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周记”是学生自主性、创新性作业,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等方面的重要载体。“数学周记”使双休日数学作业“变脸”,达到知识应用掌握与心灵沟通的双重效果。通过对学生激发兴趣、指导写作、科学评价等让“数学周记”作业落到实处,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了师生心灵沟通,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减负增效”效果。
关键词:数学周记 双休日 作业 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211-01“数学周记”是用来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总结、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活动与反思,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的重要载体。我认为“数学周记”让学生的双休日数学作业“变脸”,可以达到知识应用掌握与心灵沟通的双重效果。
1 初识数学周记,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周记”是学生心目中新生事物,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数学课开始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诵读“数学周记”范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周记”并不神秘,它的写作题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了诸如反思型、实践型、计划型、情感型、创新型等各种类型周记的特点与写法,并且列举了一些有趣的典型范例,如“0”的诉说、“1”与“2”对话等。学生被这一种新型有趣的数学双休日作业深深地吸引着。
2 找到“源头活水”,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数学周记”难写,关键是学生不能深入生活发现写作素材,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所以积累材料成为写“数学周记”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写好周记的前提。
2.1 挖掘课本内容,深入探究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探究学习,能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习了“因数”后,怎样不漏不重地找出所有的因数成为学生撰写周记的课题之一。再如,课本上的一组练习:一个数χ乘a,同一个数χ除以b,而且a×b=1,比较χ×a与χ÷b的大小。通过深入挖掘也成了周记课题。事实上,满足这样条件的两个式子,都有“χ×a=χ÷b”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数学周记,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2.2 发现生活数学,学以致用
只利用课本内容写数学周记,可能造成“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现象,缺少创新性,所以,还需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增强数学周记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生活中的面积、路程、旅游、门票、商家的各种促销措施、数学游戏策略等,都是数学周记的写作素材。如电影院、会议厅、教室等地方位置的确定,钢管、铅笔、炮仗等物品类似梯形堆积总量计算,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3 发挥思维创新,创作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数学周记,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构思和想象创设故事,利用自己已有知识作为创新点,进行合理想象,构造故事背景,编写数学故事,写成“数学周记”。这些故事虽然是虚拟的,但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学生写作周记的重要途径。
3 激励创新,逐步培养独立写作能力
让写作素材形成一篇篇精美的数学周记,需要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
3.1 命题写作,引入门第
开始时,命题除了今天买苹果算错了钱,就是下次买香蕉看错了秤,题材上没有创新,学生的周记几乎是“千人一面”。为了改变命题“枯”的现状,我与同学们集思广益,找到了诸如《有趣的数学课》《数学就在生活中》《一个数学题给我的思考》《我有话对数学老师说》《一周学习的“得”与“失”》等通用型周记命题40余条。随着新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会有其它更多的写作题材。
3.2 自主写作,彰显创新
数学周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总结、经验回顾、反思与评价,或者是对于已学知识的领悟、内化、创造;它还可以是学生发挥想像自己写的一些数学童话、数学故事等等;它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包括对数学的理解与看法,对数学老师的真情倾诉,与老师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等等。可见,数学周记的自主创作,更具有创新性、可读性。
3.3 交流经验,相得益彰
有的学生认为,“周记”是个人私密的东西,是不允许他人随便看的。究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总以为自己写的不好,让他人看了会笑话的;二是自己虚构的情节,让人感觉到不实事求是;三是“模写周记”不是自己的东西;四是与老师的心灵沟通时,怕老师笑话、批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力求打破这种僵局。一是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特点,力争从学生作品中找出创新点、闪光点,给予表扬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老师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觉得数学周记只是双休日作业的一种形式,是帮助学习数学、与老师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途径。这样,学生们逐渐地走出了个人封闭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提高了周记的写作质量。
3.4 关注学生差异,个性化管理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体能力、生活阅历存在着层次,所以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分层作业”的要求。如:水平差的学生可以先写些纯粹的知识性整理,实在有困难的还可以尝试抄写他人的周记范例,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水平高的同学可写一些学习反思、创新解题思路、学习方法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让他们写一些研究性探究性的生活数学、或是创设一些生活背景编写数学故事、数学小品等,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及时评价反馈,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教师对学生数学周记及时认真的批阅、评价与反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珍惜,让学生看到教师重视学生的数学周记作业。评价的语言亲切,对他们充满希望和爱心,鼓励学生去写好数学周记,让优者更优,鞭策后进,各有收获。
展示写作成果,共赏优秀作品,也是评价学生周记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是教师深入学生的写作生活当中,体验他们的写作生活,欣赏回味学生作品,加强对他们的写作指导,提出写作建议,让学生自己谈感想等;二是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数学周记在班级中展读,共同欣赏优秀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5 结语
