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P2基因mRNA在左半结肠癌和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xz52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TROP2基因在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1年6月至2005年4月间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Ⅱ、Ⅲ期结肠癌患者80例,其中右半结肠癌(RSCC)和左半结肠癌(LSCC)各40例.应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TROP2 mRNA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TROP2基因mRNA在左、右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自身正常结肠黏膜(P<0.01);然而,TROP2在L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RSCC(P=0.009).LSCC中的TROP2高表达病例明显多于RSCC(67.5%:32.5%,P=0.002);高表达组患者的癌相关病死率是低表达组的4倍(40%:10%,P=0.002).Kaplan-Meier法分层分析显示,LSCC患者TROP2高表达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者(45.9个月:63.1个月,P=0.032);而RSCC患者TROP2表达对生存时间没有影响(P=0.23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RSCC的独立预后因子;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脉管癌栓是LSCC的独立预后因子,TROP2高表达具有临界显著性(RR:6.244;95%CI:0.755-51.636;P=0.089).结论 TROP2与不良预后变量密切相关.TBOP2基因在L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RSCC:TROP2高表达是LSCC患者潜在的独立预后因子;LSCC和RSCC可能是存在显著分子差异的两个不同的疾病。

其他文献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999年1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为3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手术联合开腹手术的治疗.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前,以外科为主的食管癌综合治疗方案大体分为手术加辅助化疗或化放疗、化放疗加或减解救手术和术前化放疗加手术3种,但这3种不同治疗手段治疗食管癌的随机试验至今疗效不一。
期刊
期刊
1994年,日本Ki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并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了开展.1997年,Goh等[2]首次将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用于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好,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在技术上的安全性、可行性得到证实,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应证也从早期胃癌扩大到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展至今已有10多年,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腹腔镜器械的不断改进,国内外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日益增多.
期刊
患者,男性,84岁,因"排便次数增多2月伴间断脓血便1周"于2007年12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为直肠癌并低位结肠不全梗阻.入院后术前准备1周,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加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下3 cm,环行生长,大小3 cm×3 cm,侵及外膜.术毕检杏吻合口通畅,无张力.术后肠蠕动恢复慢,腹胀,造口袋间断少量排气,肠鸣音弱,1~2次/min,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
期刊
患者,女,52岁,因反复肛周流脓10余年于2008年2月22日入院.既有习惯性便秘史。
期刊
一、前言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直肠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徘徊在50%(直肠癌)至70%(结肠癌).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期刊
患者 女性,58岁.因反复腹胀、呕吐1月余,加重7 d于2008年1月25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伴嗳气、上腹部烧灼感,体质量下降约5 kg,精神、睡眠欠佳;7 d前上述症状加重,呕吐频繁,不能进食,并排黑便1次,量不多.查体:体温37.4℃,体形消瘦,腹部平坦,左上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中上腹部可扪及一条索样包块,4 cm×1 cm
期刊
期刊
对胃切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胃肠道功能的完整、保护肠黏膜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都非常重要[1].我院从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共有52例(61例次)患者行胃切除术后胃镜下空肠输出袢营养管置入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