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gend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覆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和课后使用泛雅平台,课中使用雨课堂,教学过程全程数字化记录。教师通过对教学大数据的分析,实现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能够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情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 超星泛雅平臺; 雨课堂; 混合式教学; 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7-109-05
  Practice of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with combination of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and "Rain Classroom"
  Chen Ch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53,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face-to-fac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 blended teaching mod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and "Rain Classro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methods cover the three stages of pre-class, in-class, and after-class. The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is used before and after class, the "Rain Classroom" is used in class, and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digitally recorded. Teachers analyze the teaching big data and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eaching from "experience-driven" to "data-driven",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and their mastery of knowledge points, so as to conduct the targeted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shows that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 meets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Chaoxing Fanya platform; Rain Classroom; blended teaching; computer network
  0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点多,知识点前后关联密切,知识点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往往导致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差、兴趣低和积极性不高,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常常以讲授为主,缺少有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和方法,难以实时收集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导致难以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难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1-3]。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r,MOOC)突破传统课堂教学受到的时空限制,教师在课程平台上传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课件和学习资料,并布置任务、作业和测验,学生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等终端电子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与学生通过平台实现交流与互动[4]。但是在线教育也存在依赖互联网、缺少传统线下课堂中的集体学习气氛、对学生专注性自律性要求高等不足,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吸收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点,弥补两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此有必要利用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5]。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
  1.1 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
  超星公司根据“互联网+”教学的现时需要,开发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APP,学习通APP是网络教学平台的手机版本,教师和学生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教学手段形式多样、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近乎实现教学过程完全数字化,平台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6]。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解决方案,旨在连接师生的移动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软件和微信App中,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7]。   1.2 课程体系构建
  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和TCP/IP体系模型两种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模型,目前互联网实际采用的是TCP/IP协议体系的模型。为便于课程教学,我国高等院校大多采用两者相结合的五层体系结构模型,本课程也按照五层体系结构模型开展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在网络设备配置的教学过程中,运用Cisco Packet Tracer和华为eNSP虚拟仿真平台进行计算机网络的虚拟仿真教学。在网络协议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运用TCP/IP协议实验系统和Wireshark工具软件,让学生独立手工编辑各层的数据包,并通过捕获数据包和分析数据包,加深学生对常见网络协议的理解。
  1.3 混合式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采用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如图2所示的,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能够覆盖课程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全部教学环节,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适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前阶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文档、视频等学习资料,并布置任务和小测验,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和小测验,教师在课前统计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小测验情况,分析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雨课堂开展学生签到、教师点名、测验及实时结果反馈、学生投稿和课堂讨论等教学活动,实时了解学生的到课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同时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思考;课后阶段,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作业、任务和阅读资料等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完成作业和任务,教师在网络平台上统计分析学生的作业和完成任务情况,并在线进行辅导和答疑解惑。
  2 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
  截止2020年底,已经面向浙江警察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2017级、2018级和2019级三届学生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课程网络平台教学基础数据如图3所示,教师提供PPT课件、教学视频、文档、练习题等课程资源75个,章节数量53个,其中任务点章节11个,非任务点章节42个,视频资料11个,时长180分钟,文档40份,形成763道题目的题库,布置作业27次,组织考试18次,课堂活动108次,讨论区话题25个等。
  下面以2019年级网络安全与执法一区队为例说明,2020年11月学生章节学习次数统计数据如图4,其中11月24日,总学习次数为96次,日人均为3.2次,达到较高频次,表明学生在线下充分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管理,第4章网络层协议其中两节课课堂教学综合数据如图5所示,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出勤情况、课件页数、学生课堂表现排名、课堂习题回答统计和课堂互动数据统计等数据,直观详细地展示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方便教师课后对教学数据进行分析。
  网络平台发布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点共11个,完成情况统计如图6所示,表明绝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网络平台的任务点,平均完成数为10个,最高完成数11个,最低完成数为1个。网络平台发布作业6次,学生全部完成,作业成绩统计如图7所示,6次作业的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表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良好。学生在网络平台完成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如图8所示,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61分,平均分为75.4分,课程平均成绩相较于前一届学生72.2分的平均分有一定的提升。通过对一个学期教学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通过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参与度有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相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提高。
  3 结束语
  明确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利用超星泛雅网络平台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等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经过三届学生的实践,表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够协助教师精准掌握每名学生的學习情况,从而实现精细化课程管理,能够明显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建忠,徐敬东,吴英,张玉,蒲凌君.面向深层学习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优化设计[J].计算机教育,2021.1:66-69,74
  [2] 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7.3:78-81
  [3] 刘彦保.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4] 胡永东,高宙宇.基于SPOC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28-32
  [5] 芮立.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6):164-165
  [6] 郭玉鹏,赵岩,高焓,高娜,李根.基于中国大学MOOC和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化学与社会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大学化学,2020.35(5):217-222
  [7] 雨课堂.让教与学释放更多能量[EB/OL].(2020-12-10)[2021-01-01].https://www.yuketang.cn/.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等教育正逐步从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教学+线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大学计算机课程为例,使用IPA模型分析法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和师资水平满意度较高,而线下教学环境、师生互动等方面还需要大力改善。文章提出了按照教学模块建立学习兴趣群、增加基础设施和分层授课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满意度; IPA模型; 大学计算
摘 要: 文章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规划及其所涉的关键技术为基础,分析了人工智能专业设置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地方院校现状,从整合专业资源、设定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创新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地方院校办好人工智能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地方院校;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
摘 要: 为了研究AdaBoost算法在乳腺癌疾病预测中的应用,收集乳腺癌诊断数据集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拆分成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利用AdaBoost、GaussianNB、KNeighbors算法模型分别进行测试,以准确率为评价标准来评价模型性能的好坏。当测试数据占30%时,AdaBoost算法模型预测乳腺癌疾病优于其他算法模型,准确率为96.49%。通过综合评价机制考察发现,AdaBoost算法模
以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数字媒体动漫与微电影动画类优秀作品《王维跳井》为例,从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介绍、创作过程、作品特色等方面,探讨了新媒体时代以二维手绘动画短片形式讲述传统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为未来创作及竞赛积累更多的经验。
摘 要: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一门典型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是该专业建设的核心。文章分析了该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缺少统一标准的现状,依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制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着重介绍其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工科; 大数据; 课程体系; 实践  中
摘 要: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人才需求,对本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从能力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并阐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过程中教学、实践、科研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 新工科; 信息安全;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 健康大数据与数字医疗的出现使得对复合型的新工科专业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要发展新工科的专业建设,必须结合我国发展现代医学的要求,培养服务于现代医学的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改造传统的生命科学,有助于探索疾病发病机制,药物快速研发,疾病防疫等。文章讨论了发展生物医学信息化技术的新内涵,研究了建设生命科学与计算机交叉的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新型医学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
摘 要: 在分析目前高校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部分重合、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从程序设计基础到Java高级应用开发框架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通过合理安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基础知识和应用开发兼顾的教学方案、项目驱动的高级应用框架开发实践,以及理论结合实践的考核模式等改革措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及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改革提供可行的方
2021年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呈持续稳定的恢复态势,为稳定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疫情对就业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据教育部数据,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同比增加35万。而在电子商务领域,电商企业人才缺口依然巨大,企业招聘需求强烈。  在此背景下,5月26日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与国内专业电商人才服务商——赢动教育共同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
摘 要: 人才是驱动创新的根本动力,独立学院如何区别于其他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独立学院工科人才关键能力的具体内容,从专业能力、社会意识、可持续发展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广陵学院现状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教育; 关键能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