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质量》教学为例,提出优化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多重学习思考等教学建议,并借助案例、游戏、天平测量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科教学的适配性,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质量》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38-02
物理教学注重实验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进行深入思考,借助一些辅助学习载体对接物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顺利解读物理概念,自然建构学科认知基础。问题导入、案例支持、游戏助学、训练设计等,都能够成为学科认知的起点,教师要有整合创新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科教学的适配性。
一、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学生准备更为合适的学习材料,或者利用问题进行对应调度,及时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激活课堂气氛,建立课堂互动起点。如在《质量》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质量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和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理解质量不随形态、状态、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的本质。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应充分利用问题进行操作,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师:这里有大小不一的苹果,如果要选一个送给大家,你会选哪一个呢?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
生:我会选最大的一个。因为大的分量重,能够吃到更多的“内容”。
师:选择大的,这是最常见的做法。其道理很简单,就是大的含量多,小的含量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理概念——质量。
……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质量的概念还不清晰,在表述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教师以选择苹果问题进行调度,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接触质量的机会。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对大小多少有最基础的认识,所以教师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起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内涵呢?教师在利用问题进行调度时,需要精准设计问题的角度,把准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引入生活案例,对接认知思维
教師引入生活案例组织和调度教学过程,能够成功对接学生的认知思维,形成教学启动力量。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应通过筛选学生的已有认知,帮助学生借助物理知识和原理进行解读与实践,进而让学生顺利获得学习感悟和体验,促进学习认知的内化。如《质量》的教学,教师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要求学生做对应解读。
师: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了吗?(橡皮泥捏制成小猪、冰块融化成水、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
生1:橡皮泥的形状变化了,但质量没有变。
生2:冰块融化成水,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其质量不变。
生3:宇航员从地球来到月球,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身体构成并没有改变,其质量也不会改变。
师: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结合生活认知经历,你能够列举更多这样的案例吗?
……
质量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开展具体分析,逐渐找到认知的角度,进而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全新的把握。从教师列举的生活事例可以看出,其设计取点是鲜明的,从形状改变、状态改变、位置改变三个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思考和验证,自然而然地形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认知。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进行延伸思考,找出更多的案例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强化认知的机会。
三、巧设游戏环节,丰富感知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互动环节,在深度解析和讨论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教师可以巧设游戏环节进行推演操作,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探究环节。不过,教师创设的物理游戏并不需要太复杂,一些竞猜性游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内驱力。如《质量》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进入游戏操作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东西,打算作为礼品送给大家。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谁能够猜出这些物品的质量,谁有获得礼品的派送权。请注意单位的合理应用,每人只能猜一种物品,而且不能随意改变估猜结果。如果你猜的结果最接近答案,你就可以将这个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
生1:我猜测苹果的质量为45克。
生2:我猜饼干的质量为10克。
生3:我猜矿泉水的质量为500克。
……
师:大家的估猜都比较准确,经过对比,有几个同学获得礼物的派送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估猜小游戏开展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估猜与具体称量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对质量概念有更直观的认知。物质是有质量的,质量的大小需要进行多重比较才能建立相关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物品不计其数,但其对质量大小的判断并不准确,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估猜物体的质量,训练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内化环节,在不断感知体验中建立有形的学科认知。通过这个操作游戏,能够促使学生自觉进行生活观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猜,这对快速提升学生的物理概念认知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增设天平训练,提高操作能力
学生对质量的认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些判断误差也是正常的,教师可以利用天平操作进行必要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天平的使用原理,进而在具体操作中对质量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教师要在天平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设计丰富的训练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操作流程,找到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师:这是托盘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天平,先看构造特点,再学习使用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先将天平放置在平台上,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放置最为科学呢?在天平放置好之后,如何调整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呢?在具体测量物体质量时,要如何放置物体和砝码呢?砝码放置顺序是怎样的?游码应该对应左侧刻度还是右侧刻度?大家分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天平要放置在平坦的地方,利用螺母调节天平,让其处于平衡状态。
生2:砝码放置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这样便于调节。
师:根据操作实践建立天平认知,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制简易天平呢?自制天平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调度,让学生对天平的应用进行对应的探索,学生借助集体讨论的机会,对天平的使用技巧进行对应研究,自然能够逐渐形成学习认知,提升操作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自制简易天平,给学生推出实践性训练任务,这个任务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形成重要支持。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行交互对话,给学生提供学法交流机会,能够带来积极的调度效果。天平是测量质量的重要工具,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任务,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天平是精密性仪器,教师引导学生自制简易天平,能够促使学生开展深入研究,对天平操作原理进行深度分析,由此建立的学习认识更为深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环节开展对应创设和组织,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其思维认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科综合能力。问题投放、案例设计、游戏介入、天平训练等,都为《质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性学习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简介:池建丽(1975—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质量》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5-0138-02
物理教学注重实验与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进行深入思考,借助一些辅助学习载体对接物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顺利解读物理概念,自然建构学科认知基础。问题导入、案例支持、游戏助学、训练设计等,都能够成为学科认知的起点,教师要有整合创新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科教学的适配性。
一、利用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学是开展物理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为学生准备更为合适的学习材料,或者利用问题进行对应调度,及时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激活课堂气氛,建立课堂互动起点。如在《质量》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质量的概念,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和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理解质量不随形态、状态、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的本质。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应充分利用问题进行操作,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
师:这里有大小不一的苹果,如果要选一个送给大家,你会选哪一个呢?为什么要这样选择呢?
