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作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担负起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责任,需要注意的包括:在尊重农村现有的文化心理环境基础上,先对家长进行教育和辅导;适时、适量、适度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同时,注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重视青少年兴趣爱好的激发和培养;加强法制教育,预防农村青少年性犯罪。同时也应该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剧烈变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和发展时期,青春期充满了由身心发展不和谐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然而我国的青春期教育却没能迎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其教育力度和实效性一直为人所诟病,农村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更是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数量庞大而相对弱势的农村青少年群体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农村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缺乏引发的问题
由于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性的发育和成熟给对性知识“一片空白”的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更为明显和猛烈。由于没有及时、系统地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当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和性的觉醒等问题时,许多农村青少年陷入尴尬、迷惑、慌乱和不安境地,严重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或堕胎、犯罪等给自己。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给农村青少年和社会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农村青少年容易出现异性交往困扰,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许多农村青少年不敢或者不会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或在异性面前脸红心跳,举止极不自然;或极度关心异性,极力掌握与某一异性有关的一切信息,见不到对方就坐卧不安;或对异性的好感产生恐惧,不会正确面对和处理异性的爱慕;或对异性交往存有偏见,不敢与异性交往,极力压制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对异性交往产生罪恶感。甚至有些農村青少年因为异性的爱慕暗示或表白而寝食难安,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听讲,或为避免相见刻意不去上学。异性交往困扰给许多农村青少年凭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成为学习不良、厌学甚至辍学的一大诱因。
1.2 产生自我认同困难,影响农村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很些青少年对自己的身高、体重甚至是乳房、胡须等某些身体部位产生不满,认为自己不够漂亮、缺乏魅力,对身体的“我”满意度不高,甚至无法接纳自我,出现自我认同困难。有些农村青少年由于缺少指引和规范,在整个青春期都没有获得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及自我认知,出现性别角色混乱。认同困难、角色混乱不仅阻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还给社会的稳定安全埋下隐患。
1.3 出现焦虑心理和强迫行为,且容易导致性罪错和性犯罪。由于缺乏有关知识,一些农村青少年对月经不规律、性冲动等性生理问题非常困惑苦恼。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常,忧虑以后的婚姻和生育等关系社会接纳和一生幸福的大事,甚至对手淫、性幻想等现象产生罪恶心理。而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又使得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和倾诉渠道,更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和强迫情绪。
司法部的一则权威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青少年犯罪30%是性犯罪。农村青少年性犯罪比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没有合适的性知识来源渠道,对性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青少年特别关注影视、网络等媒介上的一些性信息,而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不能起教育作用,反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和欲望,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为严重。
二、解决农村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的策略
2.1 强化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性教育内容。搞好青少年性教育就首先必须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尽快建立从事这项工作的资格认定标准及资格审查机构。青少年性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应包括学校、社会几方面成员: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
制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内容,既要吸取国外的性教育经验,更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要重视正确的方向性。坚持正确的引导,既要抵制西方各种腐败的东西,以及我国各种落后的性文化、性观念,又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取其中的健康积极的东西;二要重视严谨的科学性,特别注意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有序。
2.2 加强家庭、学校的合作。在这里、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随着儿童成长,青春期的来临,青少年的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信息的大量传播,父母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的性教育问题。因此掌握足够的科学的性知识是基础。但目前69.19%的人口在农村,农村青少年又占了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决定了学校必须担当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任务。
建立“一纵二横”的教育网络:“一纵”即“学校党政领导——职能科室——专职教师”;“二横”即“学校—— 家庭;专职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团委——班委会。”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舒解和释放。在具体教育上要突出三个特点,即以性道德教育为主线,融性知识教育、性法制教育为一体,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性法律意识。其次,要把交往教育作为青春期发育后期教育的重心,其内容应包括爱慕异性与人格完善、性冲动、手淫、交友与恋爱、婚姻选择权与婚前性行为、婚姻责任与婚外性行为等方面。
