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常常听到家长和教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作业总是错很多,3抄写成5,加法当作减法,题目要求画垂线却画成平行线……对此,教师和家长也没什么好办法,只会感叹一声“太马虎”。而细细思考这种“马虎”现象,感觉应该与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有关联,那便是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例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火箭速度是它的22倍,求火箭速度。
这本是一道很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这位学生正确选择了“用乘法”列式计算,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写出来的算式却是240×22,把340抄成了240。
例2:今天我要带24名外国朋友去游玩,每人门票是35元,外国游客买门票共用多少钱?
一生列式是25×35,指外国游客是24人,加上自己,不就是25人了嘛。
错误就在他读题时,根本没注意到问题求的是“外国”游客买门票共用多少钱,这里的“共用多少钱”只是针对“外国”游客的,不包括“我”。
从上面错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一方面有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错误是审题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不是不读,而是不知道怎样阅读,不知道什么内容要精读,哪些词语很关键,或是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能正确分析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了,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度发生呢?
方法有短期与长期两种。短期的方法是,在学生考试或是作业时,叮嘱他们: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特别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告诉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道理。
这时,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把每道题读百遍,但最少要求学生把题目认真读两三遍,学生如果能做到的话,那么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反复叮嘱的方法,短期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叮嘱的方法不够的。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学生审题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当作一个教学目标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阅读的意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其次,改变那种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能在语文课教学中实现的观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理解重要概念、明确题目要求等,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要因为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就懈怠了,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责编 黄 海)
例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火箭速度是它的22倍,求火箭速度。
这本是一道很简单的乘法应用题,这位学生正确选择了“用乘法”列式计算,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写出来的算式却是240×22,把340抄成了240。
例2:今天我要带24名外国朋友去游玩,每人门票是35元,外国游客买门票共用多少钱?
一生列式是25×35,指外国游客是24人,加上自己,不就是25人了嘛。
错误就在他读题时,根本没注意到问题求的是“外国”游客买门票共用多少钱,这里的“共用多少钱”只是针对“外国”游客的,不包括“我”。
从上面错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一方面有方法的问题,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错误是审题问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面对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不是不读,而是不知道怎样阅读,不知道什么内容要精读,哪些词语很关键,或是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的要求,不能正确分析题目中包含的数量关系了,也就谈不上能正确地解决问题了。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错误再度发生呢?
方法有短期与长期两种。短期的方法是,在学生考试或是作业时,叮嘱他们: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特别是理解题目中关键字、词的意思,告诉他们“磨刀不误砍柴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道理。
这时,虽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把每道题读百遍,但最少要求学生把题目认真读两三遍,学生如果能做到的话,那么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反复叮嘱的方法,短期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叮嘱的方法不够的。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学生审题问题,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认识,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当作一个教学目标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阅读的意识,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其次,改变那种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能在语文课教学中实现的观念,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同样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理解重要概念、明确题目要求等,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不要因为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就懈怠了,而是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责编 黄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