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创刊600期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及投稿选登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2月下的《微型计算机》创刊号600期上,我们举办了“感谢您的一路相随”征文活动。活动举办期间收到了不少忠实读者的来信,这其中有看了《微型计算机》十几年的老读者,也有新读者,有学生,也有女汉子……这些稿件都全文刊登在《微型计算机》官方微信上,我们也将选登一部分优秀的读者来信在杂志上。这些征文的微信点“赞”活动还在继续,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些参加活动的读者,也希望大家都能拿到大奖。接下来,我们首先公布微博、微信转发的获奖名单,以及参与奖的获奖名单,征文优秀奖将在下期公布。
  征文节选
  李仁忠:我的攒机故事
  初涉江湖
  1996年前后,地球上有一个人突然成为超级公众人物,中国国内也开始有很多人知道了这个名字,这就是凭借Windows 95而一举成为世界首富、让整个世界都陷入对高科技产业的敬仰与崇拜的比尔盖茨。当一个从小学3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整天只想着考第一名还是第二名的中学生来说,这个名字对心理、心态、情绪与梦想的刺激是巨大的、难以形容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年少的我对比尔盖茨的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与梦想,我的大部分精力很快就从学校书本转向电脑世界了。
  DIY第一台电脑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是让我刻骨铭心的,这两件事也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一直也感觉这两年事是值得和DIY爱好者、初学者尤其是年轻朋友分享的。
  第一条自然是电脑实在是太贵太贵太贵了!当我热切地想拥有一台电脑之后,我发现这个梦想要实现起来太难太难了。我成长在工薪家庭,从记事起,到想买电脑前,我从来不认为自己贫穷,也一直很遵循书本里教导的勤俭节约精神,从来没感觉到自己需要挣钱。但当我知道买台电脑要花掉我父母近一年的存款后,我哭了很多个日夜。那时我很小,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想要电脑却那么难。我的父母自然也很抵制我买电脑,因为太贵。我曾经提出不吃肉,不吃早饭和晚饭,不买任何东西等方案,但实现起来后我很无奈,因为就算是两年不吃肉,不吃早饭和晚饭,能节省下来的钱对买电脑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于是初中毕业后,我又开始在电脑城发传单,在学校贩卖光盘,甚至是卖作业等等。虽然我是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但为了买电脑,我近乎想出了当年环境下中学生能够使用的一切节流与开源的办法。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电脑了,太渴望拥有电脑,并凭借电脑来改变我的人生了。虽然上述的这些东西,对于大部分人,甚至很多今天的学生和年轻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异常癫狂的,但这一切就是当年的我的真实写照。最后,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我父母发现我对电脑的渴望确实是与大部分人不太一样,才终于答应要资助我,让我拥有了第一台电脑。正因如此,这让我从中学起就研究挣钱的方法,比很多同龄人都早了一步,日后看来,这是一件大好事。
  第二条则是和DIY本身密不可分的,虽是小事,但我也无法忘怀。买电脑前,我已经基本成为了DIY理论专家,对各个配件的功能以及品牌都了如指掌,但我没有机会实地操作,电脑也是在商家那里组装的。电脑买回家后,用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三天后我突然发现,电脑的蜂鸣器从来都不叫。这个问题让我非常担心,因为那时候电脑功能很简单,开机如果蜂鸣器不响,往往是说明电脑有故障。紧张了几天后,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只得把电脑搬到电脑城去修。当时商家那里生意不错,接待员就叫我们等一下,哪知道这一等就是三四个小时,我父母都气得想骂人了。最后,一个小伙子过来,把机箱打开,把一根细线插了一下,问题就解决了,小伙子很懒散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哈”后就再也没人理我们,那一天,我们全家都很不开心。
