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梁老师的故事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晓璐,南京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20世纪70年代的高中生,在街坊四邻的口中,是个“热心肠”,大家都亲切地称她“梁老师”。
  1992年,女儿的出生,对于梁老师来说,改变是巨大的,刚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但随之而来的女儿的重病,让梁老师手足无措。可以说,女儿生命的重生,也是她自己灵魂的重生。一路走来,慈善与她的结缘,她对爱心的传承,画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我想通过自身的行动为患儿家庭带去一点帮助,最主要是对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希望他们能充满希望,坚持下去!当然也期待有更多人帮助患儿及家庭。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起把爱传递下去。”梁老师坚定地说。
  女儿的求医经历让她感恩
  梁老师介绍说,女儿出生第五天即发现喂养困难,哭闹时嘴唇发紫,三个月后病情加重,被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预测生存概率很小。这对于初为人母的梁老师来说,是个多么沉重的打击,她的心都要碎了。她告诉自己,再苦再累再难,一定要治好女儿的病,咬紧牙关也要陪伴女儿积极治疗。
  梁老师坚定了信念,和家人一起带着女儿求医问药,隔三岔五地往医院跑,女儿14个月大时就开始接受手术,连续四年四次全麻手术,于1996年彻底治愈。女儿终于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开心地奔跑,幸福地大笑,看着女儿的笑脸,梁老师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女儿康复的背后,有父母的辛劳和祈祷,有医务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心呵护,还有亲朋好友的关爱支持,对于这种种,梁老师十分感谢、感恩,她觉得这是一种幸运,有机会一定要报答。
  冠名基金开启爱心之路
  在梁老师和家人的呵护关爱下,女儿自幼懂事,学习刻苦,感恩的种子也深深地扎根在女儿心中,慢慢地在她心里孕育发芽。
  2010年,梁老师的女儿18岁了,她曾经想要去献血来帮助他人,但是当时因为身体原因体检没有合格。机缘巧合中,梁老师得知南京市慈善总会推出了慈善个人冠名基金项目,以个人名字命名、小额捐赠、爱心捐赠帮助他人,在了解了这些项目特点后,梁老师很是欢喜,她觉得这是给女儿最好的生日礼物,在和女儿一番商量后,他们在慈善总会办理了“任梦颖慈善冠名基金”。从此,也开启了梁老师和女儿的爱心之路。
  基金成立后,在慈善工作人员的沟通协调下,由梁老师亲自确定资助对象,主要是和女儿一样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孩子,同时梁老师开始了探访患儿的爱心之路,她不仅送去资助款,更为患儿及家庭加油打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他们普及先心病的知识,鼓励他们要充满希望,坚持下去。
  梁老师说:“有些孩子动手术的时间刚好跟自己女儿以前年纪相仿,所以也更能理解这些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情,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能为他们提供一点帮助,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九年探访,带去温暖和力量
  梁老师的资助对象中,有不满周岁的小宝宝,有来自西藏的藏区同胞,还有因为缺乏医疗知识而被耽误病情的小少年,梁老师的每一次探访,每一次捐赠,每一声问候,都给了他们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有时候,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受到就医条件的限制,加之患儿家长对于疾病认知的缺乏,以及对相关政策不甚了解,造成很多患儿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就是这方面知识缺乏,耽误了孩子的病情。”梁老师回忆道。
  2002年,《南京晨报》刘自荣记者发的一篇报道介绍,一位朱师傅,丈夫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卧床,女儿16岁了,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因为从小没有及时治疗,近年病症越来越严重,一家人生活艰难,寻求社会各界帮助。梁老师看到报道后即刻联系记者了解详情,并赶到朱师傅家去看望,热心的梁老师帮他们联系了当年给女儿做手术的儿童医院专家谷兴琳主任,经过多方协调,最后在454医院做了手术,不仅手术很成功,医院还为朱师傅家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为这个困难家庭减轻了负担。朱师傅女儿身体康复后,终于走上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现在已结婚生子,生活很幸福。
  说起这些过往,梁老师既欣慰又感慨,“我做的事微不足道,是‘微慈善’,需要幫助的孩子那么多,期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慈善事业中,我想涓涓细流能汇成大海,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
  未来,一定会坚持下去
  目前,梁老师的女儿通过自身努力已经在国外学习了,她非常支持梁老师的行为,同时也在妈妈的影响和带动下,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力所能及地帮助同学,助人为乐。
  九年来,梁老师资助了九位患儿,有的孩子出院后,还与梁老师保持着联系,梁老师时常在电话中嘘寒问暖,了解近况,给予正确的引导,“不仅要给患儿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要给予他们心理上持续的关爱,长大后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感恩之心的人。”
  从一名患儿的家长到自己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去帮助他人,这是一份爱心的传承,这是一种精神的守护。梁老师的坚持让我们见证了爱的力量,像一股清泉甘甜可口,像一缕馨香沁人心脾,相信梁老师的努力会帮到更多人,更希望她的故事能感召更多人加入慈善爱心队伍。
其他文献