国家政府、学校、家庭和各种社会机构,应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增加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兵,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
【2】郑友富,俞国良 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
【3】詹文都 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J】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
青春期是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剧烈变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和发展时期,青春期充满了由身心发展不和谐带来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然而我国的青春期教育却没能迎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其教育力度和实效性一直为人所诟病,农村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更是长期处于空白状态,导致数量庞大而相对弱势的农村青少年群体出现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还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农村青少年健康教育的缺乏引发的问题
由于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性的发育和成熟给对性知识“一片空白”的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更为明显和猛烈。由于没有及时、系统地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当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和性的觉醒等问题时,许多农村青少年陷入尴尬、迷惑、慌乱和不安境地,严重者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甚或堕胎、犯罪等给自己。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给农村青少年和社会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1 农村青少年容易出现异性交往困扰,影响学习和人际交往。由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缺乏,许多农村青少年不敢或者不会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或在异性面前脸红心跳,举止极不自然;或极度关心异性,极力掌握与某一异性有关的一切信息,见不到对方就坐卧不安;或对异性的好感产生恐惧,不会正确面对和处理异性的爱慕;或对异性交往存有偏见,不敢与异性交往,极力压制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对异性交往产生罪恶感。甚至有些農村青少年因为异性的爱慕暗示或表白而寝食难安,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听讲,或为避免相见刻意不去上学。异性交往困扰给许多农村青少年凭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成为学习不良、厌学甚至辍学的一大诱因。
1.2 产生自我认同困难,影响农村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由于性意识的觉醒,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很些青少年对自己的身高、体重甚至是乳房、胡须等某些身体部位产生不满,认为自己不够漂亮、缺乏魅力,对身体的“我”满意度不高,甚至无法接纳自我,出现自我认同困难。有些农村青少年由于缺少指引和规范,在整个青春期都没有获得一套与自己性别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及自我认知,出现性别角色混乱。认同困难、角色混乱不仅阻碍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还给社会的稳定安全埋下隐患。
1.3 出现焦虑心理和强迫行为,且容易导致性罪错和性犯罪。由于缺乏有关知识,一些农村青少年对月经不规律、性冲动等性生理问题非常困惑苦恼。他们担心自己的身体是否正常,忧虑以后的婚姻和生育等关系社会接纳和一生幸福的大事,甚至对手淫、性幻想等现象产生罪恶心理。而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又使得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咨询和倾诉渠道,更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和强迫情绪。
司法部的一则权威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青少年犯罪30%是性犯罪。农村青少年性犯罪比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没有合适的性知识来源渠道,对性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青少年特别关注影视、网络等媒介上的一些性信息,而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仅不能起教育作用,反而激发了青少年的好奇和欲望,特别是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更为严重。
二、解决农村青少年性教育问题的策略
2.1 强化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性教育内容。搞好青少年性教育就首先必须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领导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尽快建立从事这项工作的资格认定标准及资格审查机构。青少年性教育的师资队伍结构应包括学校、社会几方面成员:授课教师、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
制定青少年性教育的内容,既要吸取国外的性教育经验,更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一要重视正确的方向性。坚持正确的引导,既要抵制西方各种腐败的东西,以及我国各种落后的性文化、性观念,又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吸取其中的健康积极的东西;二要重视严谨的科学性,特别注意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有序。
2.2 加强家庭、学校的合作。在这里、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随着儿童成长,青春期的来临,青少年的闲暇时间的增多,社会信息的大量传播,父母将面对越来越多的的性教育问题。因此掌握足够的科学的性知识是基础。但目前69.19%的人口在农村,农村青少年又占了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决定了学校必须担当青少年教育的主要任务。
建立“一纵二横”的教育网络:“一纵”即“学校党政领导——职能科室——专职教师”;“二横”即“学校—— 家庭;专职教师——班主任;少先队团委——班委会。”通过学习、社交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渠道,让学生宣泄由于对性的过度注意所造成的紧张和压力,使其生物能量得到舒解和释放。在具体教育上要突出三个特点,即以性道德教育为主线,融性知识教育、性法制教育为一体,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和性法律意识。其次,要把交往教育作为青春期发育后期教育的重心,其内容应包括爱慕异性与人格完善、性冲动、手淫、交友与恋爱、婚姻选择权与婚前性行为、婚姻责任与婚外性行为等方面。
国家政府、学校、家庭和各种社会机构,应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予以重视,增加投入,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确保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兵,骆伯巍.论青少年儿童性教育的误区【J】
【2】郑友富,俞国良 国外儿童性教育对我国学校教育的启示【J】
【3】詹文都 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性道德教育【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