  对这件事,我非常郁闷,也很懊丧,因为我买电脑就是想成为专家,但没想到却因为这么简单的小事不会处理,让我和我父母都很受气,这也让我在我父母面前很难说话了。于是我更立志要成为电脑硬件的专家,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人物。后来,我的理想应该算是基本实现了,而“蜂鸣器”事件对我的刺激与打击,对我日后的发展与研究方向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在中国百姓身边,从来就没有太多的服装购买专家,电视购买专家或空调购买专家,但确实就有一大群电脑购买专家。这个现象兴起的背后,其实就是经济杠杆的控制原理,由于不平衡的经济,促成了不统一的现象。我也早早就感受到了这种大环境的趋势。因此,从大学开始,我不仅限于帮自己周围的朋友攒机,我借助媒体,将自己对攒机的认识,以及对电脑市场的认识,择精华弃糟粕地整理出来,传达给更多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虽然我没有直接帮助大家装机,但我却能高兴地看到我的很多观点被大众所接受,虽然我获得的稿费并不多,但我却能很高兴地看到非常多的电脑用户因为能看过我的文章与建议,在购买电脑的过程中少吃亏,少花冤枉钱。从狭义的攒机到广义的攒机,数百万字的铅字,让我个人的攒机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能走到这一步,既有努力,更有运气,但不变的是,我会继续地努力下去,因为我的高中生活让我深切理解大家买电脑的不易,我的人生使命,就是让尽可能多的中国用户在购买电脑和攒机的过程中,更加理智,也更加踏实。
  回首20年,这一切改变,仰赖于一个人与一本杂志。这个人,是比尔盖茨。这本杂志,是《微型计算机》
  王天恩:我和《微型计算机》相识的经历
  1997年,我因喜欢游戏而开始关注硬件,因关注硬件而开始阅读《微型计算机》,随即成为DIY狂热爱好者,人生从此改变。虽然走出象牙塔以后进入了IT行业,还成为了自由撰稿人,并偶尔在《微型计算机》上发表小作,但本质上依旧是很纯粹的《微型计算机》忠实读者,并坚信会做“一生的读者”。
  因为《微型计算机》而实现的硬件缘
  1997年春节前夕,好不容易获得父母批准,即将拥有第一台个人电脑的我已经在电脑城“泡”了半个多月。那段时间搜集回来的近百张配置表,尽管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单一枯燥的,但对于1997年的中学生来说,已经是眼花缭乱了。不过有一点特别的是,超过半数的配置表上的“主板”一栏上全都写着“华硕T2P4”,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我自然也无法“阻止”已经成为“主板代名词”的华硕T2P4成为我的第一块主板。   时过境迁,随着行业的发展,产品数量的增加,尽管今天的华硕在主板行业显得更加强势,但像T2P4这样一款产品占据市场“半壁江山”的景象,在板卡领域乃至整个电脑行业中却再也看不到了。因此,虽然这块主板上还连接了同样是经典产品的第一代“麻麻叉”处理器——MMX166和号称“最长时间不过时”的显卡——S3 Trio 64(765),而且我在一年后还插上了红极一时Voodoo卡,但我依旧觉得T2P4是我心目中无法撼动的史上最经典产品。
  其实,回想起买第一台电脑的时候,自己对电脑的认识还非常浅薄,糊里糊涂地就请了一个懂点电脑的朋友帮着配了,不过在当时它们的确是非常经典的产品。买第一台电脑时的情景,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并没有非常投入地研究配置表和行情,半个月的学习算什么呢?但后来自己第一次准备升级电脑的那段时间,每一天、每一夜的思绪和抉择,今天依旧是历历在目。
  1997年1月到1998年9月,不到两年时间,第一次升级的节奏似乎还比较快,有点“浪费”的感觉。但那个年代电脑硬件的发展不如软件迅速,1997年1月买的电脑到了1998年夏天就感觉非常“孱弱”了,用起来也很不舒服,而且从1998年开始,我疯狂地喜欢上了硬件DIY,原因就是我已经看了一年多《微型计算机》了,从DIY爱好者变成了货真价实的DIY发烧友。
  那一次升级计划是我从1998年8月开始研究的,正好8月和9月的两篇文章深深感染了我,一篇是8月的K6-2介绍,另一篇是9月的关于华硕P5A的报道。那时我感觉“Super 7”平台不但价格低廉,性能却能和贵上近一倍的英特尔平台平起平坐。因此那一年国庆,我的升级产品自然是K6-2和华硕P5A了。说到P5A还有个小故事,那时大部分人都说MVP3芯片组比ALi V芯片组更好,尽管都是“Super 7”的,但由于我对华硕疯狂的热爱,完全没有顾及这些说法。而K6-2 300与华硕P5A这套组合,伴随着我从1998年10月一直走到了2003年3月,接近5年的时间。
  第一套配置只用了两年不到,而第二套用了近五年,一方面是因为升级时我对产品更加了解,也更加明白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此后的几年里,硬件与软件的发展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到了最近几年,要想让软件带动硬件的发展,更加显得困难重重了。此外,这五年让我从一个纯粹的DIY爱好者逐渐成长成为了理论高手,继而又成为了《微型计算机》的作者,在此我也非常感谢《微型计算机》和工作在《微型计算机》,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的编辑前辈们。
  接下来,电脑升级得越来越慢了,但我的电脑知识却越来越多,而且在工作中也受益匪浅。微型计算机从月刊变成了半月刊,从黑白变成了彩色,我也从中学生变成了数码爸爸……蓦然回首!《微型计算机》改变了我的人生!
