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近几年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学习上的“灰色群体”,如何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本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灰色群体;促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很多教学内容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就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中等程度的学生总是没有较好地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形成了“灰色群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在如何促进“灰色群体”参与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颇有收获。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刚开始的分层递进教学时,教师要么注意培优,要么重视辅差,中等生很难得到教师的注意。偶尔让中等生表现,也因中等生技术动作不能像优生那样完整准确,老师仍要进行提示引导;又因不属于“关心辅导”的对象,需要耐心启发,因此往往造成老师对“中等生”的忽略。另外加上这些中等生性格偏于内向沉默,不喜欢主动参与练习,而习惯等一等、看一看,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久而久之,成了“沉默层”。如果不及时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就可能滑落为“后进生”。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氛围,在关注优差生的同时注意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引其思进。例如,在教学中,一些稍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我们就请中等生来示范表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采用同质分组,有利于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水平相近,没有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建立了自信心,为教学的社会适应领域创造了条件。
体育教师的鼓励也是培养“沉默层”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对中等生正确的示范表演,准确流利的表述,教师适时地进行肯定表扬,使中等生体验到成功快乐,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示范少到位,老师就从侧面给予肯定的评价“你示范的很好,如果腿再抬高点就更加好了”、“相信你有办法”等信任语言,就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人们常常将体育一般生称之为“灰色群体”也叫“中间沉默层”,这一群体的学生虽然数量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70%~80%,但特点不突出,一般因比不上优生的聪颖而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也不像差生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呵护和关爱。教师对此部分学生的教学态度大多认为:只要跟上进度就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容易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所以胸无大志,安于现状。这种满足现状的心理,是造成中等生甘居中游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学校在日常体育课中尝试应用“超越卡”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上进,确定进取目标。所谓“超越卡”,也就是学生的体育成绩卡,分红、黄、绿三种颜色(卡的颜色取自交通指示灯,便于学生记忆)。具体实施为:根据开学初的测定为依据,把学生分为3个等级,并发给不同颜色的“超越卡”(各种颜色的卡背后写有各等级的练习目标),经过6~8周的学习和锻炼,通过测试,只要学生达到了卡上的练习目标,就可以换卡。这种方法,学生能接受且易学,目标与自己实际相差不远,也愿意尝试跳一跳摘果子;一旦达到目标,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这时再给学生设立更高一点的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学生有信心也乐意去努力。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关心指导学生,使这些中等生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也真正做到促使“中间沉默层”的优化。
三、大力加强督促检查评比
据调查,缺乏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中等生所共有的特性。他们也想努力学习,赶上优等生,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更加多,同时,加上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获得成功时就能够继续进取,而在遇到困难曲折时就会畏缩不进,不能持之以恒。针对着这种情况,我们在加强指导的同时也加强了督促、检查和评比。
第一学生之间的督促检查。我们给中等生小组搭配一位体育优生作为小老师,在自由练习时给予指导帮助。另外,优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时协助老师督促中等生练习学习活动,检查各项练习任务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促进中等生的积极上进。
第二教师的督促检查。教师的督促检查主要通过超越卡的换卡来进行,随时抽查中等生是否完成各项练习目标,促进学生去掉“畏难”心态,养成敢于争先的精神。
第三要多组织比赛比赛表演。通过比赛表演,发现典型,树为榜样,并编入优质组;对停滞不前者,要求并帮助他们寻找原因,调整目标。在比赛中,不但要引导中等生自我纵向比较,还要引导他们与他人横向比较。
总而言之,“灰色群体”的促进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并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那么,中等生就一定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同时还能促进优等生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也为后进生树立了榜样,催其奋进,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同学习、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灰色群体;促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很多教学内容采用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就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不管是“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中等程度的学生总是没有较好地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形成了“灰色群体”。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在如何促进“灰色群体”参与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颇有收获。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实际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刚开始的分层递进教学时,教师要么注意培优,要么重视辅差,中等生很难得到教师的注意。偶尔让中等生表现,也因中等生技术动作不能像优生那样完整准确,老师仍要进行提示引导;又因不属于“关心辅导”的对象,需要耐心启发,因此往往造成老师对“中等生”的忽略。另外加上这些中等生性格偏于内向沉默,不喜欢主动参与练习,而习惯等一等、看一看,缺乏自信心、上进心,久而久之,成了“沉默层”。如果不及时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就可能滑落为“后进生”。为此,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氛围,在关注优差生的同时注意培养“中等生”的自信心,引其思进。例如,在教学中,一些稍有难度的技术动作,我们就请中等生来示范表演,给中等生表现“我能行”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采用同质分组,有利于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因为学生之间水平相近,没有心理压力,学生通过相互帮助,建立了自信心,为教学的社会适应领域创造了条件。
体育教师的鼓励也是培养“沉默层”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中,对中等生正确的示范表演,准确流利的表述,教师适时地进行肯定表扬,使中等生体验到成功快乐,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示范少到位,老师就从侧面给予肯定的评价“你示范的很好,如果腿再抬高点就更加好了”、“相信你有办法”等信任语言,就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中人们常常将体育一般生称之为“灰色群体”也叫“中间沉默层”,这一群体的学生虽然数量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70%~80%,但特点不突出,一般因比不上优生的聪颖而得不到老师的赞赏,也不像差生能得到老师的特别呵护和关爱。教师对此部分学生的教学态度大多认为:只要跟上进度就行,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伤害,容易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所以胸无大志,安于现状。这种满足现状的心理,是造成中等生甘居中游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学校在日常体育课中尝试应用“超越卡”的教学方法来激励学生上进,确定进取目标。所谓“超越卡”,也就是学生的体育成绩卡,分红、黄、绿三种颜色(卡的颜色取自交通指示灯,便于学生记忆)。具体实施为:根据开学初的测定为依据,把学生分为3个等级,并发给不同颜色的“超越卡”(各种颜色的卡背后写有各等级的练习目标),经过6~8周的学习和锻炼,通过测试,只要学生达到了卡上的练习目标,就可以换卡。这种方法,学生能接受且易学,目标与自己实际相差不远,也愿意尝试跳一跳摘果子;一旦达到目标,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受到鼓舞,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这时再给学生设立更高一点的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力争更上一层楼,学生有信心也乐意去努力。同时老师还要不断关心指导学生,使这些中等生继续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也真正做到促使“中间沉默层”的优化。
三、大力加强督促检查评比
据调查,缺乏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是中等生所共有的特性。他们也想努力学习,赶上优等生,但是由于他们的基础不够扎实,在学习、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就更加多,同时,加上他们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获得成功时就能够继续进取,而在遇到困难曲折时就会畏缩不进,不能持之以恒。针对着这种情况,我们在加强指导的同时也加强了督促、检查和评比。
第一学生之间的督促检查。我们给中等生小组搭配一位体育优生作为小老师,在自由练习时给予指导帮助。另外,优生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时协助老师督促中等生练习学习活动,检查各项练习任务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促进中等生的积极上进。
第二教师的督促检查。教师的督促检查主要通过超越卡的换卡来进行,随时抽查中等生是否完成各项练习目标,促进学生去掉“畏难”心态,养成敢于争先的精神。
第三要多组织比赛比赛表演。通过比赛表演,发现典型,树为榜样,并编入优质组;对停滞不前者,要求并帮助他们寻找原因,调整目标。在比赛中,不但要引导中等生自我纵向比较,还要引导他们与他人横向比较。
总而言之,“灰色群体”的促进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和重要的工作,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重视这项工作,并认真、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那么,中等生就一定能够转变为优等生。同时还能促进优等生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也为后进生树立了榜样,催其奋进,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同学习、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