生:我会选最大的一个。因为大的分量重,能够吃到更多的“内容”。
师:选择大的,这是最常见的做法。其道理很简单,就是大的含量多,小的含量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物理概念——质量。
……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质量的概念还不清晰,在表述上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教师以选择苹果问题进行调度,给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接触质量的机会。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认知基础,对大小多少有最基础的认识,所以教师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起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内涵呢?教师在利用问题进行调度时,需要精准设计问题的角度,把准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引入生活案例,对接认知思维
教師引入生活案例组织和调度教学过程,能够成功对接学生的认知思维,形成教学启动力量。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教师应通过筛选学生的已有认知,帮助学生借助物理知识和原理进行解读与实践,进而让学生顺利获得学习感悟和体验,促进学习认知的内化。如《质量》的教学,教师列举了一些生活现象,要求学生做对应解读。
师: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了吗?(橡皮泥捏制成小猪、冰块融化成水、宇航员从地球到月球)
生1:橡皮泥的形状变化了,但质量没有变。
生2:冰块融化成水,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其质量不变。
生3:宇航员从地球来到月球,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身体构成并没有改变,其质量也不会改变。
师: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改变而改变,这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内容。结合生活认知经历,你能够列举更多这样的案例吗?
……
质量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开展具体分析,逐渐找到认知的角度,进而对质量的概念有了全新的把握。从教师列举的生活事例可以看出,其设计取点是鲜明的,从形状改变、状态改变、位置改变三个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基础进行思考和验证,自然而然地形成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认知。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积累进行延伸思考,找出更多的案例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强化认知的机会。
三、巧设游戏环节,丰富感知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一些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互动环节,在深度解析和讨论中建立学科认知。如教师可以巧设游戏环节进行推演操作,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探究环节。不过,教师创设的物理游戏并不需要太复杂,一些竞猜性游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内驱力。如《质量》教学时,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进入游戏操作环节。
师:老师这里有几样东西,打算作为礼品送给大家。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谁能够猜出这些物品的质量,谁有获得礼品的派送权。请注意单位的合理应用,每人只能猜一种物品,而且不能随意改变估猜结果。如果你猜的结果最接近答案,你就可以将这个礼物送给你的好朋友。
生1:我猜测苹果的质量为45克。
生2:我猜饼干的质量为10克。
生3:我猜矿泉水的质量为500克。
……
师:大家的估猜都比较准确,经过对比,有几个同学获得礼物的派送权。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借助估猜小游戏开展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通过估猜与具体称量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对质量概念有更直观的认知。物质是有质量的,质量的大小需要进行多重比较才能建立相关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物品不计其数,但其对质量大小的判断并不准确,教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估猜物体的质量,训练学生的生活认知能力,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内化环节,在不断感知体验中建立有形的学科认知。通过这个操作游戏,能够促使学生自觉进行生活观察,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猜,这对快速提升学生的物理概念认知水平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增设天平训练,提高操作能力
学生对质量的认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出现一些判断误差也是正常的,教师可以利用天平操作进行必要的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天平的使用原理,进而在具体操作中对质量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教师要在天平使用方法和技巧方面设计丰富的训练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操作流程,找到正确使用天平的方法。
师:这是托盘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认识天平,先看构造特点,再学习使用方法。在具体操作时,我们要先将天平放置在平台上,在这个环节中,如何放置最为科学呢?在天平放置好之后,如何调整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呢?在具体测量物体质量时,要如何放置物体和砝码呢?砝码放置顺序是怎样的?游码应该对应左侧刻度还是右侧刻度?大家分组讨论,在实际操作中进行交流。
生1:我认为天平要放置在平坦的地方,利用螺母调节天平,让其处于平衡状态。
生2:砝码放置顺序是先放大的后放小的,这样便于调节。
师:根据操作实践建立天平认知,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制简易天平呢?自制天平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调度,让学生对天平的应用进行对应的探索,学生借助集体讨论的机会,对天平的使用技巧进行对应研究,自然能够逐渐形成学习认知,提升操作能力。教师要求学生自制简易天平,给学生推出实践性训练任务,这个任务带有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形成重要支持。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行交互对话,给学生提供学法交流机会,能够带来积极的调度效果。天平是测量质量的重要工具,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任务,能够赢得教学的主动权。天平是精密性仪器,教师引导学生自制简易天平,能够促使学生开展深入研究,对天平操作原理进行深度分析,由此建立的学习认识更为深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环节开展对应创设和组织,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接其思维认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科综合能力。问题投放、案例设计、游戏介入、天平训练等,都为《质量》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意性学习和实践,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作者简介:池建丽(1975—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物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