通过数学周记,使学生双休日数学作业大“变脸”,丰富了学生双休日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了作业自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数学周记加强了师生心灵沟通,进一步优化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反思,提高了“减负增效”效果。
关键词:数学周记 双休日 作业 心灵沟通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c)-0211-01“数学周记”是用来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知识总结、应用数学等方面的活动与反思,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心灵沟通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思想动态的重要载体。我认为“数学周记”让学生的双休日数学作业“变脸”,可以达到知识应用掌握与心灵沟通的双重效果。
1 初识数学周记,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周记”是学生心目中新生事物,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利用数学课开始前5分钟,让学生轮流诵读“数学周记”范例,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周记”并不神秘,它的写作题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了诸如反思型、实践型、计划型、情感型、创新型等各种类型周记的特点与写法,并且列举了一些有趣的典型范例,如“0”的诉说、“1”与“2”对话等。学生被这一种新型有趣的数学双休日作业深深地吸引着。
2 找到“源头活水”,丰富写作素材
所谓“数学周记”难写,关键是学生不能深入生活发现写作素材,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所以积累材料成为写“数学周记”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写好周记的前提。
2.1 挖掘课本内容,深入探究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探究学习,能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贴近生活的素材。如学习了“因数”后,怎样不漏不重地找出所有的因数成为学生撰写周记的课题之一。再如,课本上的一组练习:一个数χ乘a,同一个数χ除以b,而且a×b=1,比较χ×a与χ÷b的大小。通过深入挖掘也成了周记课题。事实上,满足这样条件的两个式子,都有“χ×a=χ÷b”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数学周记,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2.2 发现生活数学,学以致用
只利用课本内容写数学周记,可能造成“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现象,缺少创新性,所以,还需要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增强数学周记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生活中的面积、路程、旅游、门票、商家的各种促销措施、数学游戏策略等,都是数学周记的写作素材。如电影院、会议厅、教室等地方位置的确定,钢管、铅笔、炮仗等物品类似梯形堆积总量计算,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3 发挥思维创新,创作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成数学周记,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构思和想象创设故事,利用自己已有知识作为创新点,进行合理想象,构造故事背景,编写数学故事,写成“数学周记”。这些故事虽然是虚拟的,但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学生写作周记的重要途径。
3 激励创新,逐步培养独立写作能力
让写作素材形成一篇篇精美的数学周记,需要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
3.1 命题写作,引入门第
开始时,命题除了今天买苹果算错了钱,就是下次买香蕉看错了秤,题材上没有创新,学生的周记几乎是“千人一面”。为了改变命题“枯”的现状,我与同学们集思广益,找到了诸如《有趣的数学课》《数学就在生活中》《一个数学题给我的思考》《我有话对数学老师说》《一周学习的“得”与“失”》等通用型周记命题40余条。随着新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联系生活实际会有其它更多的写作题材。
3.2 自主写作,彰显创新
数学周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可以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总结、经验回顾、反思与评价,或者是对于已学知识的领悟、内化、创造;它还可以是学生发挥想像自己写的一些数学童话、数学故事等等;它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包括对数学的理解与看法,对数学老师的真情倾诉,与老师之间产生心灵的沟通等等。可见,数学周记的自主创作,更具有创新性、可读性。
3.3 交流经验,相得益彰
有的学生认为,“周记”是个人私密的东西,是不允许他人随便看的。究其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总以为自己写的不好,让他人看了会笑话的;二是自己虚构的情节,让人感觉到不实事求是;三是“模写周记”不是自己的东西;四是与老师的心灵沟通时,怕老师笑话、批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力求打破这种僵局。一是充分发挥“赏识”教育的特点,力争从学生作品中找出创新点、闪光点,给予表扬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二是老师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让学生觉得数学周记只是双休日作业的一种形式,是帮助学习数学、与老师进行心灵沟通的一种途径。这样,学生们逐渐地走出了个人封闭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写周记的积极性,提高了周记的写作质量。
3.4 关注学生差异,个性化管理学生
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体能力、生活阅历存在着层次,所以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分层作业”的要求。如:水平差的学生可以先写些纯粹的知识性整理,实在有困难的还可以尝试抄写他人的周记范例,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水平高的同学可写一些学习反思、创新解题思路、学习方法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让他们写一些研究性探究性的生活数学、或是创设一些生活背景编写数学故事、数学小品等,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4 及时评价反馈,鼓励学生持之以恒
教师对学生数学周记及时认真的批阅、评价与反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劳动成果的珍惜,让学生看到教师重视学生的数学周记作业。评价的语言亲切,对他们充满希望和爱心,鼓励学生去写好数学周记,让优者更优,鞭策后进,各有收获。
展示写作成果,共赏优秀作品,也是评价学生周记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是教师深入学生的写作生活当中,体验他们的写作生活,欣赏回味学生作品,加强对他们的写作指导,提出写作建议,让学生自己谈感想等;二是选择具有创新性的数学周记在班级中展读,共同欣赏优秀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5 结语
通过数学周记,使学生双休日数学作业大“变脸”,丰富了学生双休日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实现了作业自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了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通过数学周记加强了师生心灵沟通,进一步优化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反思,提高了“减负增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