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医师,水手,间谍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a05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六个平均年龄八十上下的老人,从柴湾、观塘,聚集到港岛背面北角的一家海鲜酒楼。 这餐下午茶共计消费了港币361元。老人们坚持要做东,然后议算开了AA的价钱。靠每月三千多块的综援金过活,如此排场已经是高消费。
  三四个白色泡沫塑料打包盒剩在圆桌上,他们一个个有心无力地瞪视着。如今都到了剩最后一颗牙的年龄。
  这群因“特务罪”入狱十二年以上的老人,1997年后陆续从大陆刑满获释。出狱后的十来年里,仍保持着互通声息的习惯,但他们的共同话题从政治、女人,渐渐转到了健康。
  “你的牙怎么样?”
  “还剩最后一颗要拔,已经在医院排上号了。”
  “他补的一口新牙好,一万多块呢,都是香港政府出的钱。”
  “唉,真是该养我们的人不养,不该养我们的人养着我们。”不知谁感叹了一句,引来一桌老头的应和。
  “我们都已经来日无多了,希望台湾不会像日本政府对待华籍慰安妇那样,从几十万人拖到最后不了了之。”这话多少是说给外人听的。
  周国骙是这次聚会的缺席者。因为他的台湾居民身份,周此前已获得台湾军方的赡养。自2007年9月退出“海峡两岸受难者”协会后,和这些同类的往来更是日渐疏离。
  而这群滞留香港的老人,有的是1949年后随溃败的国民政府撤离大陆时,在港滞留至今;有的是在1970年代末小股移民潮中,来香港寻亲;甚至也有是从附近的潮汕偷渡而来,幸运地取得了香港居民身份。
  他们曾是商人,是教师,是医师,是水手。在谲变的政治环境中,或为信仰,或为谋生,他们都曾为台湾当局吸纳,在大陆从事谍报活动,游走于灰色人生,成为今日波谲云诡的台海谍战之前传,并为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牢狱代价。如今,他们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大陆搁浅,为台湾所拒,最后困守香港,领每月三千多港币的综援,在大时代中被抛弃和遗忘。
  派头
  “大名鼎鼎的姜建国来了!”
  持长伞、戴墨镜,姜建国的这副特别形象,再加上在香港当地的《东方日报》、《前哨》等媒体上广为流传的其“与高官女儿同居套料”的轶事,均在逗引大众对“间谍”身份的香艳想象。
  姜建国对过去的经历滔滔不绝,只是给人的印象反倒像是在复述一个别人的故事。
  1985年5月,他“生意做得很大”,从大陆购买一批蚕丝运往台湾,在外包装袋上,用“印度尼西亚制造”的假标签掩饰,用以避开台湾海关的耳目,但内包装上未及清除的“中国制造”字样,泄了老底。正值两岸关系紧张时期,台湾海关将货品全部扣押。台湾“军情”局以此为要挟,他被迫成了一名派遣特务。
  他的人生简历里,不时与各路名流沾点边,“在‘小甜甜’龚心如的公司里做到中层”,“与上海某市委领导之女同居”,“曾经在大埔仔有套价值千万的豪宅,在TVB女星佘诗曼隔壁”……
  这一切,因为“特务罪”在大陆吃了场十五年的官司,都倏忽不见了。
  他现在独居于九龙葵涌的公屋,只有两张床铺大小的空间。呼吸里时时渗出一股馊味,他的回忆也跟着凌乱起来。一会儿是前妻卷跑了财产,一会儿是和“那女人”同居时花光了钱……
  一年前这个时候,姜建国还曾闹过自杀。他没勇气跳楼,曾想过烧炭自杀。他从床底下抽出两只钢筋面盆,“新买的,可惜不会烧煤渣。从十几楼一头栽下去,我想肯定溅得满地红的、白的,路人看了罪过。”
