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美俗与高职生交际魅力的培育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564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美俗源远流长,体现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永恒魅力,并影响着包括高职生在内的现代人的交往方式。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交际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升未来将成为职业人的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近年来相关院校职业素质课题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柑橘春节民俗展现的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与互相扶持的和谐交往方式为例,探讨借助中华美俗培育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并提出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中华美俗 高职生交际魅力 柑橘春节民俗
  一、研究背景
  几千年来,尊老爱幼、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力拼搏。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高职学生正处于人格修养全面形成的时期,又生活在一个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他们虽在日常生活中能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如在春节期间使用柑橘拜年,理解我国人际交往的习惯模式,但其心智还不够成熟,对其适应社会要求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更不用说如何进行魅力社交了。
  然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高职生人格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其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兴旺与民族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交际魅力,成为相关院校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素质教育课题。笔者在多年职教活动中发现,借助中华美俗活动提升高职生的交际魅力实质上是现代人际交往模式对传统良好交际方式的传承,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路径。
  二、中华美俗体现的人际交往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主张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还主张以仁爱为思想基础的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活动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深深融入历代人的日常生活,也促进着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人们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使用柑橘等完成春节祭祀、拜年等传统活动完成春节各项功能,虽然有繁琐费时的弊端,但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对传承传统美德如敬老爱幼、睦邻友好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借助柑橘春节文化表达尊敬师长之情
  传统文化中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尽“孝悌”之道。敬爱父母尊敬长辈,珍爱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亘古不变的美德。如传统春节除旧迎新的企盼,感念老祖宗对子孙庇护保佑的恩典,几千年一贯制,年年岁岁都在敦促人们“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接续上这生生不息的根脉。春节祭祀前帮助家人备好祭品如柑橘,一方面帮助家人完成祭祀工作,既是除旧、迎新、祈福,也是追思祖先,敬重先人之行,更是对家庭未来吉利幸福生活的向往。
  2.柑橘春节文化中体现的人际关系——团结友爱
  传统的春节中,人们通过扫尘来除旧迎新,通过家族团聚来实现团圆和亲戚间情感的沟通。同时,新年之际,盛装出行,通过送柑橘等礼品来表达与人为善的情感。套用当下一句话:送的不是礼物,是情意。聚餐过程后吃点橘子等应节食品,大吉大利,将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继续升华。如广东潮汕地区正月初一开始“换柑运动”,带上双数的大柑橘到亲友家中拜年,主人回敬大柑橘或送上寓意吉祥如意的话语。在过年期间拜年带上柑橘,表示把大吉大利送给别人,别人回礼,也就是感谢别人送来祝福,回赠大吉大利。人与人通过这样你来我往的交流,将友爱留在心里。不仅国内同胞拜年时善于使用柑橘等礼品互表友善之情,海外的华侨也并无例外。如新加坡华人在拜年时,通常会用一个精致的小纸袋装上两个柑橘作为贺年礼,以表达“大吉大利”“两粒黄金”和“好事成双”的多重祝福。
  3.柑橘春节文化中体现的人际关系——互相扶持
  人们交往的动机在于使社会了解自己,承认自己,同时获得个体所需要的利益,交往所追求的目的就是维持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利关系。而柑橘春节文化恰恰体现人与人之间互惠互利的关系。柑橘在华人文化中代表大吉大利的意思,从古到今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表达对新年祝福的佳品。清代吴曼云写的《咏吉利》:“闽荔干红橙橘黄,深宵酒醒试偷尝。听郎枕畔朦胧语,新岁还君大吉祥。”这首诗生动有趣地描绘了闽南地区年轻夫妇年夜吃橘希冀新年吉祥的画面。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柑橘所体现的新年互送祝福的良好寓意。登门拜年是春节的重要礼俗,也是人们联络亲情和感情的重要方式。春节到别人家拜年时,围坐在一起享用柑橘等应节食品,表示大吉大利互相分享,表达互相扶持的良好愿望。
