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农业信息化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i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化”同步推进的时代,信息化技术将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因此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广大技术人员与时俱进,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现、运用、发挥农业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月初,在吉林市农机推广中心运作帮助下,由省农业机械研究院技术人员为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1000平方米育秧大棚安装了DXTG8006型棚室智能小管家、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可同时显示棚室内的多种参数值,包括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等。监测数据每两分钟就可在农业物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上传输一次,当任何一项监测指标异常时,立刻通过短信方式向管理员发出报警,管理员对异常情况就可及时处理。而且,通过GPRS网络向服务器发送的监测信息,完全支持移动、联通与电信网络,方便、快捷、实用、科学。通过棚室理化指标监测,在第一时间掌握棚室环境动态,提早防范病虫害发生几率,掌控秧苗的长势情况,提高秧苗质量,降低育秧风险,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实现了科学管理农业生产。
  物联网技术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新技术。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既能改变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家庭农场负责人肖建波笑呵呵地告诉大家:“我去年在市农机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实现了可视农业。今年,我又在市农机推广中心和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的大力扶持下,安装了物联网技术检测设备,实现了农业生产科学化管理。”
  “去年,我运用的新技术就给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希望我的事业会更上一层楼。我愿意尝试和运用新技术来为农业发展服务。”
  目前,九月丰家庭农场投入80多万元建成了吉林市第一家水稻催芽车间。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管理,一次(24小时)催芽20吨。保障了出芽质量,可以满足2000亩水田的芽种,同时也为周边的村、镇广大农民服务。
  今年,九月丰家庭农场又新进了筛土机、筑埂机、搅拌机、水稻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水稻育秧生产线一套等设备10台套,新建育秧大棚20栋,极大满足了生产需要。实现了水稻催芽、育秧、整地、水稻机插、田间管理、水稻机收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可视农业、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及新机具的引进必将会为九月丰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插上腾飞的翅膀。
  (吉林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 供稿)
其他文献
摘要:稻田节水栽培主要应用于缺水的冲积土、冷浆土、低洼易涝、常年返润的地块,作水田水不够、又不能改旱田的地块,不宜用在漏水较重的砂性土稻田。水稻节水栽培通常是根據稻田土壤类型和水源情况采用水稻旱耙、简塑盘钵育苗、错期播种、旱插秧、旱种、覆膜、化控抗旱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能够节省泡田期用水量的70%以上,与翻地、泡田、重耙地块相比,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不减。  关键词:节水;旱耙;旱种;覆膜;化控  
摘要:在沿海城市中,每年均有暴雨内涝灾害,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甚至造成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本文以中山市为研究对象,借助所在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和径流量模型,通过提取4种重现期下的暴雨淹没情形,模拟不同暴雨重现期的淹没分布,实现暴雨内涝的危险性评估。  关键词:暴雨;重现期;积水量;淹没高程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