  感谢《微型计算机》给我的十八年快乐时光!
  邵利峰:人生就像一本永远看不完的《微型计算机》
  时间一晃即逝,如今的我已经28岁,大学毕业后工作也已6年,结婚生子。感觉时间过得那么快,回忆起高考、找工作、恋爱、结婚、有了小孩,都有《微型计算机》或多或少的陪伴,不禁心里感慨万千,真的是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人生就像一本永远看不完的《微机》,看得越久,味道越浓!
  回想起第一次购买《微机》是在高中,应该是在2003年,那时候每周零花钱也就5元。老妈一般一个月一起给,也就是20元,那时候的《微机》相比现在还是便宜很多,8.5元,后来10元,现在18元。记得高中还买过《电脑迷》、《电脑爱好者》、《消费电子杂志》、《大众软件》,更想说的是只有《微机》一直没有间断过,个人感觉《微机》信息量比较大,相比那时候上网还不是很普及,再加上拨号上网,有个ADSL是多么奢侈,买本《微机》实在是实惠很多,也给后续大学同学买笔记本时大都拉上我参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第一次买《微机》实则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高二的时候在离家不远的正汉电脑城买了第一台方正台式机,配置还记得:奔四1.73GHz、内存DDR 512MB、硬盘80GB、显卡ATI Radeon7500还是AGP 4X接口,显存64MB,主板是SIS。17寸CRT显示器(显卡和主板信息正是看了微机后才知道的)、CD-ROM、3.5寸软驱,预装Windows 2000,马上要求装Windows XP,后来才知道装的XP是盗版的。当时还送了电脑桌,利盟彩色喷墨打印机(原装墨水用完后再没用过,后来50块卖给废品处理厂)。言回正传,本人学习中等偏上,那时候高中电脑老师只是教一点Word,资源管理器复制粘贴这些应用层面的知识,外面的杂志也大都关注软件,编程这一块,我发现自己不是编程的料,但是计算机硬件却特别能吸引我,毕竟买不起看看还是可以的嘛。正是在这么一个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购买了《微机》,它正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满足了我对计算机硬件信息的渴望,那时候琳琅满目的新硬件,看得我都特别带劲,每次咋一看价格都吓一跳,在现在看来已经都是平民级了,那时候的高端配置恐怕连现在的手机都比不上,但是这不正是人类一步步发展的脚印吗?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发展不正是这么一点点上来的吗?
  还记得每次回家早早做完回家作业,躺床上睡前都会看1个小时的《微机》,如果有人1、2个小时看完一本《微机》我是一点都不信,因为那时候真的是每个字都看一遍,一页看完还要仔细看看彩图。那图片真的特别吸引人,不得不说《微机》的编辑和摄影师水平之高,通常看完一本要一周的时间。也正是那个时候了解了除了Intel还有AMD这个CPU芯片厂商,二级缓存、三级缓存,显卡有NVIDIA、ATI(现在已经被AMD收购),当然还有集成显卡,GeForce2 MX440(当年很牛的一款显卡啊,打《魔兽争霸3》的必选)。高中时候特别喜欢看杂志,虽然不懂什么65nm工艺、前端总线、南北桥、液态固态电容,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也正是这么一点一滴的坚持,随着《微机》一同进入了计算机硬件的世界,这里不得不感谢一下《微机》的各位编辑,特别是那些老编辑,比如叶欢,将那么枯燥的专业知识描述得如此简单易懂。   到了大学应该是在2006年,那段时间计算机硬件发展特别迅速,《微机》我更是个月都要买的。每次周日去汽车站乘校车前,都会先去问下车站书报亭的阿姨新一期《微机》到了没,然后抱着上车就一路低头阅读,好几次差点乘过头。大学学的是机械,那时候除了计算机系的同学对软件比较懂外,其他系基本只是停留在上网和Word层面,更别提硬件了,正是这么一个机会,看了3年《微机》的基础就出来To同班同学对计算机硬件普遍没有什么太多知识,每每谈到配电脑,就有很多同学跑来咨询我,瞬间觉得自己“高大”了,哈哈!曾记得那时候去电脑城总会拿很多不同电脑的笔记本配置单,然后回来分析哪台性价比最高,适不适合打游戏,散热怎么样等等,然后推荐班级同学要买的笔记本型号作为参考。2006年那个时候笔记本还没那么普及,除了神舟笔记本相对特别便宜外(当然做工也一般基本都是ABS塑料),配置好一点的加独立显卡,比如7300GT基本价格都在6000以上,对于我们那时来说还是很有压力。
  一晃2009年大学毕业了,工作后买《微机》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毕业一年后用之前看《微机》掌握的硬件知识自己组了一台台式机,Intel i5、技嘉H55主板、2GB内存、希捷1TB、微星GT460、毁灭者机箱、飞利浦22英寸显示器、麦博5周年纪念版2.1音箱,去年刚更新了固态硬盘,加了4GB内存。如果不是《微机》的功劳,可能现在还是去买品牌机。如今买了iPad,发现《微机》出来iPad版本,一直看到现在,内容和版面,还是同当年一样很有水准,不一样的是感慨硬件的升级之快,科技发展之迅速,《微机》的封面还是同当年一样充满诱惑力!
