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有两则关于城管的新闻引起公众和舆论广泛关注。一是5月31日下午,在延安杨家岭附近,延安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与商户发生冲突。视频显示,现场有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双脚跳起猛踩倒地商户的头。二是6月16日有微博爆料称:武汉一名城管执法队员“白天执法,晚上摆摊”。当事人所在单位回应说,摆摊实为“卧底”,目的在于“换位思考”。 上述两则消息,延安“踩头事件”自然是彻底的负面,引起公愤,理所当然。而所谓的“卧底城管”并非负面新闻,却也引起了网上的一片嘘声,质疑者有之,责难者有之,嘲弄者亦有之。有的还扣上一顶知法犯法的帽子,不由分说地将其推向舆论的审判席。于是,舆论的汹涌潮水将城管的一丝柔情和正能量淹没得无影无踪。由此可见,这些年来,城管被“污名化”的倾向已经根深蒂固,只要出现城管新闻,舆论无不一边倒地将矛头指向城管,大加挞伐,骂声一片,大有必欲取缔而后快之势。这其中不乏情绪的发泄,也存在着不少对城管的偏见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