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for it》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运用“五步教学法”尝试教师角色的转变,并根据教学设计需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教材内容。以单元为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对词汇、语法、听力、活动、阅读等教学环节策略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角色转变 教材整合 策略探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也就是说教师要从传递知识的角色变成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那么在现行的《go for it》这一教材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如何落实这些转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本套教材的编排模式和结构特点。此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下例“五步教学法”的尝试就是对教材内容整合使用的一种策略探究,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尝试。
  一、词汇教学
  记单词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容易对它失去耐性,且教材中的单词逐年在增加。单词记不住、记不牢永远是学生难解的心病。只有改变传统教学中靠讲解和机械操练掌握词汇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教师认真示范、情景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越性)等途径,使学生尽快熟记词汇。这正如王逢鑫教授说的,“科学记忆有赖于读音规则、拼写规则和构词法”(王逢鑫,转自《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19页)。我在八年级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时,以单元为一个整体,借助多媒体课件在第一课时只学习单词。有时我让同学们把单词分为黑体字、非黑体字、短语三个部分进行学习,有时按词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类学习。学习时引导学生根据音标、构词法等内在规律在小组内讨论学习。一单元学完之后经检测,忘掉的单词明显比以前要少。当然,定期回头复习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法教学
  对于缺乏语法环境的农村学生来说,通过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规律后通过运用练习(造句、翻译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继而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这一方法很有必要,而且运用课件展示效果更好。语法教学放在每单元的第二课时,并把语法教学分为短语或习惯用语、时态或句型、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三个部分,目的是为后面的听、说、读、写打好基础,以便扫清学生在听力训练、阅读训练时理解上的障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法教学不能只让学生记一些条条框框。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句子中概括、总结,再用举例、造句、仿写等方式做实践性训练。教学中,我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操练,由简单的机械操练(连词造句、仿写句子)逐步过渡到联系生活的有意义的练习。如,有短语或句子结构、图片展示等提示的书面表达(运用媒体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话的情趣)。
  三、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放在第三课时,把section A 和section B所有的听力部分安排在同一课时,这样便于集中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本套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听说材料,这些听力材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只有通过进行大量的听力训练,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在方法上,我借鉴了“4L”教学法(即Pre-listening,Listen attentively,Post-listening and Re-listening. )。根据所听内容,利用问题、图片、实物、游戏等进行巧妙导入(这时多媒体课件是你得力的助手),从而引发学生听的动机。其中也包括背景知识的简单介绍、关键词解释和听力技能的指导。教学中最忌讳还没有让学生明白听的任务,就已经播放录音的做法,那样学生听得结果只有一塌糊涂。
  四、实践活动
  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其实就是完成教材中安排的部分活动(除了听力和阅读之外的),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增删活动内容。这一环节最关键的就是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提供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当然,设计的任务要真实,尽可能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尽量避免教师代替学生或教师唱“独角戏”现象的发生,或因为不好组织、设计而放弃。其实实践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帮助。这一环节最忌讳学生不开口或参与的主动性不够。这就需要教师想办法去引导,“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在课堂上‘导’出来的”(秦秀白,转自《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25页)。
  五、阅读教学
  《Go for it》八年级下学期课本中,每单元都有一篇阅读材料。“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英语教材系统性强,可以作为精度材料,应彻底搞通弄懂。”(王守仁,转自《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27页)。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如下阅读教学法,即初次阅读时只回答文后的问题,再次阅读时解决短文中的重难点句子(大部分在第二课时中已解决),并对文中出现的短语、句型结构等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一环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甚或是学困生的一个帮手。因此教师必须从教育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好自己的讲解点。
  在阅读教学之后,可以把写作作为一次书面作业来完成,每次都应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与要求,必要时还可以在自习课上对学生作品进行讲评,以写作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春风化雨般地沁人心脾,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逐渐使学生产生爱国之情,树立爱国之志。怎样通过各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作为语文教师,想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英雄主义 审美  祖国,是多么神圣而亲切的字眼;热爱祖国,又是多么崇高而又圣洁的感情。在孩提时期,正当儿童对言语、对形象、对世界的认识特别
提要: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经常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有计划、有层次、有步骤地加强训练。  关键词:作文 起步 指路 自信 口头  一、作文起步最重要  ①、在作文起步时教师宜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写作,教师当慎重评点。这主要是做到让学生“倘见为文之易,不见为文之难”。  ②、在课外阅读上不鼓励看“作文选”,要看经典,
摘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 的方法,通过人物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人物 历史教学 创新思维  历史人物我们历史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利用课本,是历史课进行人物教学的途径  历史课中的人物教学,既不能用数理学科演绎推理的论证
摘要:英语听力在外语学习和交际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听力教学,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形成习惯。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平和心态,克服在听力过程中急燥、畏惧、紧张的心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要经常总结学生做错题的原因,提供预防的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关键字:听力教学 习惯 训练  现代语言教育理论高度重视听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中的作用。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
摘要: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但过去我们的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需求。在课堂上,老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的意思。逐步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
傅天琳的诗集,其突出特点是全显出一个“新”字,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感觉、新的呈色、新的成就.的“新”,犹如大浪淘沙,海底捞珠,想得深、发掘深,故而有深意、有新意,也
摘要: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实现几大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新教材 政治 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前,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教
摘要:我们究竟该如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教育事业服务呢?本文试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对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究。社会的日益信息化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的客观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机制,通过多媒体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来充实自己、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教学首当其冲,尤其应该走在
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课堂教学手段就要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把握教学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