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能定位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党和国家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辅导员工作应该注重内涵式发展,工作分工要有重点,尤其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职能定位好,回归辅导员原点、回归历史,提高工作品质。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025-02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问题、新冲突,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也让辅导员工作职责区别区于本科院校,我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研究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转型,积极探索新路子,对辅导员工作职能进行再定位,切实提高我院思想政治工作品质。
  一、我院辅导员团队现状分析
  1.日常事务繁杂导致思政工作欠缺。我院辅导员精力分配最多的工作是担任学生“生活助理师”角色,工作职责区分不清,日常事务工作繁杂,部分辅导员认为只要是学生的事都应该自己亲自去做,辅导员成为学生的“全职保姆”,大量日常繁杂的事务耗费了辅导员精力,忙于应对,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关怀与需要、自身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诉求,淡化了高校辅导员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本质和内涵要求。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学生的辅导成效不显著,错误地认为做好日常事务,保证学生不出事,思政工作可有可无。
  2.辅导员团队结构不合理。从专业知识结构来说,我院只有极个别辅导员为思想政治专业毕业,其他均为其他专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段,工作培训机会较少,加之日常事务繁杂,主动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能的学习不够;从年龄结构来说,我院大部分辅导员从事工作在2~3年之间,工作压力大,流失率高,学生工作经验欠缺,遇到问题略显浮躁,尤其是应对比较重大的事情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3.辅导员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我院辅导员有一套专门的考核机制,相比较于教学等很多工作,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涉及学院各个部门,工作宽度广,有些工作很难用量化指标考核,导致辅导员工作团队在对待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等方面有所减退,在辅导员职务晋升、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需要更多的具体量化指標来进行考核与激励。
  4.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缺乏认识。我院大部分辅导员较年轻,90后辅导员占近一半,有些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传达工作,多数工作停留在命令、强制等方式方法,面对90后甚至00后的学生辅导员工作无法做精做细,做出特色与品质,长此以往对自身职业定位缺乏认识,缺少规划。
  5.辅导员对于“学业导师”的理念深入不够。我院辅导员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对于所带班级的学生专业认识度不够,在回答学生有关学业方面的知识时捉襟见袖,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知识了解度不够,加之日常事务繁杂,自身充电不足,对“学业导师”认识不足,没有积极主动学习,在对学生学业指导、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方面能力欠缺。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随着信息现代化、自媒体等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专注学院培养优秀职业人才的教育理念,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生活的社会现代化人才,辅导员应把工作精力从日常繁杂事务工作中脱离出来,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创新当前工作模式,努力拓展工作路径到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根本出发点上来,努力做好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让辅导员真正成为志业、专业、敬业、乐业的思政教师,我院辅导员工作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重点职能定位,按照排序依次分层展开。
  1.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定位于辅导员最基础的职业角色,贯穿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始终,是辅导员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的基石。辅导员与教师的学业教授是分工不分家的,专业教师虽是学生学习道路的引路人,但不是说辅导老师对于学业指导不重要,辅导员的侧重点更应该从整体考虑,针对新时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缺少必要的人生规划、学业目的不明确等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正确关系、全面成长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指导他们确立奋斗目标,进行学业规划,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理论够用,动手操作能力强、知识宽度广的学业指导方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把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相结合,职业观念与人生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成为学生的学业导师。
  2.思想(政治)导师。思想(政治)导师定位于高校辅导员教育者身份角色,按照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要求,是我院辅导员工作转型的重点。对辅导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敏锐的洞察力及个性化能力。当前国际国内思想政治斗争形势严峻,网络新闻传播及网上评论的片面性容易激发青年学生好奇心和冲动型,引发思想政治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关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稳定的主要工作群体,我们应该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多数学生有朝气、有正气、有理想、有正义,但是思想单一、爱冲动,疾恶如仇,集体意识观念淡薄,思想政治觉悟不够高,易受蛊惑,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思想出现偏激,引发不可控的后果。辅导员应该有敏锐的政治觉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可以随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尺度和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知荣辱,明是非,养成良好的自律观念,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帮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成为政治敏感、专业技能精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师。
  3.社会化导师。社会化导师定位于辅导员的教育核心角色及个人工作能力。在大学阶段,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完成有学生向社会角色的转变。当前学生毕业面临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院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心理脆弱、职业规划不足,学生社会实践少,独立自主意识不高,但期望值大等,与社会化的要求存在着各种矛盾,作为辅导员应该要用自身魅力影响学生,跟学生做良师益友,结合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状况及时组织和开展社会化教育,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接受新事物,让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成为学生的社会化导师。   4.心理辅导师。心理辅导师定位于辅导员岗位专业角色,工作定位于心理、学习、家庭等方面有问题的特殊学生人群的工作。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在高校越来越突出,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类有害、不健康的文化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心灵进行腐蚀,各种新的情况不断涌现,这几年学生跳楼、跳湖、自杀、同学纠纷引起的杀人事件等现象在高校呈增加趋势,因就业压力、贫困家庭、单亲等心理问题导致的学生退学也呈上升趋势,这为我们的安全工作敲醒了警钟,我们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辅导工作结合起来,重點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及时发现问题,除了普遍的与学生及时进行面对面谈心谈话外,还要创造性地正确使用微信、QQ、手机等新媒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进行及时有效心理疏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师。