  这一戏剧性的举动,招来了社区里的公益组织“生命热线”。已经有一年,他们每周一三五送来免费餐饭,帮他“省了买米的钱”。
  在他的冰箱里,挤挨着塑料饭盒,浇头已经被拣着吃掉,汤汁渗进米粒,肉眼可见饭上拔出的一根根银丝。馊味就是从这里钻出来的。
  宽容
  跟姜建国一样,简志均的生活也较为落魄。他仍住在二十几年前上海法院“判决书”上的地址:九龙马头围村某号。
  三十年过去,这个区域仍被撇在香港地铁网之外,为教会学校和中医诊所簇拥,各种势力杂处。这里也是亲台人士聚居地,97回归前每逢台湾“双十节”,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从尖沙咀码头一路插到深水埗。
  1979年,简是天主教玛丽诺语言中心的一名教师,周国骙的中医针灸诊所几乎就开在他家斜对门。当年就算他们当街照面,也并不会认出对方。被捕后,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共囚一室,他们才猛然意识到“地下”工作的咫尺天涯。
  追溯起来,两人不仅年纪相仿,而且还算是校友。1948年,周从中国新闻专科学校(复旦新闻系前身)毕业,进入国民党第二十二区党部训练班任教官。此时,简正在复旦政治系读大三。
  这一年,国内形势急转。周在第三野战军渡江前夕,随国民党撤出了上海。尚无社会经验的简志军,投考刚在解放区成立的华东干部子弟学校,被拒之门外,只得南下香港投亲。
  在简志均现在的家中,一道碎花布帘隔开了主人的过去与现在。帘子后面住着简志均的第三任妻子和她的女儿。她们压低了声音,在用东北话交谈。
  布置素黑的会客空间里,时间似乎定格在简志均享有“地上”身份的年代。在毕业照上,他戴学士帽略歪着头,一脸青春的忧郁。边上一柜子辞典、圣经,是对昔日教师身份的纪念。
  台面玻璃下面,压着学校里的神父们和简志均的合影。“他们现在见到我,还会招呼,‘Mico, Mico, we have new vacancy for you.(麦克,我们这儿有个教职空额给你。)”
  “Mico”曾是他的英文名。老头呼唤着自己的名字,眼神也活了过来。在1983年1月号的《民主与法治》上,一篇名为《陷阱》报道里写到,“他一对歪眼睛,似乎有点呆滞,但当人们不注意时,会突然滴溜溜一转……”
  如今,简志均今日再拿起大陆媒体报道,心里仍不免一凛,那段经历好不容易被压进了记忆的底部。
  他更愿意分享会客厅里陈列的一切,他的大学,他的信仰。他招呼他的东北续弦,从各个角落翻拣出足可示人的那部分过去。
  “又来了……”帘子背后,他还在念中学的继女轻声嘀咕了一句。   简志均耳背,仍坚持用布道的热情,解说着奖杯旁他最珍视的照片:教皇与刺客。幸免于难的保罗二世,手搭在刺杀他未遂的中东青年的胸口,像是在劝他皈依。“你在这张照片里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宽容。”
  大陆新娘
  无论是姜建国还是简志均,他们都在入狱后遭遇了婚姻破裂的人生危机,出狱后娶大陆新娘为续弦。
  简志均的东北妻子,婚后五年刚刚取得香港长期居留证(俗称“双程证”)。姜建国正在他的公屋里,等待着远在重庆的“新娘”。
  每月,姜从三千块综援金的进账中支取两千,寄去重庆。他算计着,再过一年,她就能移居香港陪在身侧,往后再把做摩托车机修工的“她儿子”也接过来,在香港揾份工,每月赚个一两万不难。到时候,他向香港政府申请换一套三人居的新房子,“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就上去了。”
  姜建国说,“我还要等孙子呢!”
