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其毅:科学要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i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其毅(1911年11月24日-2002年11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籍贯贵州贵阳,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11月4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1岁。

  提到有机化学,必讲邢其毅。
  邢其毅的研究工作涉及有机化学的各个领域,均取得开创性研究成果。所设计的氯素新合成法,20世纪60年代即被国外用于工业生产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是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工作的学术领导人之一,该项目于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天然产物方面从事的参类水溶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在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奖。他还首次进行了花果香气的研究。他特别注重基础教育,为我国有机化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所编著的《有机化学》是我国首次自编的有机化学教材,为国内各高校沿用多年,著有的《基础有机化学》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

跨洋过海求学,只为国家富强


  邢其毅自幼读私塾,接受过西方思想和科学教育的父亲不仅培养了他对文史哲方面的爱好和中国文士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创新精神。1933年,年仅22岁的邢其毅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他深知,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想让国家从贫穷和落后中走出来,不再处处挨打,必到欧美先进的国家学习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彻底地改变祖国和民族的命运。
  带着和父亲一样的强国梦想,邢其毅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船只,赴美国伊利话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成为著名的有机化学家亚当斯的学生。
  1936年,邢其毅获博士学位,他决定再度深造,转赴德国幕尼黑大学,师从有机化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兰德教授,进行博士后的研究。
  有机化学的魅力如画卷一般在邢其毅的面前展开,他坚信,自己的一生将与有机化学的研究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的一生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研究有机化学,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

从戎救国,科学研究要与祖国及人民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1937年,当邢其毅潜心专注于科学研究时,在遥远的东方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拉开了序幕。
  邢其毅知道他必须要干一件事,那就是回国,参与到这场战争之中,保家卫国。从出生、漂洋过海到学成归来,这26年时间里,正是中国受尽帝国主义欺压凌辱的26年,也是中国人民奋起寻求救国自强的26年,与父亲一样,邢其毅早已将自己的命运和个人的前途与國家民族复兴大业完全融成了一体,“爱国主义”成了父子二人的灵魂。
  在上海化学研究所所长庄长恭的邀请下,邢其毅任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生物碱的研究。好景不长,三个月的淞沪会战后,上海失守,日军内侵,刚刚开始的生物碱研究工作被追停止。为保存中国工业、科研、教育的实力,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国民政府开始了众多政府机构、文化机构、工厂企业、大中专院校西迁南迁的战略转移,上海化学研究所也在炮声中开始了仓促而艰难的战略转移。受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委托,邢其毅接受了艰巨的任务,负责将化学研究所的贵重仪器和图书资料全部转到昆明。
  这是一次艰难的行程,南迁的路程是那样的艰难与遥远,这个庞大的队伍里有科学家,有民夫,还有八十多箱图书、资料、研究仪器,没有人知道明天会以将用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前行——马车、独脚车、轮船?
  一路行来,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还得避着日军的封锁,绕道香港,取道越南,再从越南入境,就这样一路艰辛半年,整整半年的时间,邢其毅和他的同事们终于不负所托,将研究所八十多箱图书仪器安全运抵昆明。
  此时的昆明,正开启着一个黄金时代。大批工厂搬迁到昆明,中央化学研究所迅速启动了科学研究工作,邢其毅及其科研团队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
  这个时候,老百姓最缺的就是治疗疟疾药品奎宁,俗称金鸡纳霜,邢其毅决定亲自到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河口地区采集金鸡纳树种,带回树皮进行其成分的分析研究,从其中提取奎宁,合成抗定疟疾药物。他深入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河口地区的原始丛林里,寻找金鸡纳树,在昆明简陋的实验室里,邢其毅用前所未有的激情投入到金鸡纳霜的化学成分的分析、提炼中,历经万般艰难,终不负心血,金鸡纳霜实验成功了,他发表了回国之后的第一篇论文。
  金鸡纳的实验成功、让他仿徨的心突然就有了一个坚定的目标,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方向,只有与国家长期发展的需要和老百姓近期的急需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让科学服务于国家,报效祖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邢其毅决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结合国民所需,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
  1941年,邢其毅回到了上海,在新亚制药厂任研究所所长,从事药物研究工作。

“一定要让中国有一本中国人自己编的有机化学教科书”


  1950年至1952年,邢其毅除了全身心地投人到科研中外,他兼任辅仁大学化学系主任,为战后辅仁大学的重建做了大量的工作。那个时候,大学没有一本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有机化学教科书,图书馆也只有几本国外的老旧教材,上课只能靠教授自已编写的材料,由学校的教材科刻蜡版油印,装订成册发给同学们阅读参考,学生复习只能依靠上课时记的笔记,要想放开手脚,全身心地开展教学,眼下最追切的就是需要一本适合于大学教学的教材。
  “一定要让中国有一本中国人自己编的有机化学数科书。”每天,邢其毅除了教学,还要将身心全部投入到教材的编写中。
  1956年,邢其毅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本近百万字的《有机化学》(上下册),1957年由他编写的这本教材正式出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通用教材。这是我国首次自编的大型有机化学教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邢其毅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有机化学教学的奠基人。
  邢其毅既是造诣深厚的有机化学家,也是享有盛名的教育家。他数十年潜心教学研究对我国高等化学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中学教育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以及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等问题,都提出过许多看法和建议,同时,他身体力行,几十年耕耘于课堂和实验室。
  邢其毅一生忠诚爱国,追求真理,光明磊落,是科研教学界的一代宗师。
其他文献
针对PC+运动控制器的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特点,以基于STM32+FPGA的双CPU架构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器。介绍了PC+运动控制器的六自由度机器人控制系统,详
通过对1例疑似吉非替尼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肺炎病例的报告及文献复习,了解吉非替尼所致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等情况,并简述其常见不良反应。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对一例猪流感的防治及体会进行了介绍,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从徽州古村落与新安画派审美思想的关系入手,解析新安书画与徽州村落的相互联系,诠释了新安江流域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再延伸到当代书画家吴冠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