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3个月卒中预防药物的依从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评价卒中患者出院后卒中预防药物的纵向使用情况,美国维克森林大学的Bushnell等进行了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并且假定患者、医疗提供者和系统水平因素会综合影响服药行为。

其他文献
为了在抗栓药使用者中澄清出血事件前随访期间血压水平与严重出血事件之间的联系,日本抗栓治疗所致出血(Bleeding With Antithrombotic Therapy,BAT)研究组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脑血管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6--2008年3年期间1972例家住南昌市居民的急性卒中住院病例资料,对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dmrachnoid hemorrhage,SAH)住院患者进行卒中发病时间的特征分析,找出其发病规律;同时,根据南昌市气象局提供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最高气压、月平均最
先前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丹芪胶囊(Neuroaid,MLC 601)可能有益于卒中后康复。新加坡宏茂桥医院康复中心的Kong等进行了一项预备性安慰剂对照双盲随机试验,按照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指南使用康复终点探讨丹芪胶囊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恢复的疗效,以便为进一步较大规模的试验提供预测信息。
为推动神经病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信息交流,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提高神经科医师的科研和临床诊疗水平,由南京医学会、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和江苏省康复医学会脑损伤康复分会联合举办的“2010南京-国际神经病学高峰论坛”将于2010年10月29至31日在南京召开。
多达50%的急性卒中患者入院时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然而,尚不清楚在卒中急性期是否应继续这种治疗。因此,英国莱斯特大学心血管科学系的Robinson等在新发卒中患者中对继续或停止先前服用的降压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女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实施率低于男性,但尚不清楚这是否反映出筛查率、疾病患病率或其他因素的差异。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的Kapral等对安大略省参加加拿大卒中网络注册研究的11个医院在2003年7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期间的急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连续患者进行了一项队列研究,
各种危险因素在全世界卒中负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人口健康研究所的O’Donnell等在2007年3月1日至2010年4月23日期间对全世界22个国家进行了一项标准化病例对照研究,旨在确定已知和新兴危险因素与卒中及其主要亚型之间的联系,评价这些危险因素对卒中负担的影响,并探索其卒中危险因素与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之间的差异。
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Ay等研制出一种基于网络的新量表,可更好地预测首次卒中后90d内的复发性卒中风险。由于研究显示首次卒中后不久即出现复发性卒中者更有可能死亡或留有严重残疾,因此这是一个重要的新量表,可帮助医生确定具有复发性卒中高危风险并且需要在初步评价时根据可用信息进行立即评价的患者。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是目前3h时问窗(最近扩大到4.5h)可实施的唯一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疗法。随后,选择被局限于血管内治疗和抗血小板药,主要是阿司匹林(aspirin,ASA),其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应用的疗效尚未经过广泛地评价。意大利的Torgano等比较了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抑制
以往应用胆固醇水平作为纳入标准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一级预防试验均未报告过卒中风险的显著降低。美国哈佛医学院布里格姆妇女医院的Everett等在胆固醇水平较低但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升高的个体中,对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否降低卒中风险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