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体验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往往缺乏生活经验,而这种生活经验又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实现这种体验学习。
  
  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
  
  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当前要对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进而设计有结构的学习材料。
  
  二、“实践操作”是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体验学习。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当学生理解掌握某一新知后,为了强化巩固,并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优化和重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练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作者单位:德清县乾元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媒体行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群众使用媒体的习惯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日益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渠道。特别是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开放平台的迅速兴起,使得
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自然。是人类对自然进行观察、了解和探索过程的再创造。儿童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  小学阶段的写生画教学,一般是从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的。其目的,已经不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是以培养技法为目的。而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从幼儿阶段开始,多以记忆画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老师带着画,或用临摹的方法,引导学生如何把所学的物
性别歧视是指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和家庭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即一类性别成员受到另一类性别成员不平等的对待,尤其是指女性受到男性的歧视。文章通过称谓形式、词序和语序、词义
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却往往“熟视无睹”,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写出的东西也大多是些假、大、空。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有话可说,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的观点就是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说说我平时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