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想把自己藏起来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震
《缉魂》剧照及海报。张震饰演患有肺癌的检察官梁文超。

  《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张震,头发不经意往后梳,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经历了几场密集的采访车轮战,他显得有些疲惫。但面对任何问题,仍表现得温和有礼。
  谈论新片《缉魂》的剧本,张震提到自己喜欢的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他所描写的昭和时代,很有代入感”。问及为新戏斩获的“新技能”,他笑笑说:“减重24斤后,学会了怎样一进便利店,就迅速找到最好吃的沙拉。”聊到与新生代导演的合作,他回忆:“在片场一起打电动,很开心”。
  从1991年《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映至今,张震作演员已经30年。从台湾电影新浪潮、内地“第五代”导演,到“70后”电影新势力,他经历了华语影坛几十年来的重要阶段。几十年荧幕生涯中,张震感受到中国电影的一些变化。与此同时,在片场的记忆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被蒙上一层“死气”


  3年前,喜欢读推理小说的张震接下电影《缉魂》。剧本改编自科幻作家江波的小说《移魂有术》,背景设定在距今不远的2032年,悬疑犯罪类型搭载了一个软科幻的设定。在这个未来世界里,天空灰暗,人们手上的数码产品极为方便,生活却沉闷无聊。
  医院里,张震瘫在病床上,胳膊和腿枯瘦,几缕头发挂在头顶。这是电影《缉魂》中的一个镜头。张震饰演的检察官梁超文患了肺癌,癌细胞先扩散到脊椎,影响到走路,再病发到脑部,让他悬在死亡的边缘。
  从一瘸一拐出场,到双颊凹陷、瘫坐轮椅,梁文超整个人都蒙上一层“死气”。导演程伟豪最初并不想用这个“荒唐犀利的造型”,张震反倒很喜欢,“让大家有印象,角色有说服力”。
  梁文超的身体很憔悴,双眼却是锐利的,精神气也前所未有的旺盛。因为病入膏肓的检察官有案子要查,有怀孕的妻子要陪,最重要的是,他要和时间赛跑,活到孩子出生那一刻。“这是一个外表憔悴,内心充满能量的人。”
  在压抑的剧本里,张震最喜欢的,却是一场情绪浓厚的感情戏。梁文超在办公室,跟妻子回忆小时候家门口的一家卤味店。“它让你知道这个角色的生长背景,同时带入工作的困难、身体的疲态。”这场戏与推理无关,却需要更强大的表现力。
  拍摄之外,沉默而温和,是张震留给大多数导演的印象。程伟豪比张震年龄小,拍电影的时间也比十几岁就开始演电影的张震短得多,两人却很投缘。拍摄一共90天,他们在片场话都不多,一个在剧本里铺陈线索,另一个就依照剧本一一拼凑还原。

