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大众电影要给人情感共鸣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电影特别需要对基本价值观进行梳理。
  “国产大众电影在市场的缺位是很不正常的,我们想努力把创作推向正常。”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期间,电影导演乌尔善将这个观点重复了两次。
  在收获16.82亿元票房的《寻龙诀》之后,乌尔善有段时间没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了,他在用三年时间筹备《封神三部曲》——一个以《封神演义》的故事为题材,投资30亿元的重工业系列电影项目。
  中国电影工业化虽已是老生常谈,但乌尔善认为,要做好大众电影,除了讨论工业化的技术问题,更要讨论电影的内容核心,即主题和价值观选择,这恰恰是很多创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事情。
  “中国电影特别需要对基本价值观进行梳理,包括那些很简单但又最基本的主题,比如是非、善恶、信仰、我们如何变成更好的人、我们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乌尔善说,“文艺片总讨论知识分子和精英关注的边缘性话题,普通人最基本的话题却成了空位,但这些话题才是主流娱乐电影最该讨論的事情。”
  中国人应有自己的神话史诗电影
  《瞭望东方周刊》:为什么选择《封神演义》的故事?
  乌尔善:它的故事拥有历史和神话元素,是适合电影改编的好题材。其实,历史电影市场风险过大,但《封神演义》中,历史是基础,还有大量想象,有神仙、妖怪、法术,天然具备幻想电影的娱乐效果。
  《瞭望东方周刊》:在此之前,中国电影是缺少神话史诗类型的,你为何敢于选择这个类型?
  乌尔善:最能够体现《封神演义》原著价值的电影类型是神话史诗或者说是奇幻史诗,它能极致表现时代变革、善恶斗争、英雄成长、秩序重建。受限于市场、技术和资本,目前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确还没人拍过这个类型。我想用十年的时间填补这个空白,把《封神演义》的魅力现代化和电影化,使中国人也有属于自己的神话史诗电影。
  神话史诗要以开创时代的神明或英雄为主角,讲述新秩序的建立和新价值的创造。故事要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这是中国电影缺失的。我们有很多作品是以史诗的格局来讲小人物的故事,这种电影观众看了不会热血沸腾。虽然小人物故事自有讲述的意义,但世界上还有曼德拉和甘地的故事,你可以拍“蚂蚁”的故事,也可以拍“狮子”的故事,我选择后者。
  《瞭望东方周刊》:是否担心年轻观众对这种古老的神话故事感到陌生,无法产生共鸣?
  乌尔善:我们可能对神话有一些误解,认为神话是讲古代、神仙的事,其实神话是一个民族潜意识里经历的考验和抉择,这种内在心理演变为充满幻想的叙事,神话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现实。
  美国的漫画、超级英雄电影其实就是神话的当代变体。神话故事、科幻故事、超级英雄故事,本质都是在讲人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如何去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瞭望东方周刊》:从《刀见笑》《画皮2》《寻龙诀》到《封神三部曲》,你的作品一直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联系,这是一种自觉吗?
  乌尔善:电影是西方的发明,我们也一直在利用西方取得的成就帮助我们让电影变得更好看,但这还不够。最终还是要找到自身文化的存在价值,这是所有中国创作者的课题。
  这和虚荣心无关,无论是在思想价值还是美学价值上,传统文化里都有很多资源值得共享。我们需要拿出这些压箱底的东西,把它变成当代的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这当中需要技术转化,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做,你不能总指望外国人替我们拍《功夫熊猫》。
  找到主流观众能够共鸣的话题
  《瞭望东方周刊》:将中国上古文化系统衍生而出的故事放到电影叙事中,难度在哪里?
  乌尔善:虽然讲中国的神话,但是现在我们讲故事、听故事的经验大多来自于西方电影和文学的耳濡目染。大众化的娱乐电影有固定的叙事规则,这个规则从西方三幕剧的叙事传统而来,渐渐形成一套商业电影讲故事的方式。
  中国的传统文本改编为电影作品,创作者要面对三个核心问题。
  首先,传统小说、话本的戏剧结构不明显,《封神演义》一百回的章回体更适合拍成电视剧,把它放进一个两小时左右的电影里很难。
  第二,传统文本中的人物缺少成长曲线设计。我们的主人公性格往往不会变化,故事也不会因人物选择而转折。
  第三,传统文本里有些价值观是腐朽过时的。比如《聊斋》原著中的画皮故事,带有强烈的歧视女性色彩,在价值观上是当代人无法接受的,因此在改编时要重新建立价值观。
  《瞭望东方周刊》:在项目研发阶段,你曾和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讨论《封神演义》,讨论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启发吗?