  曾雅雯:阅读《微机》十八年
  一不小心,《微型计算机》已经迎来了第600期。回想过往,虽然我没有买到改版后的第一本《微型计算机》,也许算不上资格最老的第一批读者,但我确实是从1997年开始买《微型计算机》的。那时我高中一年级,人生尚未找到方向。从那以后,《微型计算机》对我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空前的。谁都可以理解“改变人生”这四个字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其分量都是非同小可的,而帮助我本人实践这四个字的恩师,就是《微型计算机》,我对《微型计算机》的感激之情也绝非用三言两语就可表达。回想起刚刚过去的六千多个日夜,不知是机遇的垂青,还是命运的安排,我生命中的好几个转折点都牢牢地跟《微型计算机》扣在了一起。
  我的父母和学校指引了我人生的前十六年,我一路按部就班地走到了1997年。那时,刚进高中的我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脑子里只有学习,尽管成绩还不错,但生活是无比的枯燥和烦闷。如果我继续按部就班地走下去,那么我几乎可以确定自己会走进修基础科学的道路,因为我最喜欢物理,我将会进入某大学的物理系,也许会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因为我是女生…一我的真实大学生活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因为自己学基础科学的能力在进大学后才发现是很差的,这是后话了。
  1997年的某一天,我的一位朋友给我看了一本杂志,说我应该也会感兴趣,几分钟的浏览就让我持续地买了十八年,这本杂志就是《微型计算机》。对于一个每天都浸泡在数学、物理、英语题海中的高中生来说,电脑世界的诱惑是无穷的。尽管那时候的电脑远不像今天那么好用,那么精彩,但已经让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过我自制力还算比较强,并没有因为电脑而荒废学习,只不过从那以后,进入IT业已经成为我脑海里雷打不动的信念。
  这便是《微型计算机》给我人生造就的第一次转折,看起来已经不小了,其实还只是沧海一束,况且同样拥有上述经历的年轻人何止成千上万之多!而之后的故事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机遇与命运对人生的意义,我一直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
  大学毕业前,我顺利地因为熟练掌握电脑技巧而找到了工作,需要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了。2003年3月12日,Intel公司发布了迅驰处理器技术,笔记本电脑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当时大学即将毕业的我,已经玩了六年的DIY,也凭借大学四年的打工有了一些积蓄,看到迅驰技术诞生以后如日中天的市场表现,我隐约感觉到,给自己买第一台笔记本的日子不远了。而且在《微型计算机》的帮助下,我不仅了解了迅驰,也了解了迅驰相关产品的特性,让我在选购时很有底气。
  2003年6月12日是我的生日,我到电脑城买了华硕M2N笔记本电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平心而论,2003年,15800元,笔记本……这些词汇对一个就算能自己打工挣钱的大四学生来说,都不是“好惹”的,哪像今天的很多大学生刚进校甚至高中时期就能拥有笔记本啊,呵呵!那时还没有信用卡分期付款,我是找担保公司分期购买的笔记本电脑,回想起来,真的非常不容易。
  不过,经济上的阵痛过后,这台笔记本却因为过硬的品质,一路伴随我走到了2015年,丝毫没有“退休”的征兆,这让我觉得当时的消费是非常值得的,倍感欣慰。十几年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从这一点上看,华硕当年提出的“华硕品质,坚若磐石”确实不是一句空话。虽然15800元的价格很高,但换回的是长达十几年的无故障使用时间,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产品的价格的确不是最重要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也告诫我今天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千万不要掉入价格漩涡。实际上,很遗憾的一点是当今很多IT厂商都选择了低价低质的路线,导致价格战连绵不断,产品质量却大不如前。我认为IT市场应该好好倡导一下“品质回归”路线了,过硬的品质才是多数用户真正需要的。
  最后,我再一次把思绪回溯到1997年,那个还没有醒悟的年代,禁不住悄然落泪。这十八年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如此的丰富多彩,如此的幸运,如此的快乐,而如果没有《微型计算机》的话,我的人生,又将会是什么样?