  三、中华美俗显现高职生交际魅力的路径
  如前所述,春节期间使用柑橘等礼品加强亲戚朋友的沟通,是华人圈传统交际的惯用模式。使用这种方式来促进90后高职生人际交往是否可行呢?为了解其实施的可行性,笔者在2015年1月对本校370名高职生做了相关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75%同学赞成在过年时利用柑橘等物品进行祭祀来表达对先人的尊敬之情,剩下3%的同学讨厌采用拜祭方式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80%同学认同在过年时送柑橘等礼物是表情达意,沟通人际关系的良好方式,而1%的同学讨厌这种沟通人际关系的方式。这些数据初步反映了现代的高职生并不排斥通过传统活动表达对先人的尊敬之情,也接受通过传统活动表达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的人际交往方式。教育的关键是如何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与教育方法,在对本校高职生的交际魅力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利用柑橘等产品积极开展各项传统节日体验活动来展示并提升个人交际魅力。
  1.课堂教学固化美俗魅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以一个地方风俗为例使用柑橘模拟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广州萝岗橙诗文创作与摄影活动、广东五邑地区除夕祭祀与室内模拟摆放活动、DIY广州小吃(如腌制咸柑橘、制作柑橘饼、柑橘冰淇淋、褒陈皮红豆沙、柑橘榨汁等)比赛、柑橘面膜美容体验活动等。高职生通过参与视觉、味觉甚至听觉的课堂盛宴体验中华美俗的无穷魅力。
  2.校园课外活动更新美俗形式
  实践证明,开展高职生自己组织的趣味校园活动是弥补课堂教学时间与场地有限,让学生不断提升创作力与交际魅力的良好平台。第一,教师轮流利用下午或晚上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定期组织“民俗沙龙”活动,每次活动配合即将到来的传统节日设置一个有趣主题,开展各项民俗活动。如8月广东汕尾地区有中元节。那么学生在放假前可以组织中元节庆祝活动,如使用柑橘作为应节品,组织大家观看相关视频并进行讨论,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模仿,体会相关的节日乐趣。第二,引导学生举办美俗文化节推广相关习俗。进行校际合作,引导学生共同制作春节使用柑橘进行祭祀、用柑橘上门拜年等视频,撰写人们春节使用柑橘情况的调查报告。教师组织学生研究用现代物流方式快捷、安全将柑橘等传统应节产品运送到客户手里的途径。   3.电子信息传播扩大美俗影响力
  教师要引导高职生善于利用他们喜爱的电子产品,通过民俗论坛、QQ、微博与微信等电子信息传播方式定期传播美俗文化甚至创作商业价值。风格尽量风趣幽默,避免刻板说教。第一,每年举行一次民俗创意PPT比赛。每次定一个节日主题,但是设计的电子漫画人物形象必须能反映那个节日相应的民俗活动。第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牵头通过淘宝等电子平台买卖传统产品,如中秋传统纸灯笼、传统玩具等。第三,组织学生DIY视频报道校园现场民俗活动。
  4.借助社会力量提升美俗魅力
  教师应设法引导即将服务社群的高职生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与理解社会。第一,教师引导学生直接与企业联系,依靠企业资金赞助进行美俗社会宣传活动。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国外的跳蚤市场进行柑橘等传统产品买卖活动。既为民俗活动的开展筹措到资金,又可以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在华外国人的活动。教师分析中西文化的不同魅力,组织外国人参加不同的民俗活动如唐装时装比赛、戏曲表演等,加深他们对中华美俗的理解。借助学生喜欢的西方节日来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如在圣诞节期间组织学生向外国人展示中国的传统食品等,使学生在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活动的同时意识到中华美俗的魅力是外国人也无法抗拒的,逐步减少甚至消除他们认为中华美俗古板、土气的偏见。
  四、反思
  在利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提升交际魅力的过程中,教育者第一应明确,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文化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点的。第二,教育的内容要紧紧围绕传统文化中宣传的“友善、宽容”的人际沟通理念。高职教育者应大胆吸收“和”思想的合理内核,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人和”基础。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长期交往和融合的结果。古代诗人苏轼在赠刘景文的诗中写到“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教师应主动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与甚至组织不同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传统节假日如春节期间与朋友共同分享柑橘等传统应节食品,提升人与人的关系融洽度,传承国家的礼仪待人的道德品质。教师亦可通过传统文化的案例,帮助学生不断克服认知偏差,学会欣赏他人和自己,克服自卑心理,达到心理相容,为人格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从传统到现代,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结合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尤其是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不断重视和提高高职学生个人修养、交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和谐人际关系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吴秋梅,张洪.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4(2).
