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文《三峡》的作者不是郦道元

来源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xyxyxyxy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出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被多家出版社选为中学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作者皆署名为郦道元。其实,这是一个沿用已久的错误,《三峡》这篇课文的作者不是郦道元,而是另有其人。郦道元(?——527)字善长,北魏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都是鲜卑族人建立的北魏政权所信任并重用的汉族知识分子。
其他文献
初中的语文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而且在课改和素质教育推行之后,语文课的教学在初中阶段里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变得明显起来。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是初中语文
在分析课文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这是传统的做法,也是行之有效的做法。但如果我们从结构入手分析课文,也不失为一条捷径。这种分析课文的方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会有思,才会去探究,有效的问题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机会",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开启心智,培养思维。以问导思—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阅读的诗意观、课堂的激情观、作文的细节观、育人的感恩观、教学的大语文观,才能使教师德馨业精、儒雅敦睦,学生德才兼备、激情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