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ina0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能力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重点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能力培养 培养方法
  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地理教学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要兼顾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教师特别要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地理目标任务完成的主阵地,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适当传授各学科的知识,让课堂教学枯燥的氛围得到调节,拓宽学生知识面。在开展地理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自然要素、自然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不利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路径。在这一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学生的思维会伴随知识点和相关问题的深入而得到训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启发,让学生的思维伴随教师的引导而不断深入,既提高思维的深度,又提高思维的广度,更增强学生科学全面看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有关工业布局内容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明白经济的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合理的工业布局应当兼顾经济效应、生态效应、环境效应,只顾眼前经济效应而不顾长远生态环境发展的行为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一定要通过思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这是教师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
  二、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对地理学科的学习起步于观察,没有观察就不可能留下深刻印象,就不可能进行深入了解,更谈不上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环境的特征、观察气候的特点,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从而达到从感知到理解、从表象到规律的发掘。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地质地貌和地理现象,又可以对模拟的制品和地图、视频短片等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观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比如有关矿产资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场出示一些矿物,让学生认真观看,还可以用手摸一摸,对矿物的材质、硬度、颜色、端口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矿物。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扎实有效的观察和相关联的分析,提高学生能力。
  三、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习作为伴随学生一生的一项活动,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何让学生会学,这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应当重视的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开动脑筋,从填鸭式的教学转变为分析研究式教学。例如在引导学生分析俄罗斯地理经济特征的环节,可以让大家一起分析俄罗斯的政治格局,引导他们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深入思考,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探究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探究活动的开展,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相应课件,无论是宇宙星空的图片,还是地理地貌的图片,都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直观的信息图像,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从表象入手出示地理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四、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是一个以协作互助占据主流的分工社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定要形成与他人相互合作的良好意识。一个人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觉得非常困难,那是因为学生地理知识储备有限,信息来源渠道狭窄,采取相互协作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可以汇聚更多地理学习资源,让大家的智慧在难点突破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笔者为了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将学生原本单独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相互合作开展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提高学习的目标的达成度,每个小组都会集思广益进行充分讨论。大家各自讲述搜集的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再一起分析研究自己的答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且在小组团队合作学习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实践证明,让学生团结起来开展集体合作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无论是学习成果的完整性还是答案的深度广度,和学生单独的学习都有了明显提高。可见协作能力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大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强化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有效增强相互协作的意识,能够善于在学习活动中和他人开展交流沟通,从而實现自身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地理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推动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要素。教师除了自身进行教学创新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地理知识的掌握是一个系统性、条理性的过程,涉及许多地理名称、地理术语、地理规律、地理常识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等方面创新,在记忆方面可以对地理名称进行形象化处理,以更具趣味性的名称形象地记住地理概念。在地理常识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的记忆中,可以要求学生将其内在规律揭示出来,以前后联系作为内在线索,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学生理解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地理教材每章每节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的框架知识结构,学会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将其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创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地理规律的掌握会达到融会贯通、更加扎实的效果。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地理教学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精准地抓住要点、加深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以更加快捷的方式把握地理学习的规律,提高时间的运用效率,等等。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涉及方方面面,广大教师要重视立足教学要求整合教学资源,着力创造各种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虹.地理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200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什么学科的课堂,就要有什么样的学科味道,历史与社会学科尤其如此。作者认为一节有历史味道的历史与社会课应该包含:生动的历史情境、启发思维的问题和人文素养教育。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学科 “历史味” 历史情境 启发思维 人文素养教育  从新课程改革起步开始,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全面全力推进,新的理念模式层出不穷目不暇接,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部分老师为了追求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正是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渗透于历史教学中的。“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将微课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满足学生更具个性、更有深度的学习需求。可以说,微课已经成为新时代知识传播的新途径,它将改变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翻转历史课堂,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为了充分发挥微课的价值,教育
摘 要: 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事物的内因是影响其发展的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受到的外在威胁性刺激因素,刺激其成长,并向名师方向发展。通过对这些刺激因素的讲述,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师利用这些刺激因素或者创造刺激因素激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辅助教学。  关键词: 威胁性刺激 名师成长 中学历史教学 启示  一、引言  历史中学教师成长一般而言经
摘 要: 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改革作为推动教学的核心动力,结合教学工作实际,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实和完善教学工作,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本文认为,重点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引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强化教学流程改革,培养综合能力;三是整合历史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涵;四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理解效果。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改革 教学实践  推动历史教学开展,必须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主题,对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高中地理新教材已全面推广。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目标,教师应不断反思学习,做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 教学手段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高中地理新教材已全面推广。为了实现教学改革目标,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尝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地理教学。通过新旧教材与不同教学方法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并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效。文章从教师、课堂、学生三个方面探求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课堂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认知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有效性 教师素质 学生兴趣 直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