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女儿的婚事(1)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1987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不想去美国?读书、学习、生活,怎样都好。游山玩水只看见皮毛,《教授女儿的婚事》给你的是真情和实相!办身份、生小孩、邀请父母出国探亲、找工作、职场游戏规则……这部“宝典”,手把手,一步步,教你在他乡求存、发展。出国不再是昨天的月亮,今天的梦。你想不想真实地拥有?
  编者按
  《教授的女儿》是一部小说,描写的是20世纪90年代,北方某城市大学教授的女儿洁,本来钟情与她在同一部队研究所共事的于,却因一念之差,赌气嫁给了父亲的得意门生、出身农村的博士生康。婚后,康赴美深造。洁在探亲时偶遇了妻子在美的商人吴。于是两代人,四位主人公,四个家庭,从此恩怨纠缠,在故乡和异国的天空下上演一出出令人唏嘘动容的人生悲喜剧。
  由于小说的作者在美国生活了近20多年,具有丰富的体验,因此小说对于海外日常生活的实录,翔实如一部百科全书,会令渴望了解在美生活的读者大开眼界。小说所讲述的主人公康和洁的婚姻模式,也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普遍存在,故事中所触及到的婚姻中的种种现象,如门当户对、婚外情和性等,都会引发读者对人生的认真思考与反省。小说也以细腻和深刻的笔触,对在严峻现实中浮沉的每一类有缺点的好人,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而对于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在异国奋斗挣扎的一代精英人才的心路历程,小说更是以理解和同情的真诚笔墨,给以最真实的描绘。
  这就是这部原创小说的独特性,它是到目前为止,第一部全面详实反映在美华人真实生活的网络文学作品。小说在多个大型的海内外华人论坛发表后,已经引起了各类读者的强烈共鸣,每一集连载都吸引超过几万的读者热情追读,掀起了关于海外华人所面对的工作、家庭、伦理、责任、爱情与婚姻问题的热烈讨论。由它引发的轰动效应和凝聚力在世界华人论坛中实属罕见。
  26岁的洁,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里。她的父母都在北方某著名大学里任教。父亲是该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母亲是英语系系主任。几十年的园丁生涯,让他们桃李满天下。夫妇俩就一个宝贝女儿,自然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加之书香的熏陶,洁渐渐出脱成一个相貌气质俱佳的大家闺秀。中学毕业后,成绩一向优秀的洁,却因为高考晕场,发挥失常,分数未达本科录取线,因此只能屈就于该大学专为照顾本校教职员工子女特设的四年制准本科。在学校里,洁是当之无愧的校花,她虽然顶着校长千金的光环,却为人亲切、待人温和。这样一个天之骄女,虽然是很多男同学的“梦中情人”,却没^敢造次追求,好像洁就是那天上的月娥,只能仰头遥望,不能近前亵渎。那些莽撞冒失、血气方刚的男孩子,似乎私底下达成了共识,月亮的清辉,普照众生,并不该独属某一人。这也正应了“高处不胜寒”的那句老话。结果可想而知,直到大学毕业,洁仍是父母眼里的“乖乖女”,连一次像样的恋爱也不曾有过。自从分配到部队后,洁又一心扑在工作上,几年的光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洁的父母,虽然是博学的教授,但操心儿女的婚姻大事,跟一般父母没什么两样。他们心里开始暗暗着急,也积极帮女儿物色,终于在洁父的博士生里,选中了康,并极力撮合。
  康是来自边远山区的农家子弟。聪明好学,且积极上进。一路走来,凭着全乡、全县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过关斩将,现在念到了博士。他像所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特别能吃苦,尤其是生活上的,对吃穿从不讲究。在他心里,似乎潜伏了一种别的同学所没有的沉重,甚至是悲壮,常常不能为城市的同龄人所理解。他们只会笑他从农村带来的种种生活习惯,笑他“土”。每当这时,他就会想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想起小人书里看过的那些激励人逆境成才的故事。他会从“头悬梁、锥刺股”、从“卧薪尝胆”的古人那里寻找现实中没有的知音。可这也让本来就个性内敛的康,更显得沉默寡言了。幸好,命运对他很慷慨,他虽不善交际,但并没有太影响他的生活。因为凡是教过他的老师,只要天长日久,了解了他,就无不会爱惜他的才华,也同情他的身世,进而都会不遗余力帮助他。大概人都有一种不忍看到美好的东西被埋没的心情吧。
  博士就快毕业了,导师不但对康赞许有加,甚至还有意将自己的宝贝女儿许配给他。康一时间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他虽然在感情上一穷二白,但也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从第一次在导师家看到洁,康心里就怦怦直跳。像洁这样的大家闺秀,是他从小到大的生活里从不曾有机会亲近,却仰慕已久的偶像。她的皮肤那么白,笑起来那么干净,就是偶尔嗔怒一下,也是那么娇俏可爱。他在洁面前,常常觉得相形见绌,觉得自己蠢笨如牛,配不上她。可他发自内心对洁的爱慕,又让他充满了勇气和幻想。他是个有梦想、有目标、努力拼搏的人。洁就是他的目标,他要娶她,跟她成,立一个像导师那样的美满家庭。
