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脱钙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兔膝关节腔内培养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同种异体脱钙骨和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制成细胞-支架复合物在兔膝关节腔内环境较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软骨的优点.方法 BMSC向软骨细胞诱导后与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复合分别在体外培养(A组)和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15只)左侧膝关节腔内(B组)培养,右侧膝关节腔内(C组)培养单纯脱钙骨支架做空白对照.每4、8、12周各组标本分别取材,制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等组织学观察,并通过形态学分析软件计算免疫组织化学平均光度(A)值.结果 标本石蜡切片HE染色:4周时A组标本见软骨细胞散在分布于支架表面,内部基本未观察到细胞.B组标本支架内软骨细胞数量明显较多,软骨陷窝形成,陷窝周围基质深染,可见由单个细胞分裂形成的同源细胞群.8周时B组标本以成熟软骨细胞为主,细胞数量多,出现柱状排列的同源细胞群,细胞周围分泌着色均一的玻璃样基质,且渗入支架结构内部,脱钙骨支架有部分被吸收.12周时各组支架结构明显被吸收,A组支架内填满软骨细胞,部分已纤维化,但结构排列紊乱.B组支架呈透明软骨样,软骨细胞充分渗透进入支架内,呈一定应力方向排列.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A值统计学分析比较发现:第4,8,12周B组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的A值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A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复合经细胞因子诱导的BMSC,在膝关节腔内进行培养,利用关节腔内低氧、多种生长因子的微环境以及关节活动时的应力刺激等优势,较体外培养可以培养出组织学特点更好的工程软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增生性瘢痕(HS)成纤维细胞(FB)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 E和p27kip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FB实际所处的细胞周期的关系.方法 手术切取32例HS 4组: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不同阶段HS中CyclinE和p27kip1的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观察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阶段HS中
我院2005年以来采用可吸收缝线张力带环扎绑扎法治疗髌骨骨折57例,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闭合性有手术指征(根据X线表现)的髌骨骨折共114例,随机分成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及环扎绑扎法治疗组患者57例(观察组Ⅰ),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组患者57例(对照组Ⅱ),两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组Ⅰ 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45.
期刊
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仍然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明确乳腺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机制有助于找到针对其更好的治疗方法.我们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Wortmanin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CF-7,以MTT和Transwell法检测处理后MCF-7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力变化,探讨乳腺癌细胞中潜在活化的PI3K信号通路对其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及意义。
期刊
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我们在已往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微创的方法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家兔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所致家兔心肌梗死与临床上单只冠脉阻塞形成的心肌梗死相似[1]。
期刊
凋亡是脑缺血后神经元丢失的重要途径,抑制神经元凋亡是目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研究热点[1]。本研究旨在观察吗啡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吗啡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及分组: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吗啡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各18只。2.造模方法及干预措施:模型组、吗啡组大鼠参考Pusinelli法建立脑缺血模型:俯卧位下用烧灼器烧闭
期刊
我们通过Taurolidine作用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观察其对GBM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诱导抑制的机制.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均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噻唑蓝(MTT)为Sigma公司产品.  2.方法:(1)MTT测定Taurolidine对GBM细胞存活及增殖的影响:GBM胶质瘤细胞株LN18(由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外科实验室提供)
期刊
树突状细胞(DCs)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的启动者,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DCs在诱导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是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调控点[1].而近年来在免疫学领域的另一研究热点则是对调节性T细胞(Tr)的研究.Tr细胞是外周免疫耐受新的重要作用机制,它可通过细胞接触或者抑制性细胞因子作用于APCs或效应性T
期刊
本研究旨在探讨CD151与上皮间皮转化重要标记E-cadherin两者在肝癌中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材料: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所.pGCSIL-shRNA-CD151、pGCSIL-cDNA-CD151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教授惠赠[1].引物由上海申能博彩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期刊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根据美国2010年发布的数据,2009年全美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以207090例高居榜首,大大超过第2位消化系统肿瘤125 790例,死亡共39 840例;而男性也有1970例新发病例.随着工业化发展,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在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另一方面,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实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基因工程、蛋白质组学、生物
期刊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8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小片段扩增子法分析351例食管癌和384例非肿瘤对照IL-8基因多态性,计算各种基因型的食管癌发生风险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IL-8-251(A/T)多态3种基因型TT、AT、AA在食管癌组和非肿瘤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9.9%(IT)、54.7%(A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