  乌尔善:主要是讨论它的原著价值和当代意义。
  武王伐纣发生在三千年前,这个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已经被讲述了很多次,每个时代所讲述的内容都有变化,都带有当时的文化特色和作者诉求。
  《封神演义》作者是道家文化的拥趸,成书背景和当时与佛道竞争有关,其写书的目的是创造道教神谱,方便道士们打醮请神。所以古人也在遵循“主流故事回应时代需求”的原则。
  现在要编写一个封神故事,我们肯定不是为了给现代人讲道教神谱或者再现明朝人的想象世界,而要讲和当代人相关的故事,原著中的东西可以作出大胆的取舍,这才是真正继承了“封神”的精神。因此我们确定了改编策略,让它更接近于神话史诗的格局,主角换成年轻人,探讨一些永恒的价值观。
  我们的主流观众平均21岁,故事要讨论一个年轻观众能进入的话题。讨论中年危机、婚姻问题的国产中低成本电影特别多,但年轻观众的问题是成长,针对这个年龄段所创作的娱乐电影很少。我们的市场已经很饥渴,电影创作却跟不上。
  如何最大程度与现实对话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近年来拍了一些幻想题材的大片,制作规模和明星阵容都很强大,这好像是很多人对“主流大众娱乐电影”的认知?
  乌尔善:大片的“大”,不是因为花了很多钱,炸了很多楼,做了好多怪物,那是舍本逐末。电影是公共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它如何最大程度与现实对话。主流的娱乐电影应该把严肃的现实问题转化成精彩好看的故事,吸引更多观众进入话题,产生共鸣。
  比如《疯狂动物城》讨论歧视问题,囊括了美国很多社会议题,虽然是动物做主角,但讲的是美国人的现实生活。创作者懂得现实也懂得电影,懂得叙事技巧和类型包装的手段,能巧妙地去触及问题本质,并尝试给问题一个正面的解答。
  我们用电影包装的问题是真的还是假的,观众是能感觉得到的。
  《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大片创作问题,根源是价值观和叙事技巧的问题?
  乌尔善:一些早期的中国大片,虽然场面很大、影响很大,但是主题和讨论的方式、提供的答案,都不是正面的。这个问题到后来积重难返,中国大片变成了花很多钱、聚集很多明星但主题却难以触及人心的“类型”。
  成功的主流电影都会给人情感共鸣,即使《阿凡达》的故事没有发生在地球上,但仍然是全球最卖座的电影。我去过几次好莱坞片场,和导演、编剧交流,他们很少讨论技术,谈的都是在寻找一个感动他们的情感主题。
  有些创作者很迷恋故事的复杂性,却不明白要想把一个故事讲简单讲清楚非常不容易,这个故事必须有明确的价值观诉求并达到類型叙事标准。
  《瞭望东方周刊》:如今观众对国产片产生了一种负面印象,认为国产片不好看,作为创作者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乌尔善:我们以前创作电影不是面对市场的。现在我们就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想清楚观众是谁,怎么寻找一个有共鸣的主题,如何提升叙事技巧和制作质量,完成一个精彩的故事。谁解决得好、解决得快,市场回馈他的成功就多一些。
  我们有些小清新的校园爱情故事,但看起来很虚假,也没有什么想象力,而美国超级英雄电影起码拍出了想象力,观众自然选择它。我们现在跟全世界最强大的电影生产国和最优质的电影产品在同一市场竞争,如果不抓紧时间提升自己,丧失了信誉,使大家对国产电影继续失望下去,最终失去本土市场是非常可怕的。
  这件事必须最终由电影人自己解决。创作者需要花时间、动脑子去研究和行动,谈概念和喊口号改变不了电影的质量,我们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案,用质量征服观众来赢得信任。
  这个阶段可以向美国电影行业里的前辈学习工作方法,包括剧本创作、制作管理、技术上的实现,但中国故事的叙事内核,不能由来自其他文化的人提供。你在中国长大,关心这个土地上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关心我们民族的进步方向,了解所有人共同的焦虑,叙事内核才能具体和坚实,作品才能跟你的观众产生内在的联系。
其他文献
近年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处于非常活跃的快车道上。美国在这方面的研发居世界前列,中国政府也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希望在未来数十年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其基础之一当然也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 每一次出现技术创新的时候,都会给既有的工作岗位、工作技能和社会分工格局带来巨大改变——这一次,人工智能将怎样改变我们的工作形态? 首先,我们可能要重新估计每周的工作时长。1933
“斯里兰卡全国每两盏灯,就有一盏由我们建的电站点亮”  白俄罗斯当地时间早上8点半,李海欣来到位于明斯克州中白工业园的办公室。  一整天的时间里,李海欣上午与工作人员讨论解决中白工业园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下午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讨论入驻中白工业园事宜。  中白工业园是中国与白俄罗斯两国政府间最大的经贸合作项目。  李海欣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集团)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的总经理,负责
“一睹美国东西海岸常春藤名校风采”“英国顶尖贵族公学暑期拓展”“直面招生官详解申请秘籍”每到假期,游学项目鋪天盖地,游学机构火爆招生,家长一边感叹“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一边却趋之若鹜。  出国游学看上去很美,但是“坑”也不少,比如价格虚高、安全难保,还有些“孩子游而不学反成家长‘代购’”等。  出境游学到底价值几何?是寓学于游还是坑钱“坑爹”?