  但这不过是康的一厢情愿。认识一段时间后,洁发现自己和康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康除了谈他的专业,就再没其它的话题,甚至也没什么兴趣听洁讲她认为有趣的事。两个人在一起,常常就是干坐着,半天都没什么话好说,看电影就是看电影,吃饭就是吃饭。这对于有着B型血,性格开朗活泼,又向往浪漫的洁来说,实在就是一种折磨。
  其实康在洁面前,已经是小心翼翼,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可时间长了,总难免会露出些个性的本色。经过几次不愉快的争吵,洁开始觉得康脾气有点暴躁。后来就渐渐看出康骨子里的极端自卑,却又常常以傲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尤其让洁看不上。洁自认根本就不是那种没有见过世面,嫌贫爱富的人。她也相信英雄不问出处,也曾经想顺父母之命和康好好相处。可康似乎总是把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强加在她身上。他老认为洁嫌弃他,他的过去和他在农村的家。他似乎对他的出身特别敏感,很多时候都让自己画地为牢,有意无意把不相干的事情与他的出身联系起来。这一点对从小就生长在大城市里,生活无忧无虑的洁来说,怎么都无法理解。平时,洁只要稍微流露出一些对他家人的看法,哪怕只是随口无心的一句话,康都会不问青红皂白,即刻翻脸,极端刻薄地指责洁,让洁百口莫辩。而且他态度粗暴时说出来的话非常过分,常常把洁噎得泪往上涌。可事后过不了多久,康自己又后悔不迭,于是再三向洁道歉、解释,乞求她的原谅,甚至不惜给她下跪。男儿膝下有黄金,洁每次看到他痛彻心肺地反省,忍不住就会原谅他。可没想到,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还是如出一辙。康又依然故我,屡改屡犯。   康对于自己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也很懊恼,他只能跟洁解释,说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害怕失去她。洁那方面,虽然心里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似乎总有个解不开的死结,但她年轻无城府,过去也就过去了,并不放在心上。
  可康自己清楚,原因没那么简单。他也想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些、阳光些、正面些,可就是做不到。甚至有时连洁在自家和父母谈笑风生,在一旁的康也会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臆想他们在背地里讲他的坏话,进而取笑他。康一方面为自己这么快就在省城里找到靠山而心满意足;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活得很纠结、很挣扎、很扭曲、很恐惧,缺乏安全感。他甚至常常会在梦里惊醒,因为他总能梦到洁弃他而去。而无论他如何哀求,她也不肯回头。但越是如此,他就越不知道该如何与洁相处,他越怕失去她,就越在她面前摆出一副对她无所谓和蛮横无理的样子来。自卑和骄傲就像两头恶魔,争着撕扯他的身心,让他变得愈加外强中干,不可理喻。
  唯一让康觉得踏实宽慰的是,自己在学历方面,占有压倒性优势。洁的学历很差。连正规本科毕业都不算,说白了,也就是个夜大生。
  洁大学毕业后,被分到了某部队研究所技术室,现在她已经当了6年的技术员。技术室的主任,是一个比她早4年毕业的大学生于。于的父亲也是部队干部。他是文革后分到所里来的第一批大学生,在短短几年内就成了所里的技术骨干,加上当时部队正在提拔年轻干部,老主任又因为年龄关系退休了,而干呢,在学校时就入了党,除了军龄以外,基本符合提拔的条件,因此在今年选中层领导时,于被破格提拔到领导岗位。
  刚开始时,于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个新分来的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正眼瞧过她。要知道洁这样的女孩,以往都是在别人羡慕、嫉妒的眼光中走过来的,回头率更是毋庸置疑,对别人目光的甄别,是她这样的女孩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于却让她在无形中有几分挫折感,和一种被人忽视的落寞。
  在过去的六年间,洁和于几乎没有单独说过几次话。不知为何,在于面前,她总有一种仰视他的感觉。但同时,在;吉的内心深处,还隐藏着一种莫名的情愫,以及想走近这个男人的渴望。也许正是这种浑然不觉影响了她和康之间的互动。两年多来她和康除了吵架,就是平平淡淡的交往。她每次出差,一点都不会想他;再见面时,也根本没有那种情侣间小别胜新婚的喜悦。因此她始终没有起过跟康结婚的念头。其实洁的父母和康一直在催她。连康的父母也知道了,他们好几次来省城看康,也表示想见见未来的儿媳妇,但洁每次都以工作忙或身体不舒服等借口推托掉了。洁给父母和康的理由是她刚参加工作不久,年轻人应该集中精力先好好工作,为社会多做些贡献。
