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激励——班级管理的核心

来源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v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具有爱心的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分析学生心理特征,采取激励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精神激励,更能激励学生成就动机,激发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勇气,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的信心。
  关键词 班主任管理 激励 积极性 学习目标
  
  所谓激励,就是对受激者的一种外界导向,它要求能使受激者有所感触,进而有所行动。采取激励措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精神激励,更能激励学生成就动机,激发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我运用激励手段,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不少方便。下面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一、发挥宣传作用,激励学生上进
  
  宣传本身就具有精神激励的作用,对提高士气、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士气和学习积极性远不如其他班级的学生。因此,必须重视宣传的鼓舞作用。首先,在接受新班级时,利用每天晨会时间,大力宣传人生学习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丈高楼平地起”来加深他们学习的使命感、光荣感。其次抓学风,让全班学生明确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并且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业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关键在于自己努力,从而形成相互竞争、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风气。第三,抓主题班会,用榜样的事例教育他们学习。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它为高校输送了不少优秀毕业生,也有很多学生在省赛中获奖。我用这些典型事例鼓舞学生,激发学生为学校争光,使学生感到眼前有先进、身边有榜样、身上有力量。第四,我还借助本校其他班级的典型事例,如运动会、文娱表演等来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学先进,找差距,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
  
  二、分析心理特征,因势利导开展各种竞赛
  
  学生有一种很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胜心强,不甘落后。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班主任应因势利导开展活动,满足他们的好胜心。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好学向上、不断进取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开展活动,可以以4个小组为单位,也可以男女两组为单位。这些活动既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我曾经开展了“祖国颂”歌咏比赛、英语单词竞赛等活动。同时,组织学生评选“最关心集体的人…最遵守纪律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等,充分肯定学生某方面的特长,激发其上进心,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及时表扬,尽力转化学困生
  
  班级中学困生的人数虽少,但影响不小,必须注意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从激励的机制分析,即使品行较差的学生,若仔细观察,也会发现他们有好的“微量元素”。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学困生听惯了批评,一句表扬可唤起他心中的热情。
  有一名叫李波的学困生,每天早上、中午都提前到校,主动为学生开门,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并说:“来得早的人,只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一定会成为大家所叹服的人。”后来,我明显发现,他上课专心听讲,也很少犯错,每次积极为班级做好亨,到了学期结束,跨至前列,成为一名进步生。没想到这次表扬成了他要求上进的转折点。是的,在老师的心目中,没有不能进步的学生。老师的表扬激励能使他们得到愉快和满足,提高他们在集体和同学中的地位。
  
  四、恰如其分“激羞”,健全学生人格
  
  这里的激羞,是激发羞耻之心和羞恶之心,并不是侮辱学生人格,使其产生自卑心理,导致破罐破摔。适当“激羞”,犹如重锤敲心扉,能促进学生猛醒,激发上进心。
  有一个男生高阳,冬天怕冷,早读课经常迟到,批评教育虚心接受,可坚决不改,我行我素,成了“老油条”。一次,我生气的对他说:“一个男子汉,连这点小困难都克服不了,你今后不会有出息的!”没想到,这几句狠话刺激了他。后来,他迟到的情况没有了,学习也认真了。考上了大学后寄信给我,写到:“感谢老师,要不是您当年的那句话,说不定我真的没出息了。”
  在一次常规检查评比中,我班落选。我当着全班学生面前作了一番“慷慨陈词”“用心良苦”;学生们懊恼不已,抱怨没有夺得“一日常规”优胜奖旗。可见,争强好胜,对集体荣誉的强烈追求,是小学生的突出表现。“激羞”可唤起团体忧患意识,再添加上“鼓励”的佐料,学生便能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品行。五,激发学生责任心,树立正确学习目标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要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管理的习惯,而这一步的关键在于班主任千方百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每一位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发挥班干中队委的模范作用,召开班委会、团会,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有“英雄用武之地”,积极性倍增,主动联系学生,找老师征求对班级学习的意见;其次,采用“班级值日轮流制”,使每个学生得到多重角色的体验,明白值日、管理的难处,调整其骄傲、自卑和嫉妒等不良心理,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思想上的白辨能力、文化上的自学能力、生活上自理能力和体魄上的自健能力。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尝试做法的点滴体会。总之,激励要及时、适当,因人而异。只要用爱心去机智运用它,定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