  简志均前次婚姻的两个孩子都已成人,一个求学英国,一个随前妻定居美国。他们停留在简志均的印象里,都只是四五岁的孩子。
  当年一家四口的合影,压在白色台布下,只露出一角。他现在的东北妻子并不以为意,“他以前的老婆、孩子,也都不来看他。”
  “阿华(简志均的妻子)是个好人,我认她做干妹妹,是我把她介绍给简志均的。”周国骙每次上门,不忘给这位“干妹夫”耳提面命几句养生之道。
  当年同囚一室,虽然都背负着“派遣间谍”的罪名,但他们各自身上透着本职的习气,姜建国的商人味,简志均有着小知识分子的懦弱。“简经常缩在角落里,一句话也不说。”周国骙说。
  姜建国、简志均、周国骙……在台湾的情报人员名单中,他们的名字从不曾被提起。他们,注定只是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那些已经逝去的双面时光将永远伴随着他们一生。
  在军中接受过“万能特工”训练的周,自称学过极限条件下接生婴儿,教官更常挂在嘴边的是,“在女人床上多赖一会,情报工作的危险就增加一分”。那些昔日老间谍叨在嘴皮子上的色诱等段子,他听得多了,只落下一句,“他们爱吹。”
  林应彪 74岁
  从事职业:水手
  加入组织:1981年加入台湾“军情局”
  “失事经过”:1982年10月,试图往武汉策反其在大学任教的叔叔,在从武汉到上海的列车上被国安人员抓获。1983年2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特务罪判刑十四年。
  生活现状:领取香港政府每月的三千多元综援金,另在油麻地一家游戏机房任筹码贩售员,每月有五六千打工收入。
  简志均 89岁
  从事职业:天主教玛丽诺语言中心教师
  加入组织:1979年加入国民党海外工作委员会,任上海特派员
  “失事经过”:1979年9月至1982年7月,多次潜入上海,策反在瑞金医院高干病房任护士长的前女友,被截获写往台湾的密写信两封,查抄密写笔两支、照相机一架,及活动经费若干。1983年1月,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特务罪判刑十五年。
  生活现状:靠香港政府每月的三千多元综援金生活。目前和第三任妻子及其女儿生活在一起。
  姜建国 (78岁)
  从事职业:香港美仕企业有限公司中贸部经理
  加入组织:1985年在台湾“军情局”接受七天特训,被委任为军情局中校处长
  “失事经过”:1986年以港商身份到上海洽谈港口开发,趁机拍摄海军军港全貌照片,刺探军队人员编制,因获台湾“军情局”颁发四千美元奖金,后落入大陆安全监控网。1988年6月,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以特务罪判刑十五年。
  生活现状:靠香港政府每月的三千多元综援金生活。目前独居九龙,等候第三任妻子赴港团聚。
其他文献
西北政法大学曾经有一个雕塑位于图书馆前,其设计据说是受到了国外法学院校园雕塑的启发——下面是一本宪法的书,上面是一个地球。  不过在随后的传播中,这张雕塑的照片因为学生取的恶搞名字“宪法顶个球”而成为笑柄。  而在同为政法类名校的华东政法大学的新校区,有一尊亚里士多德像,向前伸出了自己的右手;而在他旁边,还有一座柏拉图像,举起了自己右手的一个手指。  于是在华政的学生中,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解读:“左
凯特·米德尔顿是一个草根出身的姑娘,她曾经是个微胖且村的小土妞,但与威廉相恋后,华丽变身为一个气质高贵举止优雅的皇家媳妇,其衣着打扮更为全球时尚圈所追捧。据说这都是英国王室专门训练的结果,为的就是保持皇家的一贯品质。  不过,皇家品质可能马上就要被打破了:他们的“风流哈里”交了一个跟他十分相称的叛逆女友,他们已经交往了18个月,流言说王室已经对他们的婚事进行过讨论;10月末,这个姑娘受邀去女王最喜
