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对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对比。方法 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的住院患者中选取40例高血压程度相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A组服用卡托普利,B组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C组采用卡托普利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应用,观察分析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分析A组和B组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C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AB两组,并且C组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AB两组。结论 联合用药比单一用药的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联合用药 疗效
高血压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我们的心、脑以及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心梗、脑出血、高血压性肾病等,严重的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有效的控制血压至关重要。现就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降压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50岁,该40例患者为新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未服用过降压药物,入选前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其平均值收缩压在145~170mmHg,舒张压在90~105mmHg,无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精神障碍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日 口服,B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1/日 口服,C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日 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1/日联合口服,连续观察及随访8周,期间患者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不做剂量调整,对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8周后进行数据分析。
1.3 判定标准
显效:收缩压下降35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15mmHg以上,头晕、颈项僵硬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效:收缩压降低小于15mmHg,收缩压下降35mmHg,临床症状虽有缓解但并未彻底消失;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有升高的表现,临床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的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分析
从临床症状及降压数值上进行分析,A组有效率为70%,B组有效率为65%,C组有效率为90%,三组分别进行对比,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
2.2 三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
对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记录进行分析,A组共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有干咳1例,低血压1例,味觉迟钝1例,心悸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30%;B组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有低血压1例,头痛1例,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23%;C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该患者表现为干咳,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7%。由此可见,C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一旦得上就不会彻底治愈,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需要患者终身口服药物进行控制,停止药物就会复发,但是口服药物又会对人体产生副反应及不良反应,所以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对人体造成最小伤害的前提下,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降低高血压本身对人体各个器官造成的损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关键。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这五大类降压药各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所以如何根据高血压患者本身的情况、病情需要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来看,单一用药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不太令人满意,约6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过单一用药达不到标准范围之内,如果加大剂量,不但降压效果增加有限,而且又会增加其他的副反应。而不同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仅能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还能相互抵消副反应。同时由于应用两种药物比应用单一药物需要的剂量小,所以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总结联合用药的好处有(1)两类不同性质的降压药物合用降压效果是两药效果之和;(2)同类降压药剂量加倍效果只增加20%;(3)两种不同性质的降压药联合应用比单一用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强。但是联合用药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两药连用要有增强疗效的效果;其次两药两用要能抵消彼此产生的副作用;再次,同类的药物不能应用,例如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最后就是相同作用的药物不能合用,例如ACEI和ARB类。本研究采用卡托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连用,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血管阻力,同时还能通过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钠水潴留,对于心衰患者能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受量,也能逆转心室重构。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两者联合应用能增加降压的疗药,还能从不同方面保护人体靶器官。
总之,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要严格掌握用药原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达标者维持治疗,不达标者调整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能控制在达标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振.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6):2061-2062
[2]谭蓉.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50.
[3]翁燕君.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4):94-96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联合用药 疗效
高血压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并且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对我们的心、脑以及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例如心梗、脑出血、高血压性肾病等,严重的会危及人的生命,所以有效的控制血压至关重要。现就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的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比,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降压方式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40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38~75岁,平均年龄50岁,该40例患者为新诊断为高血压病的患者,未服用过降压药物,入选前非同日三次测血压,其平均值收缩压在145~170mmHg,舒张压在90~105mmHg,无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精神障碍等其他疾病。
1.2 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日 口服,B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1/日 口服,C组患者采用卡托普利25mg 3/日 以及苯磺酸氨氯地平10mg 1/日联合口服,连续观察及随访8周,期间患者不服用其他降压药物,不做剂量调整,对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对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8周后进行数据分析。
1.3 判定标准
显效:收缩压下降35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15mmHg以上,头晕、颈项僵硬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效:收缩压降低小于15mmHg,收缩压下降35mmHg,临床症状虽有缓解但并未彻底消失;无效: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有升高的表现,临床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的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效果分析
从临床症状及降压数值上进行分析,A组有效率为70%,B组有效率为65%,C组有效率为90%,三组分别进行对比,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
2.2 三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对比分析
对治疗期间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记录进行分析,A组共出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有干咳1例,低血压1例,味觉迟钝1例,心悸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30%;B组共出现不良反应3例,其中有低血压1例,头痛1例,血管神经性水肿1例,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23%;C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该患者表现为干咳,不良反应的发生占该组人数的7%。由此可见,C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AB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一旦得上就不会彻底治愈,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需要患者终身口服药物进行控制,停止药物就会复发,但是口服药物又会对人体产生副反应及不良反应,所以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对人体造成最小伤害的前提下,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降低高血压本身对人体各个器官造成的损害,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高血压患者的寿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关键。
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比较常用的主要包括五大类,分别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利尿剂。这五大类降压药各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所以如何根据高血压患者本身的情况、病情需要和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来看,单一用药治疗高血压,降压效果不太令人满意,约6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过单一用药达不到标准范围之内,如果加大剂量,不但降压效果增加有限,而且又会增加其他的副反应。而不同的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仅能增加药物的协同作用,还能相互抵消副反应。同时由于应用两种药物比应用单一药物需要的剂量小,所以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总结联合用药的好处有(1)两类不同性质的降压药物合用降压效果是两药效果之和;(2)同类降压药剂量加倍效果只增加20%;(3)两种不同性质的降压药联合应用比单一用药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强。但是联合用药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两药连用要有增强疗效的效果;其次两药两用要能抵消彼此产生的副作用;再次,同类的药物不能应用,例如硝苯地平和尼莫地平;最后就是相同作用的药物不能合用,例如ACEI和ARB类。本研究采用卡托普利和苯磺酸氨氯地平连用,卡托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降低血管阻力,同时还能通过抑制醛固酮的分泌减少钠水潴留,对于心衰患者能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及肺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受量,也能逆转心室重构。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两者联合应用能增加降压的疗药,还能从不同方面保护人体靶器官。
总之,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要严格掌握用药原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血压达标者维持治疗,不达标者调整治疗药物。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能控制在达标水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郝振.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对动脉硬化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6):2061-2062
[2]谭蓉.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250.
[3]翁燕君.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