  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让洁和康的关系更加雪上加霜。那一天,康求她托在军区总院的朋友给他父亲看病。洁陪着去了。等看完病,康就提出在收据上写洁父亲的名字,为了能冒名顶替报销这笔医药费。洁觉得这样的要求太过分,当场就严词拒绝了。康不满地说:
  “反正都是公家花钱,又不是你爸出,举手之劳,何乐不为?”
  洁说:“这不是让我爸欺骗公家嘛?”
  康就说:“你这人真是死脑筋,你不说谁知道。”
  洁很生气,心里更加瞧不起康。
  两人当着康父的面大吵了一架,弄得康父愁眉苦脸、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拉拉儿子的衣袖说,算了算了,我没带钱,你先垫上吧。康看自己父亲可怜兮兮的样子,心也软了,却更加怨洁,他二话不说,气冲冲地对医院收费的人说:“不要收据了!”然后搀着父亲,把洁一个人晾在医院大厅里,先走了。洁好心帮忙,不但没得到康半句感激,还被恼羞成怒的康斥责了一顿,心里又怨又气。工作时,脑子里还在转这件事,心烦意乱之际,竟把加压钮拧到了最高档。更糟糕的是,下班时还忘记关掉了。
  结果到了第二天,离心机不运作了,是别人发现的,等找来厂家的技术人员,费了两天的时间才查出问题的原因,幸好机器没什么大碍,只是保险丝被烧坏了。那两天,洁看到于陪同客人在食堂里进进出出,她就躲得远远地,生怕于会当众指出这一切都是拜她所赐。厂家的客人走了以后,于把她叫到他的办公室里了解情况。洁有口难言,干脆来个以不变应万变,不管于问什么,她都咬住嘴唇,一言不发。于见她如此态度,自然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她怎么可以这么缺乏责任心。一向要强的洁,硬是让眼泪只在眼眶里打转,却没有掉下来。
  这件事虽然没有给所里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但还是被看成一次很大的责任事故,并在党委会上讨论了两次。这些情况洁并不知晓。但这不等于洁就能无动于衷,心安理得。其实她心里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总觉得事情还没了结。可是,于仿佛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从此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事。一周过去了,洁从好友小范的口里得知,于把一切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主动向组织上提出,是因为他管理不善才造成了这次隐患。为此于刚上任不久就受到一次党内警告处分。洁无法描述她听到这些内幕后的心情。当晚她辗转反侧,心潮起伏,久久难以入睡。皎浩的月光,从半开的窗子流泻进来,照得她心明如镜。她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康不是她所爱的,而于或许是这样的男人。从那时起,她做出了两个决定,彻底和康断了,宁可父母骂她怨她也在所不惜:如果将来能和于走到一起最好,即便和于之间没有未来,她也无怨无悔。因为她真心觉得,康太不成熟,于才是有品位的男人,她的精神王国中需要有英雄的光芒笼罩。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  1940年7月26日,日本新上任的近卫内阁,进一步把“建立东亚新秩序”扩大为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此时,日本的野心是要建立以日本为中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础的大东亚新秩序。8月1日,近卫内阁又抛出了“以日、满、支(即中国)为一环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  为响应大本营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一政策,自1941年3月起,侵华日军在全华北推行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
期刊
生活的思考  蚂蚁的生存之道——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  下午,带小狗狗出去散步。狗狗径自跑开了。我闲得无聊,便蹲下来看地面发呆。  这是小区花园里的水泥地面,一个个石头台阶直通假山。一只小小的黑蚂蚁在水泥地面上漫无边际地爬来爬去,唤起了我的好奇:它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又这样匆匆忙忙?我一心想要弄个明白。于是,我的目光开始盯住这只小蚂蚁,一刻不停地跟踪下去。  小狗狗一颠一颠地跑来,让我一把把它推开。
