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简”为本 自主学习——小学语文“学讲”课堂的教学探索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sd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讲"教学正在我市深入实施,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也变得更有生命力。课堂上时刻闪动着灵动的火花,学生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点燃,教师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学讲"这份放手所特有的美丽。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积极的姿态,提高了学生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
其他文献
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是习作有效进行的前提。然而,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习作话题设计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导致学生的作文内容贫乏,情感苍白。另一方面因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取封闭式命题方式,使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止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欲望,造成不少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严重脱节,以致他们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习作话题的选择与设计要有
策划人语: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只按预设进行的课堂.只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凸显;只按生成进行的课堂,会是漫无目的的闲谈,教师的主导作
<正>一、真实的现状:"雷同文"现象比比皆是一次参加三年级的语文期末试卷的批阅工作,发现"雷同文"现象非常明显:作文要求是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有的班几乎所有学生都写"
余文森教授在《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一文中说:“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在小学语文“学案导学”课堂中,要努力避免“走学案”现象,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适时调查、掌握学情。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调控学习方案,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鲜活教学内容,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一、尴尬:学案导学中的“走学案”现象  在“学案导学”课堂中,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