流经安徽南部的长江,水势已趋缓。在这仲春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临码头的江面上,有三二人击水。隔江望去,对岸大片的野树林在湿泥里扎根,好像抓住了这一江春水。  江北岸的小城安庆,是清末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城池的残垣已退入离岸百步的水滨,新江堤与旧城池之间的空隙,则为一条空阔的现代化“沿江大道”和路边的食肆填满。  从安庆向东百里,就到了长江下游的重镇南京。1853年太平军从武汉顺江而下,攻克安庆后,不出
插图/面包做过摄影师、咖啡馆店长、调酒师、平面设计师……喜欢美酒、旅行和阅读。  梦做到一半,被大力敲门的声音吵醒,是邮差。我很纳闷,邮差是個很酷的老太太,平时总是敲三下门就走,由得我自己长途跋涉3公里,到附近的邮局认领处去取包裹。这次怎么这么热心?邮差老太在门口神秘又兴奋地说:“是熏鱼!我可以闻出来!你可要趁新鲜,用它做顿好吃的哦!”  这种熏鱼含有很多水分,不耐放,我快速把它放进冰箱,边想今晚
19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向越南大举增兵时,派了一位国防部副部长来东南亚,劝说当地各国支持美国。按所谓“多米诺骨牌”理论,如果越南“赤化”了,泰国、马来西亚等都会跟着倒下去。这是美国干涉越南的口实。结果副部长发现各国并不担心被“赤化”。他大受刺激:如果第一张要倒的“骨牌”泰国并不在乎越共统一全国,我们美国人在这里瞎咋呼个啥?从此他开始反对越南战争。1968年美国大选,尼克松成了总统,白宫班子也从民
“小心,这里有蛇,又长又粗的大王蛇、响尾蛇!”  玛丽·布洛克一边说着,一边在遛着她的小猎狗Pee Wee。哪怕只有一阵微风、一颗小石子蹦出或几个街区外一辆旅游巴士发出的声响,都会让小狗受到惊吓,迅速钻进灌木丛中。  Pee Wee的焦虑事出有因,它的主人布洛克也在焦虑。事实上,大多数居住在新奥尔良下九区的居民都在焦虑,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根本不像是城市,甚至连荒郊都不算。    垃圾场  下九区
家属院的对面,是一条幽深安静的小街,街边树不多,商铺也没几家,低垂的树梢下边有一个水果摊,小贩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打着哈欠,天气闷热。  瘦高个儿,短裤,凉鞋,T恤,身板始终挺得笔直,远远走来的方舟子,装束很清爽,体型有些单薄。  从楼群中间绕过来的时候,方舟子没有商量的架势,显然,他早已设计好了方案——他一边走一边说,到家里不太方便,旁边那家茶楼他熟悉,环境还行。  这是有多名保安值守的某官方媒体
天氣一冷就想吃火锅,片得飞薄的牛肉和板豆腐等火锅料得专程上唐人街买。还需要大白菜,吃涮锅焉能不加大白菜?买大白菜最不费事了,楼下超市就有,一颗颗结球扎实紧密,菜叶偶有虫吞噬痕迹,但这表示农药未喷洒过量,看了反而放心。这些大白菜都是荷兰本土农产,并非进口货色,一颗颗清脆多汁,比亚热带故乡台湾所产的还好吃,大概是因为此地属温带气候,天然环境较适合栽种原产华北的大白菜吧。  客居荷兰这几年,我最常吃的中
我穿过一个售卖布料的商场,为我的新居寻找窗帘布,其中一个摊档的陈列特别瞩目:从左到右,先是纯色,然后是整整齐齐的条纹,然后是温温馨馨的花朵,最右边是不同种类的动物,而在不同种类的动物当中,我竟然看到了蟑螂。  蟑螂布,谁会买来做窗帘啊?卖布的答我:老鼠布可以做窗帘,为什么蟑螂布不可以?他答我的时候指了指蟑螂布的旁边。原来是米奇老鼠。  不无道理,这卖布人的思维相当开放持平,而凡是开放持平的思维往往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香港会展中心旁边的金紫荆广场,是重大节日,尤其国庆、七一时特首必去的地方。那天的他必定穿戴正式,亲自主持升旗仪式。特首凝望国旗和区旗同时升起,也成为香港与国家认同的经典时刻。另外,在慈善晚会等晚宴场合,特首通常会偕配偶一同前往。     政府总部/立法会  特首的日常工作主要在政府总部,特首在行政长官办公室工作——这是一个办公室,更是为特首工作的一个团队,从处理日常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