  梁俊豪:我的数码生活
  2008年我还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宿友的被窝里第一次看到《微型计算机》。当时看到原来电脑DIY是如此有趣,惊讶于小小的CPU可以发挥如此强大性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喜欢上电脑硬件。   那时开始,每期的《微型计算机》都是必买,每到出版日总会跑到书店问杂志到了没。久而久之,书店老板娘也认识我了!课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翻杂志,一本杂志也可以看上3、4遍。令人惊喜的是,我发现有时候理解不了的内容通读几遍也会有新的理解,我就是喜欢沉迷于这种状态,感觉太棒了。
  2009年,我人生中第一次自己DIY一套配置。想想当时自己才16岁,我妈就给钱我自己去电脑城买硬件,和JS斗智斗勇,想想都有些感慨。转眼间,我成为了高中生,繁杂的学业并没有让我放弃自己的爱好,更是喜欢上了数码生活,还爱上了科技。开始逛论坛,汲取知识……慢慢地,我在班级以及朋友圈子里的科技宅,有关电脑硬件还有手机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都会询问我意见和解决方法。哎呀,有时候觉得真心累,却有乐在其中。帮人装机啦,买手机,分析故障,各种的玩。
  可能是《微型计算机》引导我爱上了数码,我大学选择了与此有关的通信专业。(QAQ,其实是我没考上微电子)上学最大的乐趣就是做各种实验啦,动手做电路板啦。噢,对了,上大学怎么可以没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呢?!!!
  机箱:银欣FT03 MINI
  电源:银欣St45sf-G
  主板:技嘉B75N ITX
  CPU:英特尔E3-1230V2
  散热:猫头鹰NH-L9i
  硬盘:浦科特M5S 128GB
  内存:镁光灯条1600 4GB*2
  GPU:EVGA GTX 970涡扇版(最近换的,保证垂直风道)
  为了达到小巧、静音、防尘,我不惜花重本用了猫扇,和自己改硬盘架。用过FT03mini的人都知道,他的硬盘架设计基本就是脑残。我只好自己动手用CAD画了块板拿去加工,把硬盘挂上。世界从此变得美好!另外我也给电源那个眇得想杀人的风扇换下,改装总是要思前想后,不能走错一步哦。
  为了这台机器能够至臻完美,想了好多方法去完善它。无论在硬件选择上(大学狗资金有限,看钱包吃饭呀),布局、风道、防尘、理线上,我都在不停寻找最佳方案,寻找大神支援,上论坛看看有没有新思路,看《微型计算机》的测评,真的无所不用其极。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这么执着,我想说的就是,当你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你就会沉醉于这种状态。
  2014年是智能硬件的年代,市面上涌现一批又一批的智能硬件啦,我也是一个乐于吃螃蟹,当白老鼠的人,去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捷生活。因此呢,我也在科技众筹网站上游走,看到很多构想很好的智能硬件。例如加入了Cuptime、小K智能插座2代、here首款健康感知仪等智能硬件的内测体验和申请,撰写评测报告。
  梁健文:致青春——你是我的小苹果
  偶遇
  每个爱情故事都是由一段偶遇开始。偶遇,基本上是每个标准版爱情故事必备的开始桥段。而我与《微机》的开始,也是从偶遇开始的。
  90年代,电脑就好比如今的特斯拉汽车、无人机,属于少数人的奢侈品。当时的资讯并不发达,信息传播主要靠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可以接触到电脑知识的人可谓是少之又少。而我也很幸运,有一个家境相对富裕的邻居。而这位邻居颇有前瞻意识,购买了一台电脑。刚开始,我并不知道电脑为何物,只知道每次到邻居家里玩,显示器中总会出现很多色彩缤纷的动画,人物会走来走去,还能放出魔法。每当看到,心里就感到一阵莫名其妙的狂喜。即使只看不能玩,也感到很高兴。
  当时年幼无知,可能是当时被电脑游戏吸引,看见邻居的同龄人买了电脑,就整天缠着父母要买。最后,父母终于应允我买电脑。那是一款联想电脑,公开售价差不多10000元,却可以讨价还价,将价格压低到9000元多一点就可以搞定。如果要换算成如今的物价,那时候的购置电脑的钱基本上可以顶如今的2万多。