  [2]乌丙安.中国春节:祭典与庆典严密组合的传统行事[J].江西社会科学,2011(1).
  [3]林长华.有柑有橘年味浓[J].科学之友(A版),2009(1).
  [4]朱俊伟.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导刊,2014(2).
  [5]郝长虹.构建高职生和谐人际关系原则和途径[J].综合论坛,2014(3).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汽车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和合作内容进行了阐述,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质主体,而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由于缺乏经验,虽然一些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数学校还处于迷茫状态。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寻找与企业合作的路径。因此,如何解决校企合作问题,成为了职业学校发展
东莞市技师学院2015年校园开放日暨校企合作签约活动于近日在职教城校区举行。来自全市的学生、家长和“校企合作”的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这一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向社会各界全面展示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尤其展示学院国际合作办学成效,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优势,提升学院职教龙头和职教品牌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知名企业、优质企业“订购”学院国际班学生,争取更多优质生源报读学院。  为
摘 要:“惩罚”是教育的一部分。缺少惩罚的教育是脆弱而不负责任的教育。本文就中职学校班主任教育过程中如何恰如其分地运用教育惩罚,全面教育学生进行了探讨:对教育惩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作者教育惩罚的实施思路,即调查分析学生错误,合理运用教育惩罚,做好事后安抚与交流;对教育惩罚实施原则进行了适度思考。  关键词:教育惩罚 中职班主任 科学教育  一、教育惩罚现状  现代教育推崇鼓励和赏识,以平等姿
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30.5万人,增长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全年培养评价技能人才150.35万人,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二位;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2.68万人;17人入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3人获得国家技能人才最高奖项——中华技能大奖(全国一共30名)……  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代表着2014年江苏省技能人才工作的丰硕成果。成果面前,责任倍增。正如江苏省职业能力建设和技能鉴定工作会议上
摘 要: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从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和创业研究五个方面,介绍了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指导 创业服务 创业基地 创业研究  课 题: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高校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3Y453;2. 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摘 要:江苏省率先提出对未成年人进行“八礼四仪”教育,得到了全省中小学的积极响应。本文以扬州旅游商贸学校为例,介绍了该校基于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创新性地进行“八礼四仪”的教育的实践做法,通过“立制度、化内容、做示范、重文化、比活动、树师范”六个方面的努力,礼仪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八礼四仪” 潜能德育 礼仪教育  中职学生具有成人、成才的巨大潜能,为此笔者学校提出了潜能德育的育人理念
摘 要:根据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并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基础数据资料。2012年至2014年,课题组对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的四届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2014年至2015年借大学生入学之机,对部分新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几届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水平相当,可能存在问题的学生约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适应能力、人际交往、
●盐城技师学院  近日,盐城技师学院荣获“2010年全国技能大赛特别突出贡献奖”荣誉称号和10万元奖金。盐城技师学院院长吕成鹰荣获“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并代表获奖单位作题为“高端引领,创新办学,打造全国一流技师学院”的发言,数控系主任徐国权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荣誉称号,选手王泽民、孙华冬作为全国大赛优秀选手代表登台领奖。  盐城技师学院还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
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与此同时,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人力
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近日,荆门技师学院2015年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在该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本届读书月活动以“阅读伴我成长,书香泽润心灵”为主题,由学院团委和教务处共同举办。  在启动仪式上,学院团委向全院各班级团支部的学生代表介绍了本届读书月的系列活动,要求各团支部积极开展一次大讨论,举办一期读书专栏,召开一次主题活动;同时组织诗文诵读、“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主题征文及演讲比赛、“发现最美读