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抓住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这对于加强企业和谐建设和社会和谐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介绍煤炭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现状;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6-0047-01
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但是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有效性依赖于各种综合因素,因此需要补充安全文化。
1当前国有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煤炭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安全发展要求;传统管理理念明显落后,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安全第一”的观念不牢靠,安全教育不深入以及安全文化建设只重形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制度与管理相脱节,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2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地位
煤炭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有意识的塑造又为广大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
所谓安全生产的“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安全科技,即用科技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改变矿区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面弥漫于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这四个要素之中,其中安全物质文化层面主要与安全科技和安全法治、安全投入在物质方面的内容相关,安全制度文化主要与安全责任和安全法治、安全投入在制度方面的内容相关。安全精神文化则属于更深入层面的、各构成要素中最核心也最稳定、最不易变动的部分,贯穿于真个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
综上所述,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的落实,将安全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工作需要的。
3对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人的安全观念、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为物质等文化形态的综合考量,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安全观念建设、安全静态文化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文章认为,根据这个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设法律监督体系来规范各种安全文化建设,在形成有自己企业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安全文化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必须抓好安全观念的优化。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思想上和文化上找到源头。因此,要建设安全文化,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抓好安全观念的优化: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安全文化月以及安全生产签名等活动,使职工切实感受到安全文化就在身边;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深化教育。
②必须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静态的安全文化。煤炭行业的特点就是各个产煤区的环境,以及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建立本地矿区的静态安全文化是必要的,以静态的形式在流动中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达到企业自己的安全静态文化建设的目的:规划整理属于本矿区的静态企业文化;把得到的安全生产静态文化经过加工在职工中间进行广泛教育。
③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文化。一是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认真执行“一岗一责制”,实现安全压力传递。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制定措施使安全管理机构有绝对的权威性。实行各级组织对重点单位实行安全包保,指导、督促、协调基层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三是建立群监组织责任体制。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员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与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四个要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树玉,李念源,杨勇,等.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手册[M].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现状;安全文化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1)16-0047-01
在煤炭安全生产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有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但是安全管理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有效性依赖于各种综合因素,因此需要补充安全文化。
1当前国有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当前我国煤炭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缺陷,不适应安全发展要求;传统管理理念明显落后,不利于安全文化建设,主要是“安全第一”的观念不牢靠,安全教育不深入以及安全文化建设只重形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制度与管理相脱节,各项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2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重要地位
煤炭安全文化是煤炭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有意识的塑造又为广大职工接受、遵循的,具有煤炭行业特色的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
所谓安全生产的“五要素”包括: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安全法治,即健全安全法制,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安全科技,即用科技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改变矿区的科技和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的三个层面弥漫于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这四个要素之中,其中安全物质文化层面主要与安全科技和安全法治、安全投入在物质方面的内容相关,安全制度文化主要与安全责任和安全法治、安全投入在制度方面的内容相关。安全精神文化则属于更深入层面的、各构成要素中最核心也最稳定、最不易变动的部分,贯穿于真个安全生产的各个层面。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
综上所述,在我国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的落实,将安全文化放在首要位置是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工作需要的。
3对于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
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人的安全观念、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为物质等文化形态的综合考量,建立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在安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包括安全观念建设、安全静态文化建设和安全制度建设。文章认为,根据这个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建设法律监督体系来规范各种安全文化建设,在形成有自己企业的法律体系的基础上,安全文化建设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必须抓好安全观念的优化。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思想上和文化上找到源头。因此,要建设安全文化,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抓好安全观念的优化: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安全文化月以及安全生产签名等活动,使职工切实感受到安全文化就在身边;以家庭为基础进行深化教育。
②必须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静态的安全文化。煤炭行业的特点就是各个产煤区的环境,以及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的不同,因此建立本地矿区的静态安全文化是必要的,以静态的形式在流动中形成动静结合的效果,达到企业自己的安全静态文化建设的目的:规划整理属于本矿区的静态企业文化;把得到的安全生产静态文化经过加工在职工中间进行广泛教育。
③建立严格的安全制度文化。一是建立安全责任机制。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建立责任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认真执行“一岗一责制”,实现安全压力传递。二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并制定措施使安全管理机构有绝对的权威性。实行各级组织对重点单位实行安全包保,指导、督促、协调基层单位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管理。三是建立群监组织责任体制。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员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与安全法治、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四个要素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树玉,李念源,杨勇,等.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手册[M].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