱岗、爱生”。
  爱国——是作为人民教师的最基本素质。教育事业是为祖国培育未来事业的接班人的,教师个人都不热爱祖国,那么在他教育影响下的学生,其爱国的赤城之心也就有待商讨。“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老师你自身的“道”就并非“正道”,又从何而谈引导学生步入正途呢!
  爱岗——爱岗不仅表现为热爱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捧一颗心去,不带走半根草” 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教师具备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才会在教育实践中,全身心投入,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掌握新的理论和新的实践经验,广泛搜集最新教育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效益观。
  爱生——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出发,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老师在学生心中老师的地位是非比寻常的。如果一个学生得不到师爱,就如同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爱国、爱岗、爱生”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一名老师不热爱学生怎么能说明他敬业爱岗呢?爱生也需要有爱岗精神,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怎么能去爱学生呢?爱国就更是二者的前提。笔者上述的爱国、爱岗、爱生就是教师自身素质中对学生对工作应该采取的正确的三观。不可否认,一个教师如果本身不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是无法具有师德的。
  二、新时期进行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价值取向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念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伴随而来,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己和极端利己主义价值观并存。一些教师对如何处理功利与奉献、竞争与谦让等问题感无所适从。
  目前教师队伍中存在少数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质、人格特性存在缺陷,业务能力不强,治学不严谨等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学术风气不正、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对“打造教育品牌,迎接世纪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着眼点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师头脑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德建设中去,增强教师行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想造就坚定的下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首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师队伍,使人民教师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增强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教师的社会职责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根本的社会职责,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最显著的标志和特征。教书育人既是职责要求也是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格,要把教书与育人的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3.加强以师范生为重心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两者融合上,存在令人担忧的状况。一是优秀教师流失现象普遍。二是教师自身科学人文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三是教学水平和效果不佳。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教师教育工程,而师范生则是未来直面教育行业的接班人。因此在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中要结合师范生师德自身的形成原则和发展规律。师范院校在师范生职前的学习的阶段,培养其师德基础,应着力于职业角色认同,师德情感的培养,师德行为上的实践。
  4.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
  “严谨治学探求创新”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应具备的业务素质。一方面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关键之所在。只有严谨治学才能挖掘出广大教师的潜力,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创新中,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要积极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踏踏实实做学问。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创新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怡.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4).
  [2]靳玉乐.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创业,在推动了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能建设和组织建设,也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后,如何继续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特别是在师范类院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所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拓展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 构建  【中图
松下盛一装饰  战略合作携手发展  强势入驻福州盛大开业  2013年3月末,松下盛—装饰作为市场重要品牌在福州、厦门盛大开幕,打造核心样板市场成为全国加盟的重要开端。松下电器(中国)环境方案公司住建空间营销本部德岛高级总监、松下电器(中国)环境方案公司住建空间市场企划部三好部长、松下盛一装饰(上海)有限公司韦寿平总裁为松下盛一福州连江北路店和厦门瑞鑫和店开业剪彩!在2013年未来的日子里,松下盛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课程的分析,以及专题化学习的内涵,从而有效提升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专题化的模式教学改革正时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