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四川建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68738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职业教育中建筑装饰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了大量的技术性人才.然而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现代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很多技术不能应用到具体的施工中,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与水平,就需要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模式,运用新模式来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阐述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建筑装饰专业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校企联合的模式,运用新型教学理念不断优化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建筑行业提供高素质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以观察该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更年期抑郁症患者50名,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25名患者采用原有的护理措施,试验组25名患者采用改进后的护理对策,然后进行SDS与SAS评分,统计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经过护理后,SDS评分为(41.2±1.85),SAS评分为(42.3±2.63),而常规组的分数分别为(48.1±2.54)、(47.8±3.14),分数高于试验组,抑郁与焦虑程度较高.结论 更年期抑郁症通过护理对策的加强与改进,
土力学实验是土木、水利、道桥等专业重要的实践内容,土力学实验可以将土力学原理与实际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教育理念,探索土力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加强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产出为导向,根据企业实际需要,梳理实验内容,优化试验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利用现代化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时反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课程建设的持续性.
保障高校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是完善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权益保障还需继续完善,教师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偶有发生,当被侵害的权益得不到有效救济时,严重挫败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质量提升.本文剖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权益现状,针对当前青年教师在权益保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亟待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教师的合法权益之策略.
简要阐述了我国在使用中深层地热实施城镇集中供热系统的方式和设计原理,并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探讨,分析了利用地热水供热的经济性和节能减排的效益.
为了提高DCS热态系统的运行性能,实现施工风险的科学控制,保证库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以某油库区配套工程库区施工为例,提出了库区DCS热态系统调试策略,并根据危险源辨识相关概述,对工程施工风险进行科学评价和控制,为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施工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污水处理技术是当今治理污水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厂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运行管理和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却难有起色,其中存在着诸多管理不善和污水处理机械设备缺乏维护保养的突出问题主要论述了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就如何加强污水处理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提出了有效策略,最后就转碟曝气机、生物转盘以及鼓风机等几个污水处理的关键设备的维修保养进行了具体阐述.
在建设建筑工程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有的工程在实际建设时不能够合理有效利用资源,从而导致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所以对于建筑行业也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而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资源消耗巨大尤其是水资源的排放量.所以为了实现保护环境、科学发展、减少污染,本文主要分析了给排水工程中一些浪费资源的问题,并研究给出了节能减排措施.
以杭州地铁1号线道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道岔在工电联整前后的性能状态、病害类别处理效果及故障数据变化情况来体现道岔在工电联整作用下联整的效果.研究表明:道岔不方正及转辙机摩擦力下降问题通过联整可以全部解决;在联整前后各9个月中,联整后故障总数相比联整前降低了23.81%,并且联整能极大程度地降低道岔的电路与机械故障.通过联整,可有效解决并降低道岔的实际病害,提升了道岔的设备质量,降低了道岔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为地铁的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介绍了高职院校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课程在理论教学、课间实习以及综合实训三个环节的内容、方法、要求和考核上要进行的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需进一步完善.当前,各行各业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对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具体情况,为本行业的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