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讲求实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10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正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新课改下,我们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多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主动探索新的方法。但是受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讲课为主体,教师追求教材,学生追求成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然亟待解决。其实教学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应该辩证全面的去看待。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是“授之以渔”的智者,而不应该是“授之以鱼”传输者。基于探讨,在这里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浅见。
  一、课前准备——认真细致备课,深入了解学生
  上好一堂语文课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课前的准备活动可以说是一堂好课必备的前提条件。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
  备课时要首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由多个教学环节构成,各环节之间要合理安排,做到顺序上自然流畅,节奏上有轻重快慢,时间上分配合理,从而使各个环节和谐统一,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再者要明确备课的目的性,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材、课时、班级、学情进行正确定位,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效性强的教学行为。
  备学生,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学对象的情况如何,怎样根据教学对象制定出好的教学方案,这是我们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尽可能做到“因需施教”。作为语文老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思想的闪光点和弱点,以便选择合适的教育点,突出教学的实效性。
  再次我们应注重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在上课过程中普通话应流畅准确,范读课文应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讲解课文时应启发点拨,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板书时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这些都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良好途径。
  二、课中把握——师生和谐互动,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中,两者和谐互动,会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从而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这并不是要求教与学从量上做到平分秋色,注重实效性,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调动这两大因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和谐性。应试教育就在于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和谐,教师只顾教,只注重教学成绩,强迫学生记忆,学生只顾学,注重考试分数,教学脱节达不到和谐的状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一)恰当的运用激励艺术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我们能够通过科学的激励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就能促使他们自觉的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几种常见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如榜样激励法、目标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竞赛激励法等。
  (二)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必须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教育而培养人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是主导。教师理解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艺术,都是为学生学好教材,运用好教材服务的,也就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服务的。所以,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就应当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学生的智力因素中,思維力是核心内容,其他如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等也很重要。小学生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以具体性、形象性为主,遵循先易后难的认知特点。例如我在教授《画杨桃》这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特意买了几个杨桃带到课堂上。学生一看都非常感兴趣,我趁机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杨桃,让他们真切的感受课本的内容、思想,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思考多讨论。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好思好问的好习惯。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娇生惯养,依赖性较强,畏难情绪较多,有一点难题就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还没有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恰当的思维方法。
  三、课后反思——注重经验积累,做到厚积薄发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技能要求,也是提升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也体会到,新课程理念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教学反思的实践者。教师的成长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我们要跟学生一起,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在探索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大家一起努力,真正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更重要的是要有实际的效果,并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但是介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同一堂课,要让学生取得一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可能也是不实际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地已经逐步开始走向融合,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被许多国家当作官方语言,也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在中国,下至刚踏进小学校园的小学生,上至即将毕业,离开校园面对社会的大学生,都在学习英语,并且将它作为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来运用。但是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听力教学,需要做出正确的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數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写好一手规范字,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
【摘要】发散思维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它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横向拓展,逆向深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题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进行对比训练来实现。  【关键词】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指思维活动发挥作用的灵活与广阔程度,是一种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因此,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完善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从根本上完善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效率,本文就高中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现代文阅 读教学思考  语文从字面意思讲解,就是语言和文字,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交流和讨
【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和学习课文语言及写作技巧,进而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近道。学生在模仿中既可以学习运用语言,还可以学习修辞及写作技法;仿写之前,必须仔细研读课文,所以也是一次深度体会和理解课文的阅读过程。以课文为重要的仿写对象,并不是说只能局限于课文,学生也可以仿写自己喜欢的文字,比如课外的散文、诗歌、小说、歌词、广告词等。  培养学生的写作 水平,具体的说,
情境教学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记载的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故事,就是情境教学的典型范例。近年来,情境教学在我国也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從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