  由于不懂电脑,又没人教,新购置的电脑被弃置了一段时间。每当看着邻居在家中玩电脑,自己却守着一部不能玩游戏的电脑,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决心要学习电脑知识。可当时的信息相对匮乏,要想学习还真是有点困难。
  根据一贯的剧情,每当主角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人出手相助,而我也不例外。正当我苦恼开始学习电脑知识时,救星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邻居家(还是那位家境相对富裕的邻居)中看到一本杂志。杂志中一篇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如何选购一台新电脑,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还图文并茂地讲述新配电脑的注意事项。拜读后,犹如醍醐灌顶,让人茅塞顿开!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热恋
  初次邂逅《微机》后,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对于微机的“爱意”早已“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为了可以再次与《微机》相聚,我将小区附近的报纸摊都走了好几遍,希望可以再次觅得她的倩影。只是天意弄人,不管我如何努力寻找,《微机》始终都是不见其踪迹。我的爱人,你到底去哪儿呢?(其实当时都不知道《微机》是每月发行两次,没到发行日,怎么找都不会有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寻寻觅觅多时始终无法找到《微机》的下落,那我也只好暂时不管。直到某一天,我习惯性地放学回家,习惯性地到小区附近的报纸摊买报纸,习惯性地瞄一下今天报纸摊入了什么新杂志,却不习惯性地发现了《微机》的踪迹!当我发现《微机》出现在自己眼前时,顿时还真的傻了眼。这不就是我魂牵梦绕多日的《微机》杂志吗?二话不说,马上将其买下来!
  就这样,我与《微机》“堕入爱河”。
  在热恋初期,每次到《微机》发行日,我总会到报纸摊问老板到货没。每一次,《微机》总是不可以准时发行。据说是因为印刷、物流运输等原因,故此不可能每一期都能准时出版。不知道是不是《微机》太受欢迎的缘故,要是《微机》送到报纸摊后几天时间再去买,要想再买到就很难,因为《微机》在我们小区实在比较抢手,稍有不慎,刚到的《微机》就会“全军覆没”。最疯狂一次,早上《微机》刚到报纸摊,晚上就说已经卖光了。
  与《微机》相恋,既是新鲜又是略带羞涩,由于彼此了解还不是很深入,恋爱初期,我们还真的不是很懂对方。每一次《微机》都总是为我带来新鲜的知识。可以说是既感到兴奋又有点无奈,兴奋的是,《微机》每次总是为我带来很多新鲜的知识。可无奈的是,每次看到那些生涩的名词,我就犯愁了。还好,《微机》总是很有耐性聆听我这位新手的不足。
  我终于知道电脑原来不是只有一个箱子装起来的金属怪物,而是一个有“芯”有“容量”的电子设备。我也终于知道内存容量与硬盘容量是两码事,也懂得CPU、MB、Modem究竟所谓何物,也认识了S3、3dfx、ATI这些叱咤一时的风云企业。
其他文献
女人可能都做过这种事,把高跟鞋一甩,手提袋一扔,就坐在电脑前“控诉”变态男:他还没我家冰箱高,穿着像垃圾焚烧场上班的,也敢追我,你看看,他长得多雷人!今天我下班一出公司,他捧着一束花等我,我吓得赶紧挽住帅哥同事的手,目不斜视地往前走,边走边跟帅哥说:我遇上麻烦了,借你胳膊3分钟,回头请你吃饭。  她们对自己看不上的男人,贬损起来是毫不留情的。可她们不知道,借胳膊的帅哥同时也在和伙伴们“倒苦水”:今
台湾人说台湾  很快,台湾个人自由行就要来了  对于台湾,很多人都有话要说  没去过的人,爱说那里的青山绿水、鹿港小镇  去过的人,更爱说街头的民主细节、孔孟遗风  可是,这样的台湾,恐怕是想象多于现实,描绘大于探究吧  连台湾人都会疑问,这是我们的那个台湾么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台湾  台湾人眼中的台湾,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  请让台湾人来告诉你  十个台湾人,十段讲述    这几年,我经常来往海