电影选择了他


  2011年,张震重新看了修复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距离电影拍摄已经过去21年,他发现自己竟然还记得每一句台词。今天回头看,张震承认,这部片子为他开启了演艺之路,留下记忆烙印,甚至影响了他的性格。
  1990年,杨德昌筹拍《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他用3年时间,写了一个少年对世界的幻灭。制片余为彦找到演员张国柱(曾和胡慧中合演《欢颜》)的儿子张震,“三四年前见过,算算年纪,大概13岁,跟剧本里的小四相仿,能不能见见?”张国柱带着张震去找杨德昌。那天张震背着书包,戴着眼镜,一幅乖学生的样子,杨德昌一见就对他颇为满意。
  对于十三四岁的张震,“拍戏是什么?不是很清楚。”有一场戏,小四目睹杀人。拍摄那天,杨德昌臭骂了张震一顿,把他关进小屋,关了灯,让他面壁罚站,半小时后,又把他拉到片场,镜头对准他,开机。
  拍摄持续了6个月,张震一直没感受到什么是表演。直到電影结尾,才有了和角色贴合的“奇妙感觉”。站在街头,小四突然抽出了刀,捅向自己心爱的女孩。女孩倒在血泊中,小四呆呆站着,接着蹲下痛哭。那场戏杨德昌没有喊“停”,张震哭了很久。后来想起来,张震觉得,这是自己第一次真正“演到戏”,“当你进入人物,你看到的样子和其他时候不一样”。
  1991年7月,《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映,拿下多个重量级电影大奖。15岁的张震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那一年和他一起竞逐奖项的,有父亲张国柱,还有郞雄和张国荣。
  拍完戏,张震回到学校。他抽离不出角色,原来还算活泼的性格,突然变得沉默内向。张国柱找到杨德昌,跟他说:你把我儿子的微笑带走了。
  后来,张震去学了喜欢的美术。复兴美工毕业后,他最想去时尚杂志工作。杨德昌知道后,找他做电影《麻将》的美术道具,顺道发出邀请:“那就再来演一个角色吧。”
  张震又被拉回了电影。《麻将》之后,他遇到王家卫,在文艺片《春光乍泄》里演一个周游世界的青年。2000年,李安拍《卧虎藏龙》,把深情直爽的罗小虎留给他演。后来侯孝贤执导爱情片《最好的时光》,女主角定了舒淇,因为张震跟舒淇银幕形象登对,男主角就选了他,“说不清为什么,就觉得他很适合电影”。
  那是华人导演在国际影坛站稳脚跟的10年。“在片场长大”的张震,经历了最好的导演。他们在不同时期,给了张震最适合的角色,帮他塑造了最好的形象。制片人焦雄屏说过,没有第二个台湾演员有张震的好机缘”。
  然而深受电影影响的张震,并没有把它当作“用心追求的事业”。李安递来《卧虎藏龙》剧本时,他正在服兵役,离退伍还有5个月,“演戏不是我的专业”“对人生完全没有规划”。答应出演,是因为“李安导演人很好啊,还可以跟发哥合作”。   多年后,张震在一部电影的记者会上说,演员是很被动的,他曾经觉得自己是被命运推着走的人,是电影选择了他。

“演艺圈学霸”


  转折发生在28岁那年,张震出演王家卫的电影《爱神》。“最终决定要做演员这件事,是从巩俐身上获得的。”电影里,他饰演的裁缝,为饰演交际花的巩俐做旗袍。一场巩俐打电话的戏,张震站在一旁看。摄影机往上推,从她的脚往上,慢慢推到她的肩膀、脖子、缠电话线的手,每个特写都带着角色的风韵。张震很震撼,“好的演员就应该像她这个样子”。
  拍完《爱神》,他开始钻研表演,看大量的影片,观察其他演员,用心感受生活,将生活的质感带入电影,沉浸在之后每一个角色中。张震很清楚,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进入角色的方法只能“笨”一点,“先体验人物的生活,学习人物的专业,开机的时候,更从容一些”。
  往后的故事便为人熟知了:张震被贴上了“演艺圈学霸”的标签。
  田壮壮导演的《吴清源》,是张震真正意义上“挑大梁”的一部戏。为了演好“棋圣”,他学着下了一年围棋,学着讲日语,还依照吴清源的作息,在日本京都郊区生活了两个月。早上起来先看棋谱,然后看自传,有机会就跟吴老师见面,去棋院看他下棋,晚上跑步。杀青前两天,张震很难过,跑到附近的小公园偷偷哭了会儿,和角色道别。
  2009年,王家卫筹拍《一代宗师》,在叶问的咏春拳和宫二的八卦掌之外,安排了一条八极拳支线。年初,张震开始练八极拳。八极拳大师王世泉第一次见张震,问他:“你是为了拍电影,还是真想练?要是真练,就是另一种教法。”张震答:“真想练。”他拜了王世泉为师。电影拍了3年,2013年上映时,张震已经在全国八极拳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剧照。15岁的张震凭此入围金马奖最佳男主角。下图:《卧虎藏龙》剧照。张震饰演性格直爽的罗小虎。
上图:《一代宗师》剧照。张震饰演八极拳宗师一线天。下图:《绣春刀》剧照。张震饰演锦衣卫沈炼。