1992年,为了生计,颜展红从江苏省江都市周西乡的农村老家到江都市区打工,在一家银行找了一份水电工的工作。然而工作落实后,高昂的借读费让女儿的上学问题成了横亘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1200元的借读费,对于作为农民工的颜展红来说,是一笔“巨款”,颜展红想了许多办法都难以凑齐。眼见女儿就要失学,他每晚愁得觉都睡不着。辗转反侧想不出好的办法,颜展红只得厚着脸皮去求校长通融。校长是个好人,得知他的困难,主动
10月17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医师协会指导,人民网·人民健康联合天士力集团共同举办的“心健康”高峰学术论坛暨公益行动计划启动大会在人民日报社人民网1号演播大厅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助推国家卫健委“胸痛中心”项目和中国医师协会“溶会贯通”项目,集聚社会、行业和个人等各个层面的优势资源,有效推动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在基层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人
慈善,多么温暖动人的两个字,真正的慈善行为应是一种不附加任何要求的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微博:“那天跟老公幸运地订到了票回家,上车后却发现有位女士坐在我们的位置上,老公没有让这位女士让位。我仔细一看,发现她右脚有一点不方便,才了解老公为什么不请她让出位置。他就这样从嘉义一直站到台北,从头到尾都没有向这位女士表示位置是他的。下了车,我和他说:‘让位是善行,但
王瑛琦,2015 年6 月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慈善总会秘书长。主管总会工作以来,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慈善事业上,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人生理想的篇章。  王瑛琦积极适应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科学谋划,扎实运作,提出了“树立旗帜、打造品牌、搭建平台、凝聚力量”的慈善工作新理念,继续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工作。“树立旗帜”即在全省慈善捐赠行业树立标杆,引领全省慈善捐赠工作创新发展;“打造品牌”包括队伍品
搬进新居后,着实热闹了一番:儿女们、孙辈们欢聚一堂。祝福声、笑声、歌声,声声悦耳,飞过窗户,洒落在小区的林荫大道上;……几个小时后,他们又像一只只喜鹊飞向各自的鸟巢;……此刻,一切归于沉寂。我独坐窗前默读着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下子将时间扯回到天真活泼的童年时代,品味着老家的温馨,犹如咀嚼着一串串甜甜的、酥酥的冰糖葫芦。 
今天大家在这里共同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心健康”高峰学术论坛会暨公益行动计划启动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谨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  今天即将启动的是“心健康”公益行动计划,是立足于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按照国家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开展的一项深远广覆盖的系统公益性工程。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疗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支持下,在中国医师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国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学救助协会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南临北部湾,面向东南亚,西南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唯一一个沿海自治区,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地之一。广西历史悠久,古骆越文化的发祥地,神秘的左江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的杰作。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广西有神奇的山水生态景观,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于世。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慈善也早早在这里萌芽生根,发展壮大。本文仅以广西慈善总会、南宁市慈善
三中全会《决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社会转型,圆梦中国,走上现代化国家大道的宏伟蓝图、强劲动力与根本途径。中国社会各领域的一切活动都将在这张蓝图的规划下,重新进行结构和运行,形成新的建设合力,最终实现中国人百年梦想的理想境界。  慈善事业及慈善工作,无疑是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的一个结点、一个分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视野下,三中全会《决定》不仅提高了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的政治地位,而且为慈善事
1968年9月,我和许多天津知青一道,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插队。当时,由于父亲在“文革”中受到严重迫害(注),我们被称为“黑帮子女”(后来一度改称为“可教子女”),在政治上受到歧视。我和大弟弟一同到四子王旗下乡,原来计划让我们去卫井公社,后来因为那里靠近中蒙边境,旗里临时又把我们调整到靠近内地的乌兰哈达公社。我们虽然处境困难,却没有对前途失去希望,在牧区插队的艰苦环境中,蒙汉民族的老乡们以
小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以为捐钱就是慈善。所以我不管在哪里看到在捐募,我都会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那么点钱,尽管只是一块两块,我都会拿出来,用自己的小手郑重地放进募捐箱中。  每当听到周围大人们赞扬的话语,我总会感到特别自豪,觉得自己捐了钱,很了不起。回来时总要跟父母和小朋友们说起,让他们也为我竖起大拇指。等到我真正明白慈善的意义,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几年前,我妈在村里的支持下,在家里开了一个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