从购买到现在我的Satellite L40也有一周岁了,一年的使用感觉就像是张学友的歌“有爱就有恨,或多或少……”对于第一次购买使用本本的我来说,L40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虽然小问题不断,可是在质量方面一直没什么问题,还算是比较欣慰。在L40服役一周年之际,写下我的使用经历和感受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购买原因    主要是因为住在郊区,每到夏季用电高峰电压就会很不稳定,有时候最
历时四年,刘慈欣的太空史诗“三体系列”《三体》终告完结,他凭借这一系列成为“把科幻带入主流文学的那个人”,科幻的黄金时代似乎即将到来—然后,在赞歌声中,刘慈欣却是出乎意料的“悲观”,在他看来,科幻借一两部作品而重返盛期,绝无可能,“‘精英化’只会害了科幻”。它注定与主流价值不合拍。    “为科幻读者写作是一种荣耀。”《安德的游戏》的作者卡德的这句话,刘慈欣一直挂记着。  十一年前,这个刚刚发表了
如今的电脑硬件,除了处理器不能发光之外,其他的外设产品都可发光了。特别是支持RGB灯效的硬件,已经成了很多高端硬件的标配,如果不支持RGB灯效,似乎就配不上“高端”二字。在这个“万般皆可RGB”的年代,还有什么是不能发光的?那可能就是你那台电脑桌了。前不久,美商海盗船发布了iCUE LS100智能照明灯条,让不能发光的产品也能发光,演绎一场光与影的艺术。  iCUE LS100智能照明灯条是一个套
两年前,我去厦门参加毕业15周年聚会,看到有几个同学仿佛在1995年的夏季里做了防腐处理,容颜身材声音都无一丝篡改,时光在他们脸上非法滞留。酒后的温泉时间,我披着浴巾像只老鸭蹒跚而行,班上女生说天啊你怎么完全走形了,我黯然拍拍肚皮,心说岂止胸前这两条木瓜下垂,别的地方也下垂了。年轻时,我也是蜂腰,只不过如今由工蜂变成了蜂后。  我至感悲凉的是,班上有近半数同学在税务系统工作,栖身酒池肉林的他们尚不
最近,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且似乎是前所未有地提出:“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对于这个事情,首先应该大声叫好。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政府膨胀,而中国政府就总是在膨胀。膨胀过头,成了千手观音。很多时候,连政府自己都抱
【摘要】为了更好的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总结,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核心思想,对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优势智能进行发现与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游戏的形式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并且通过多元智能理论来发现学生的弱势智能,并对他的缺陷进行弥补与完善。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词汇汇总 教学  小学生尚且年幼,拥有好动与贪玩儿的天
#春运##拼车# #求票#  每年的春节前,有一个盛大的“运动会”是照例要举行的,那就是春运。参加春运的“运动员”(以民工为主体)太多了,于是又照例出现了“入场券”(火车票)求之不得的问题。微博网友发布了一首“水调歌头”:“车票几时有?翘首问车站。不知家乡父母,见面是何年?我欲徒步归去,又恐一路风雨,归途不胜寒。起早排长龙,何似被熬煎。挤窗口、求友助、问论坛。不应有恨,何事堪比买票难?外有票贩黄牛
鸟瞰人类社会  时常对人类社会有一种鸟瞰的感觉,感到那么多的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各得其所,不打不闹,相安无事,这是多么奇妙。社会像一架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机器平静地运转;社会又像一个有机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细胞,这有机体仿佛知道自己该怎么运作,怎么发育,怎么成长。每个人在其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不多余。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当然,这个有机体会生病,机器也会出毛病。但是,当前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