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tau蛋白预测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iryl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脑脊液总tau(t-tau)蛋白和磷酸化tau(p-tau)蛋白预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价值。方法全面检索2000至2014年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Ovid全文电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数据(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脑脊液tau蛋白预测MCI患者进展为AD的文献,收集每项研究中tau蛋白水平数据,用Stata11.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采用Egger法对漏斗图作对称性检验评估发表偏倚、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研究,其中9项研究完整提供了脑脊液总t-tau蛋白和p-tau蛋白浓度数据,另外2项研究仅提供了总t-tau蛋白浓度,未提供p-tau蛋白浓度。Meta分析显示:MCI进展为AD的患者脑脊液t-tau蛋白及p-tau蛋白基线浓度均高于稳定型MCI患者[t-tau:标准均数差(SMD)=1.063,95%CI:0.902~1.223,Z=13.00,P<0.001;P-tau:SMD=1.335,,Z=7.44,P<0.001]。结论脑脊液tau蛋白可作为预测MCI进展为AD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可行性与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三维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3D-DSA)显示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分叉部,囊状,根据3D-DSA显示动脉瘤与后床突的位置关系及动脉瘤顶的指向,7例选择翼点入路,2例选择右侧颞下入路。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夹闭,随访6个月。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