  也是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张震变了。“一米八多的个子,有点驼背,没什么力气,”这是王世泉对张震的第一印象。拍完《一代宗师》,“身体舒展了”。更多改变来自内心。张震自己也说:“有一些领悟和体会,好像突然开窍一样。这个成长不是说你拳打得多好、多猛,而是多了一个很自我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和成长。很年轻的时候,可以出去玩整个晚上,35岁前后,就成熟了很多。”
  一直把张震当小孩的王家卫,不再叫他“小鬼”。《一代宗师》公映,他评价张震:“千金难买一声响。”2016年,侯孝贤开拍《刺客聂隐娘》,早早为张震预留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张震是个老实孩子,他现在已经越来越会演了”。陈凯歌导演也一直在寻找和张震合作的机会,“张震是个真正的演员,他没有特别大的野心,反而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了成绩”。

电影是等待的艺术


  28岁时,张震刚演完《爱神》,上综艺节目《康熙来了》,跟小S说,自己买了辆“发财车(小货车)”,要在后面铺上人工草皮,放冲浪板,然后开去海边。
  慢性子的张震曾调侃自己很“懒散”。不拍戏的时候,他能整日躺在床上打游戏,下楼只去附近熟悉的小店光顾,社交平台也很少更新。入行至今,张震始终保持着“佛系”接片的工作节奏。“我的目标是一年拍一部,或两年拍一部。可能我性子慢,所以比较能忍受缓冲期不拍戏状态下的不安感。”
  年轻时在片场的经历,也让张震习惯了等待。
  杨德昌是位苛刻又严谨的导演。他的劇本,“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变”。拍《春光乍泄》,遇到王家卫。刚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王家卫丢过来一张唱片,说,“这就是我要的感觉”。张震当场傻眼,把唱片带回去一遍一遍听。他欣赏侯孝贤的慢节奏,“那更像拍纪录片”。等风起吹动内帘,等湖面散去薄雾,一场男女主坐在床上对话的戏,可以断断续续、反反复复拍两年。
  等待,有时是在片场,有时是在场外。在大多数观众眼中,张震的出片频率不算高,他对剧本的选择往往是理性与感性的叠加。导演路阳在拍《绣春刀》时,圈内很多人提醒他“古装片卖不动”。他抱着试一试心情飞去台湾请张震,开场第一句就是:“震哥,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挺内向,也比较紧张。”
  张震回复道:“没事,我也很内向。”然后认认真真看起了故事大纲。分别的时候,他对路阳说:“故事很好,我没问题。”身份特殊,有情有义,一派侠气——沈炼,是一个让张震心动的角色,也是一个值得等待的角色。
  2014年,《绣春刀》上映,张震的表演备受好评,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这部投资并不大的电影时,张震说:“演员就是一种修行,无论角色的大小,还是电影、电视剧、话剧,我看中的始终是角色的本身。所以当有好的角色出现的时候,我都会握住机会。”
  几年前,张震曾说过,演戏之余,想过慢悠悠的生活。他始终相信,“电影是等待的艺术,演员是等待的职业。”下一个角色是什么?“就等吧,反正习惯了。”
  张震
  1976年生于中国台湾,1991年凭借《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提名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后与王家卫、李安、侯孝贤等多位导演合作,参演《春光乍泄》《卧虎藏龙》《最好的时光》等经典电影。2021年1月15日,由其主演的悬疑科幻电影《缉魂》上映。
其他文献
2019年8月,辛宇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陈霖 / 摄)  过去的20多年中,辛宇在汽车设计、制造、销售、售后等汽车企业完整产业链中几乎每个环节上,扮演过各不相同的岗位角色。加入东风日产一年多来,东风日产的销量在整体市场环境连续下滑的“逆境”中稳步上升,过去的6个月中,东风日产有两个月实现合资品牌TOP 3。  接受采访的前一天,辛宇刚刚在一个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做了主题为“汽车营销下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所有学校都推迟了开学时间。不过,停课不停学,大多数学校要求老师掌握在线教学方法,给学生上网课。于是,光荣的人民教师纷纷感慨自己转行成了“十八线网络主播”。由于老师和学生都还不太熟悉网课操作,其中也闹出不少温馨的笑话。网友热议  1 那位忘记开麦、对着空气讲了45分钟的政治老师,您是要当班宠啊!  2 毕业十年后,我在直播课程里看见加了过度美颜的班主任。这感动又好笑的心情你们懂吗