近日,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场健身引发的纠纷事件引起网民关注。打篮球的小伙和跳广场舞的老年人,因場地使用产生矛盾,一群大爷大妈“群殴”了篮球青年。  从泼粪、扔酒瓶到放藏獒,广场舞老年人和周边居民的矛盾似乎不断升级。空间争夺的背后是代际之争还是素质有别?大爷大妈们的健身诉求该往何处安放?
美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但我们有更强有力的东西:冲劲和多样性。  什么是硅谷成功的关键?  绝不是智力——事实上美国人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但我们有更强有力的东西:冲劲和多样性。  硅谷最开始汇聚了一群来自美国各地、与周边格格不入的人,他们是黑客、嬉皮士、艺术家和技术专家。他们当中包括撰写了《全球目录》的斯图尔特·布兰德、一个经常不洗澡只吃水果的怪人史蒂夫·乔布斯等。  创造力之所以能在硅
更深层的反思,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出成熟的马路秩序上  身边的欧洲朋友,每次来中国,都会发出“速度好快”的感慨。而“速度好快”的典型体现之一,就是机动车、助动车为了赶路,有时不遵守交规,不时冲将出来成为隐形“马路杀手”。再加上急着横穿马路的行人和试图维护秩序的协警,过个马路让人感觉像打了一场恶仗。  一位德国朋友开玩笑说,一个严谨的德国人要适应令人高度紧张的中国马路,一般至少要经过3个月时间,和10次
日前,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2017年年底前,所有市县全部接入国家级信息平台,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四统一”。  与“房”相关无小事,各种解读纷至沓来。有人说,不动产登记全国联网,意在“关门打狗”降房价,隐匿财产的贪官和推高房价的炒房者都难逃此网。  不动产统一登记全国联网,真的有那么大威力?除了反腐大局、房市走向,跟普通人又有何关联?  只有公开登记信息,才会影响楼市供求关系  徐川(天津
我在浙南某地考古,一天180元也招不到人。  这十多年,我一直在浙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工作。我偶尔认为自己挺喜欢考古工作的,当然,烦心事也从未少过。  每逢新工地开张,到处找民工,讨价还价,吵吵闹闹,最是烦人。过去的农村有活力,田间地头尚有农活,雇佣农民工并不难,如今形势不同了。  昨夜在工地,收听电台自娱。有位女子向主持人诉苦,她说,我挺喜欢我男朋友的,但他有个毛病,初次约会时他吻我,我没拒绝。后
你在江西南昌市大汗淋漓地跑了一场马拉松,最后拿到的却是“吉林市长”签名的获奖证书……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能跑全程马拉松的大陆跑者有近10万人,2016年这一数量没有太大提升。  但2016年在中国田协注册的328场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中,参赛人次超过280万。  一方面,中国马拉松发展之路仍然很长;另一方面,当越来越多忙碌的中国人开始在“朋友圈”里每天奔跑,并站上马拉松赛道。当各类人群,
被坊间称为“史上最厉害”的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于3月25日起施行。近日,上海市民的朋友圈大量转发的一张图片就是“不管风里雨里,交警都在路口等你”。一时间,“后视镜压线扣3分”“五次违章即扣车”等谣言“甚嚣尘上”,令许多车主难辨真伪。  随着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问题日益严峻,多个“堵城”都在推进交规修订。早在2016年6月,深圳市即发布了新交规,启动了“早晚高峰多成员车道”等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