期刊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针对海外华人的特点,专门设立了Q字签证,主要发给申请入境探亲的海外华人。同时,条例还专门设立了团聚类居留证件,主要发给因家庭团聚需要在中国境内居留的海外华人。  Q1字签证签发对象包含两类人群:  一是中国公民的家庭成员及在华具有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家庭成员。《条例》对申请主体采用
期刊
由作家刘震云编剧、冯小刚执导的国产大片——《温故1942》,讲述的是1942年发生在河南大饥荒的逃荒故事。那场大灾荒,造成300万河南人死亡,上百万河南人逃荒到陕西、西安等地。而70年后我们发现,除了当时极少数传教士和个别中外记者留下片断记录外,它在历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鲜为人知。  1  1943年春天,张宝文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箩筐,后面跟着背着包裹的妻子和15岁的儿子张军伟,来到西安市道北落
期刊
(接上期)  1945年根据《波茨坦协定》。美苏以三八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受降日军,从而使朝鲜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  在双方还没有正式组织政府前,南北还可以自由来往,组建正式政府后双方封锁了边界,旅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华侨同韩国的华侨也断绝了往来。  “八·一五”解放后,朝鲜废除了日本所实施的一切法律,颁布了新的政策和法规,其中包括没收日本人经营的一切企业及财产,同时清算买办资本家的一切财产及
期刊
沈阳新民兴隆堡镇,因乾隆皇帝东巡御赐得名,取龙兴之地,吉祥之意。如今这个小镇综合实力在沈阳四县(市)乡镇名列第一,是“辽宁省特色旅游乡镇”、“辽宁省环境优美乡镇”、“辽宁省文明小城镇”,这些荣誉的取得都得益于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形成,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区已成为沈阳新民亮丽新名片。  兴隆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沈阜经济连接带,304国道沿线,东距沈阳市区26公里,与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1小时车程
期刊
今年5月25日,沈阳新华购书中心隆重举行了《冯庸评传》和《冯庸和冯庸大学》两本书的签售仪式。《冯庸评传》的作者,多年致力于研究东北近代史奉系卫国英雄冯麟阁和冯庸父子的张文琦老先生亲临现场,为对东北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解读了他的舅父冯庸波澜壮阔的人生历史画卷,记者有幸聆听并对张文琦老先生进行了专访。  年近八旬的张老先生腰板挺直,面容和善,双目炯炯有神。说起舅父冯庸,张老先生侃侃而谈。提起东北的近代史
期刊
坐落在北京朝阳区望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叶青大厦是涉外写字楼,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属国贸商圈。5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风格典雅,环境优美,吸引了众多著名公司入驻。这座大厦的主人正是叶氏集团的掌门人——叶青。  初见叶青,也许你不会想到,这位身材并不高大,待人平和而谦逊的人是早在1995年就获得最大私营企业500家荣誉的企业家。叶青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性格直爽豁达、做事务实诚信。20年来,他把叶氏
期刊
我久居欧洲,对当地人的文明礼貌很有感受。在欧洲,人们待人接物都非常有礼貌。只要我们是相识的,或者曾经碰过一面,俩人再次见面时,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或者是上午时间就说“上午好”,下午时间就说“下午好”,晚上时间就说“晚上好”。不像我们开口就问“吃了没有?”如果是要好的朋友见面,还用自己的脸颊在对方的脸颊上每边亲一下,嘴里发出“啧”的声音,就像真的用嘴巴亲对方的脸颊。如果是更加要好的朋友,或者情人,
期刊
辽宁葫芦岛边防支队平房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田志忠在工作之余为偏远农村小学义务代课英语,一千就是三年,为这里的贫困小学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田志忠2003年毕业于渤海大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弃笔从戎,步入军旅。2010年夏季,田志忠调任绥中县王宝镇平房边防派出所教导员,在日常走访工作中他了解到平房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落后。每每和学校刘校长谈及学校的教育时,老校长总是愁眉不展,因为学校到现在一年级的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