2019年3月7日,阿廖沙在广州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崔隽 / 摄)  阿廖沙  中文名刘维宁,1955年出生于莫斯科,系刘少奇长孙,曾在苏联航空航天局工作。200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2007年定居广州,2010年创办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  推开眼前这扇门,《环球人物》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处刘少奇纪念馆。房间的右侧墙壁上悬挂着一排刘少奇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其中最醒目的是一幅刘少奇的油画
200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期间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长期以来,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也拥有最强的军事力量,针对别国的海上挑衅也比较多。挑衅一般从侦察开始,它要通过侦察了解对方的活动规律,军事装备的型号、数量、质量等。对我国也是如此。”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海上力量不断壮大,各种新舰、新机不断增加,我们保卫海洋的决心、
吴晓波  直播电商时代,不断有人被推到风口浪尖,接受大众审评。其中一个经受考验的,是财经作家吴晓波。6月29日,他的直播首秀卖货2200万元,但其中一款奶粉只卖了十几罐,嘲讽和质疑铺天盖地砸向他。  不过,吴晓波并不打算退出这波新浪潮。9月18日,《环球人物》记者在杭州见到他时,他正在第七届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上主持一场关于直播电商的辩论赛。从直播“翻车”到引领思考  “全网最低价是不是
“我异常清晰地记得,2003年10月28日,一个深秋的夜晚,数万游人离开紫禁城后,为纪念故宫博物院建院80年而拍摄的大型纪录片《故宫》的开机仪式,在三台之上的太和殿前的平台上举行。”那一年的7月,李文儒刚刚成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此后在故宫任职10年,如今还从事相关研究。  他之所以对那一幕记忆深刻,是被接下来的景象震撼了。“仪式结束后,所有参加仪式的人伫立在宽敞的高台上,久久不肯离开。每个人都凝视
杭侃  小说《古董局中局》里,作家马伯庸讲了一桩“佛头奇案”。  唐朝,武则天建造明堂,用异邦美玉雕刻了一尊毗卢遮那佛像,供奉其中。谁知,遣唐使河内坂良被珍宝吸引,用计窃于己手。世家子弟连横奉命追回,争执下,佛像一分为二,佛头被带往日本,佛身则留在连家。千年后,军阀混战,时局动荡,连家后人许一诚为保护国宝,设下迷局,却背负上不白之冤,身败名裂,枪决而死;孙子许愿由此踏上为祖父沉冤昭雪、探访秘宝之旅
圆脸不好看,鼻子还得挺一点,双眼皮要不要再开大点,你是不是“A4”腰,我还得再瘦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经常听到类似的话。我发现,现代人患上了严重的容貌焦虑症。  连大学里都流行这样一句话:以前,毕业找工作前一定要找好个好单位实习;现在,毕业找工作前一定要先个好医院做医美。我的好朋友小晶一直打扮得很素净,觉得女生只要干净利落大方就挺好,剩下的全靠实力。但最近几轮面试下来,她有点想不明白了:为什么
2020年12月,张伯礼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新冠肺炎肆虐至今,全球已有8000多万人确诊、180多万人死亡,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人民现在正遭受磨难。最近第二波疫情来得更凶猛,每天确诊、死亡的患者人数都在攀新高,让我们非常心焦,因为我们感同身受。”张伯礼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一年前的此时,中国武汉正处于至暗时刻,全体中国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抗疫之战——火速援鄂、封城
本刊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  印度比哈尔邦“留守老人”布伊扬用整整30年时间,开辟出一条引水渠,成功将雨水引向农田,被当地人称赞为“全村的骄傲”。  布伊扬居住的村庄被群山和密林包围,距离最近的市区也有80公里远。由于当地产业单一,只有耕种和畜牧业,很多人迫于生计进城谋生,很少回到村庄。布伊扬却不愿离开家乡,成了为数不多的留守者之一。他发现,受地形限制,当地雨季降水几乎全部流入下游,无法用于灌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