  5.职业辅导师。职业辅导师定位于学生教育角色专业,需要专业、专门化的知识储备。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能力不强,对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程度不够,大学时期容易受他人影响,导致学业荒废,职业认同感不高,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来说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社会制造业的尖端人才,辅导员职业辅导师角色重点应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就业方向、职业发展前景、面试沟通技巧、简历制作、职业资格证考证、就业心理疏导等辅导,针对学生就业求职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职业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解答,注重内涵能力提升,让学生走进校园,更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做好学生的职业辅导师。
  6.生活助理师。生活助理师定位于学生常务工作角色,是工作阶段性重点工作,主要靠工作经验,来简洁高效解决问题,学生从入学后,由于远离家乡,学生自理能力差,对自我缺乏约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等这使得辅导员自然而然地担任了学生生活助理师的角色,但是却严重挤占了工作的时间分配,难以把重点工作做好,我院辅导员转型的重点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给辅导员减负,把角色关系理顺,做好前瞻性的服务工作,更专注地做好学生的重点工作,做好学生的生活助理师。
  辅导员是我院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尽快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定职责界限,制定辅导员工作管理细节,对接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分工,减少事务性工作的比重,专注于学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对于辅导员培训进修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切实推进我院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建设;对于辅导员考核量化,建立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对于辅导员自身而言,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短板,汲取专业知识,遵循“缺啥补啥”原则。从整体上提升辅导员工作品质,推动辅导员工作职能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学校与学生。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R].教育部令[2006]24号.
  [2]于纪行.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思考学[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97-98.
  [3]邹兴平,艾楚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能的拓展及对其素质的要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院报,2008,(2):63-65.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在编写的逻辑体系、具体表述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第四单元做了较大的调整,现做一个总结。  关键词:《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内容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30-02  人教版《文化生活》遵循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在內容和具体观点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也可能造成教材相关知识逻
(1.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641112;2.内江市江龙水产合作社,四川 内江 641110)  摘要:针对《鱼类遗传育种学》传统教学模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缺失等问题,从2013年起,我们在该课程改革中开展了实践案例教学法和“课程 基地 企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结果表明,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强化了学生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品种选育、良种繁
摘要:通识教育在大陆发展已有二三十年,通识课程也成为了各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然而受现实环境的影响,通识课程的实施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以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与深度访谈的形式探究学校及学院层面通识课程的实施成效,并以此提出课程改革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各地更新教材,如何應对新老教材交替,教师是观望?是等待?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优化整合手中的课本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使得教材能够被更好地利用,让英语课堂更高效,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优化整合;教材内容;教学资源;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65-02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与
(寧波市人才培训中心,浙江 宁波 315040)  摘要: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宁波市为例,基于促进就业视角,分析了职业技能培训和促进就业的内在有机联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改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224-02  一、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内在联系  
摘要:比较了“无手机课堂”和“手机入课堂”的两种主要的应对方式,结合在《海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智能手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手机,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智能手机;教学改革;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235-02  一、引言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学生方便交流,也成为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又一重
摘要:本文研究以不动产估价课程为例,采用基于项目推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实施项目翻转课堂教学的条件,提出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互动参与项目完成的过程与讨论,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此方法对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项目推动;不动产估价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对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本科生就学术规范的了解程度进行调研,分析其现状和原因,从自律性、课程设置、管理及惩戒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项目;本科教育;学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76-02  研究生的科研不端行为已日益引起关注,而本科生学术失范行为常被忽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创造了新的途径。本文提出用好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优师网络资源、开拓网络交互模式、组织网络教研活动,以达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络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1-0031-02  2015
摘要:中学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的2001版与2012版为例,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版本教材的实验材料、类型、数量等方面,发现2012版初中生物教材的实验设计更具合理性和优越性,强调和突出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及探究性学习的新课改理念,这些变化为后期教师教学与学生脑手联动提供更多便利。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帮助我国初中生物教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